“是什么造成了学术界的科学精神之殇?”发言内容

以下是在CCF YOCSEF观点论坛“是什么造成了学术界的科学精神之殇?”发言:

——————

我的观点是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科学精神。想一下,你是不是曾崇拜过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是不是钦佩过一些科学发现故事,是不是鄙视过一些科学不端事件。如果有,那就说明内心具有科学精神的萌芽,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土壤和环境让它成长起来。

既然几乎每个人内心都有科学精神的萌芽,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在这里讨论科学精神之殇?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内心的科学精神不能成长和释放出来?

我想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们团队有一位很出色的年轻人,特别有科学追求,有思想。他做科研非常专注,不追热点如当下的AI加速器,坚持在存储层次优化这个体系结构基础问题上深耕,做得很深入。体系结构经典问题发表论文不易,但他也依然能发表了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长文(contributed article)、CCF-A类论文等,而且成果在华为芯片中得到落地(有应用证明)。

他平时阅读大量文献,从前沿学术进展到经典论文。比如1936年图灵那篇提出“图灵机”的论文,1950年提出“图灵测试”的论文,冯•诺依曼撰写的“101报告”,即提出冯•诺依曼结构的那份101页报告。他不仅精读了这些论文,还写下了大量阅读笔记;他不仅阅读本领域专业资料,还阅读大量人文、社会、哲学资料,博学多识。疫情期间,他厚积薄发,把过去几年的积累和思考做了系统地整理,写成了两本书,即将正式出版。可以说,他是我见过的少数几个既有成果,又有思想,还有崇高追求的年轻科学家之一。

然而,这么有追求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却因为今年阿里青橙奖落选而显得特别失落。其实能从数百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后20人名单,参加现场答辩,已经非常出色了。为了缓解他的失落情绪,我和他长谈了几个小时。那几个小时让我觉得他和以前好像判若两人,似乎一下子变得“功利”了。为什么会这样?在耐心开导后,他才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还有一个多月他就要结婚了,忽然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负担和责任——眼下的房子、未来的孩子。青橙奖的一百万奖金,对他来说,能为即将组成的新家庭提供了一份很宝贵的经济支援。

当了解了这些内情,顿时我内心五味杂全。他依然还是那位热爱科研的年轻人,只是他多了一个角色:一位充满家庭责任感的丈夫。我看到了一位充满理想与情怀的青年科学家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不得不做出人生妥协,猛然感到一阵内疚和纠结。我自己对各种帽子、奖励比较看开,并不是特别在乎,更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不可否认,这是因为我也算是衣食无忧了——2006年买的房,孩子也上了不错的小学。但最近也开始面临孩子小升初的压力,家里经常因为孩子上学而发愁,这多少也让我在工作时多一份担虑。那么团队中的年轻人呢?尤其是那些还没买房,或将要生孩子的年轻人。他们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我能体会到他们的焦虑。

这让我想起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北大杨芙清院士曾对团队里的年轻人说:“你们专心做好科研,职称的事、生活的事交给我就行。”作为团队领导,我其实一直想各种办法去激励团队,哪怕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是在所不辞。去年的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获得8万元奖金,我拿出了6万买了一批当时最好的华为5G手机,与开源芯片团队一起共享这份荣誉。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没能做到杨院士所说的!这是我内疚的根源。

在问卷调查时,志鹏说不能要求每个科研人员都是圣人。我很是认同。如果指望科研人员自身都成为圣人来改变当下的科研环境,来塑造高尚的科学精神,也许这本身也是一件违背人性本源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圣人终究只是极少数。

在我看来,能释放科学精神的环境,它不一定用金钱就能堆砌出来,但一定是能让科学家在衣食住行、子女上学等诸多琐事上无后顾之忧。我们现在经常提“两弹一星”精神,其实那时的科学家在这些琐事上也是有保障的。反观今天,只能靠校长、院长、所长甚至科研人员自己各显神通来解决这些后勤问题。

国家很重视科学精神,科技部、教育部出台了很多的举措,但仅仅这几个部门在推动还是不够。民政部、住建部、财政部也应一起参与制定配套措施,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始终还是要保护好内心的科学精神萌芽,让它能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时机迸发出来。科学精神的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才能改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有明确的目标。大家可以自问一下:你心中有没有一个特别想解决的科学难题?你是不是特别想做成一件推动技术进步的事,即使它看上去很难?如果有,那就是科学精神的萌芽,一定要保护好。如何保护?分享一个小体会,当我们寻找到了这样的目标,并坚定地去实现目标,就会发现时间便成为了我们的战友——我们在朝着目标的方向上坚持的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就会越容易得到支持,越有可能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我想这种坚持和积累,就是科学精神的最好体现。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只要满足两点,相信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自然就会被释放出来:

  • ① 后顾之忧得到有效缓解
  • ② 做透一个难题或做成一件难事

谢谢大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