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I/O的内核缓冲
或许很多初学文件I/O时会认为read()或write()系统调用会直接对磁盘中的文件发起访问,其实不然,此俩个调用只会使用户空间缓冲区与内核的高速缓冲区之间复制数据。
write(fd,"12345");
例如上述操作,当write返回后,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内核会将该数据写入(刷新至)磁盘(所以系统调用其实并不与磁盘同步)如果在此期间,另一个程序试图读取这些字节,将会直接存内核高速缓存区读走
与此相同,对于从磁盘读,内核也会先读到内核缓冲区中,read调用将从这里读走数据。对于序列化的文件访问,内核通常会尝试预读,以确保在需要之前就将该文件的下一数据快读入缓冲区,采用这一设计,可以使read()和write()的操作加快
linux的内核缓冲区没有固定的上线,内核会分配尽可能多的内存,一般此举只受限于俩个因素。可用的物理内存总量和其他目的对内存的需求
2.缓冲区大小对I/O系统调用的影响
如果没有缓冲区,我们可以想象以下读写1000个字节,那么内核就得访问1000此磁盘,众所周知,内核访问磁盘的速度是非常慢的,那么缓冲区的大小会对操作时间有多大影响呢?
接下来这个表格摘自linux系统编程手册中,它是要通过设置不同大小的缓存区,来比较复制100M文件所用的时间
BUFFER_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