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基于文本的QA问答系统——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bi-encoder

借助huggingface上开源的预训练模型对query和doc分别编码,然后计算embedding编码的余弦相似度。这种方法query只需编码一次,但是分别编码的query和doc不能充分利用大规模语料库的信息。

在Bert模型中,句子的编码常常使用[cls]符对应位置的编码来替代,这是因为Bert可以看到双向信息,即便[cls]在句子开始处,只要设置恰当的训练任务就可以编码语义信息。然而GPT模型只能看到单向的信息,因此常见的做法是使用最后一个token的编码和编码整个句子的信息。

不少和bi-encoder相关的文章都提到平均池化(mean-pooling)通常会有更好的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1平均池化

处理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2 biencoder

具体实现代码可参考biencoder.py。

cross-encoder

在Cross-Encoder中,query和doc一起作为输入,模型输出可以衡量这种组合中语义的合理性。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大规模语料库中的语义信息,缺点在于对于不同doc,query需要重复被编码。
从而有:

最后使用,其中out_i代表query token所对应的输出,因为对于所有文档而言,query是相等长度的,因此无需进行归一化。
该值一定是负数,其越接近0,代表query和doc相关度越高。

处理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用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结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leebAh0H-1654999237904)(file:///D:/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

中文预训练模型

对于bi-encoder,需要找到基于中文语料库训练的小型bert模型,可以使用bert-base-chinese(bert-base-chinese · Hugging Face)。

对于cross-encoder,需要找到基于中文语料库的小型gpt模型,可以使用gpt2-chinese。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huggingface中开放了多种中文gpt2预训练模型,本项目中使用的是uer/gpt2-chinese-cluecorpussmall(uer/gpt2-chinese-cluecorpussmall · Hugging Face)。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