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之模型

[size=large][b]V模型[/b][/size]
[b]特点[/b]:在V模型中,测试过程被加在开发过程的后半部分
[b]示意图解说[/b]:单元测试所检测代码的开发是否符合详细设计的要求。集成测试所检测此前测试过的各组成部分是否能完好地结合到一起。系统测试所检测已集成在一起的产品是否符合系统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而验收测试则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b]缺陷[/b]: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
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无法体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

[size=large][b]W模型[/b][/size]
[b]特点[/b]: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并行关系
相对于V模,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同步进行同步验证和确认的活动。
[b]模型解说[/b]: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也就是说,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W模型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例如,需求分析完成后,测试人员就应该参与到对需求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以尽早地找出缺陷所在。同时,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这将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
[b]缺点(局限):[/b]无法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对于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
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着困惑【W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同时,测试和开发活动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工作】
[b]优点[/b]: 测试的活动与软件开发同步进行
   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
   尽早发现软件缺陷可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size=large][b]
X模型[/b][/size]
[b]特点[/b]: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b]模型解说[/b]: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己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
[b]缺陷[/b]: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b]优点[/b]: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

[size=large][b]H模型[/b][/size]
[b]特点[/b]:将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试执行活动清晰地体现出来
[b]模型解说[/b]:演示了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试“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他流程可以是任意的开发流程。例如,设计流程或编码流程。也就是说,只要测试条件成熟了,测试准备活动完成了,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或者说需要)进行了
原理: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H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不同的测试活动可以是按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反复的,只要某个测试达到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开展。
[b]优点[/b]:软件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并且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b]参考:[/b]
http://blog.csdn.net/zjj20111217/article/details/52144883
http://www.51testing.com/html/35/128935-129203.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