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卫会关于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并明确了各项行动到2030年的目标。至此,我国在2019年7月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升至18项。
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时隔6年,为何新增这3项行动?如何实现行动目标?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健康体重管理:“小切口”应对慢病防控“大工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
“整体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干预。”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赖建强指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与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制定的赖建强表示,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中予以积极推动和倡导,可以借助体重管理“小切口”,实现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大工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曾用7分钟来谈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喊你来减肥”一度冲上热搜。
“从‘肥胖防控’到‘体重管理’的转变,意义非同一般。”赖建强表示,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变化,呼吁公众重视健康管理。
合肥师范学院的李同学身高186厘米,体重接近100公斤,体检显示中重度脂肪肝、尿酸偏高,他母亲为此非常焦虑,也很后悔:“我们以为孩子就要吃好喝好,让他形成了喜好肉食、甜食、零食的习惯。”
这也是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对家庭发出明确倡议的重要原因——在参与制定政策的多位专家看来,家庭是落实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的最佳载体,要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来一次全家总动员。”赖建强建议,将健康体重管理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定期测量体重、腰围并加强相互提示,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不仅要进家庭,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还要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宾馆、进餐馆食堂……《通知》要求,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将引导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对体重进行健康管理,还特别关注了重点人群——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和相关慢性病患者,国家卫健委、全国爱卫办、教育部等16个部门参与其中,推动提升群众的健康理念,共同营造体重管理的支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