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9-10-14
0、参考
《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毕厚杰主编
1、可伸缩编码SVC的基本原理
视频编码的可伸缩性包括时域SVC、空域SVC和质量SVC等。
SVC最早在MPEG-2标准中开始应用,后面的H.264、H.265以及国内标准SVAC均支持不同类型的SVC。
1.1 SVC的核心思想
SVC核心思想是将视频流在编码时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码流,这些码流也称为层。这些层中至少有一个是基本层(BL, Base Layer),其余的为增强层(EL,Enhancement Layer)。基本层包含视频信号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接收端接收到基本层就可重建得到基本质量的图像;增强层包含视频信号的细节信息,接收端将基本层和增强层一起解码,可以重建出更高质量的图像。
解码器可以在多个图像质量级别上解码,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解码,即使增强层的数据丢失或被抛弃,也能够使恢复得图像质量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传统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框架如下图所示:
视频编码的可伸缩性包括时域SVC、空域SVC和质量SVC三种基本类型,这3种可伸缩性分别对应了视频的帧率、分辨率、PSNR等基本参数,它们能够在基本层外提供一个或几个增强层,实现码流的可伸缩性。
1.2 空域SVC
空域SVC是通过为视频中的每帧图像都提供多个分辨率表示来实现的。其主要思想是先对原始视频中每帧图像进行下采样获得低分辨率图像,编码得到空域基本层码流;然后编码原始图像和低分辨率图像上采样恢复图像的差值信息,生成空域增强层码流。
当接收端接收到基本层后,即可解码恢复出低分辨率的基本图像;当接收端还能接收到增强层数据时,重建图像的分辨率提升,如果接收到所有增强层图像数据,即可恢复出原始图像。
1.3 时域SVC
时域可伸缩性编码通过调节图像的帧率,在基本层帧率和最高层帧率之间提供帧率的可伸缩性。当网络带宽较窄时,接收端只需接收到基本层帧率的图像即可恢复出基本视频;当网络带宽较宽时,可以接收到基本层和增强层图像,解码后的视频更加流畅。
对不同内容的层使用不同的帧率,利用较低层的时间上采样图像作为较高层的预测。时间下采样可以通过简单的丢帧实现,而时间上采样可以通过增强层的预测帧来实现。
1.4 质量SVC
SNR可伸缩性主要利用了视频的峰值信噪比来提供可伸缩性。可以通过改变量化步长,得到不同质量和压缩比的图像。
2、时域SVC与海思的高级跳帧参考的异同点分析
SVC-T与海思的高级跳帧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分层结构,可以通过丢掉增强层的帧实现帧率分级。
不同点:见下图中参考帧结构示意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