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下CoreDump的生成与调试】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CoreDump的生成机制,包括ulimit、sysctl和/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GDB和objdump工具进行CoreDump文件的分析和调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CoreDump概述

Core Dump(核心转储)是指在程序运行时发生严重错误时,操作系统将当前内存中的程序数据和状态写入一个称为核心转储文件的特殊文件中。这个文件包含了程序崩溃时内存的快照,可以帮助开发者定位诊断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CoreDump相关的要点:

1、何时发生:
   CoreDump通常发生在程序崩溃时,这可能是由于访问无效的内存、除以零、无限递归等问题引起的。
  
2、核心转储文件:
   当程序崩溃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二进制文件,其中包含了崩溃时内存的内容。
   这个文件通常称为core文件,其文件名可能是core或core.<>,
   其中<>中的内容可以根据设置来改变,有pid、时间等多种选项,也可叠加
   
3、分析CoreDump:
   可以使用调试器(GDB)来分析core文件,已确定程序崩溃的原因。
   调试器可以加载核心文件并查看崩溃时的堆栈、寄存器状态和内存内容等信息。
   
4、调试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core文件,程序在编译时通常需要包含调试信息。
   在使用GDB进行调试时,调试信息可以提供源代码级别的信息。

二、CoreDump文件的生成

在 Linux 中,默认情况下是不会生成 core dump 文件的,需要手动开启。有以下三种开启CoreDump文件生成的方法:

1、ulimit 命令生成CoreDump文件

ulimit 命令可以用来限制进程的资源使用量,例如文件大小、内存使用量等。通过设置 ulimit 命令的参数,可以开启 core dump 文件的生成。具体步骤如下:

1> 执行  ulimit -c unlimited 命令,将 core dump 文件的大小限制设置为无限制。运行程序,当程序崩溃或异常结束时,core dump 文件会自动生成。

2> 执行  ulimit -c  可以查看当前会话是否已经开启CoreDump,若返回值为 0 则未开启不会产生CoreDump文件。

3> 执行  ulimit –c [size] 可以来指定生成文件的大小。这里的size的单位是blocks,一般1block=512bytes,size最小需要4才可生成core文件。

2、sysctl命令生成CoreDump文件

sysctl 命令可以用来修改内核参数。通过设置 sysctl 命令的参数,可以开启 core dump 文件的生成。具体步骤如下:

1> 执行命令以生成:
sysctl -w kernel.core_pattern=/tmp/core-%!e(MISSING)-%!s(MISSING)-%!u(MISSING)-%!g(MISSING)-%!p(MISSING)-%!t(MISSING)

2> 将 core dump 文件的命名规则设置为 
/tmp/core-%!e(MISSING)-%!s(MISSING)-%!u(MISSING)-%!g(MISSING)-%!p(MISSING)-%!t(MISSING)

3> 执行 ulimit -c unlimited 命令,将 core dump 文件的大小限制设置为无限制。

4> 运行程序,当程序崩溃或异常结束时,core dump 文件会自动生成。
(CoreDump文件的命名规则在下个段落中详细讲述)

3、/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文件生成CoreDump文件

可以通过修改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文件来开启 core dump 文件的生成。具体步骤如下:

1> 执行命令以生成:
   echo “/tmp/core-%!e(MISSING)-%!s(MISSING)-%!u(MISSING)-%!g(MISSING)-%!p(MISSING)-%!t(MISSING)”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2> 将 core dump 文件的命名规则设置为 :
   /tmp/core-%!e(MISSING)-%!s(MISSING)-%!u(MISSING)-%!g(MISSING)-%!p(MISSING)-%!t(MISSING)。

3> 执行 ulimit -c unlimited 命令,将 core dump 文件的大小限制设置为无限制。

4>运行程序,当程序崩溃或异常结束时,core dump 文件会自动生成。
(CoreDump文件的命名规则在下个段落中详细讲述)

三、CoreDump文件的命名

通过修改kernel的参数,可以指定内核所生成的coredump文件的文件名。
例如,使用下面的命令使kernel生成名字为core.filename.pid格式的core dump文件:

echo“/data/coredump/core.%e.%p”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这样配置后,产生的core文件中将带有崩溃的程序名、以及它的进程ID。上面的%e和%p会被替换成程序文件名以及进程ID。

默认状况下系统生成的core dump文件不带其余拓展名,所有命名为core。此时新生成文件会覆盖掉旧的core文件;

core dump文件的参数说明bash:
%% 单个%字符
%p dump进程的进程ID
%u dump进程的用户ID
%g dump进程的组ID
%s 致使core dump的信号
%t core dump 的时间
%h 主机名
%e 程序文件名

举例:
设置生成500M大小的core文件至指定路径下,且规定了生成文件的名称规则
CoreDump文件命名规则演示图片查验开启coredump文件生成功能是否成功:
查验开启coredump文件生成功能是否成功

四、CoreDump文件的存储位置

core文件默认的存储位置与对应的可执行程序在同一目录下,文件名是core.xxx,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看到core文件的存贮位置:

cat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缺省值是 core
这里是指在进程当前工作目录的下创建。通常与程序在相同的路径下。
但如果程序中调用了chdir函数,则有可能改变了当前工作目录。这时core文件创建在chdir指定的路径下。有好多程序崩溃了,我们却找不到core文件放在什么位置。和chdir函数就有关系。当然程序崩溃了不一定都产生 core文件。

更改CoreDump文件的存储位置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echo “/path/path/…/core”> /pro/sys/kernel/core_pattern

这里引号中更改为自己想要存储文件的路径即可,但是注意,这里当前用户必须要有对 /pro/sys/kernel/core_pattern 的写权限。

五、CoreDump文件的分析

1、GDB调试工具

使用 gdb 分析 core dump 文件的步骤如下:

1> 打开 core dump 文件:
   gdb
   
2> 查看程序崩溃时的堆栈信息:
   (gdb) bt
   
3> 查看程序崩溃时的变量值:
   (gdb) p
   
4> 查看程序崩溃时的寄存器状态:
   (gdb) info registers
   
5> 查看程序崩溃时的汇编代码:
   (gdb) disassemble

举例:
这里手动在代码中写入一个可引起崩溃的异常,随后运行程序,程序异常崩溃生成CoreDump文件
随后对CoreDump文件进行gdb调试,可看到如图定位到异常代码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objdump工具

objdump 是一个反汇编工具,可以将可执行文件和共享库文件反汇编成汇编代码。它可以用于分析程序崩溃时的汇编代码,找出问题所在。
使用 objdump 分析 core dump 文件的步骤如下:

1> 查看 core dump 文件中的程序代码段:
   objdump -d -j .text
   
2> 查看 core dump 文件中的程序数据段:
   objdump -s -j .data
   
3> 查看 core dump 文件中的程序符号表:
   objdump -t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