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很多时候会“百度”、或“谷歌”一下。“度”一下,或“歌”一声,大部分问题会得到解决答案。由此,不禁想到,一位北大毕业的学生,写的一本<<北大毕业等于零>>。作者发现他在学校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东西,走向社会之后,人家一上网就全知道了。没有多少优势!表面看来,这话确实如此。网络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里面存储了各行各业的知识。此外,这个数据库还在每时每刻的增长。在里面,几乎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任何知识。
细而思之,这话却也不尽其然,值得斟酌。网络上的信息再多,知识再丰富,那也是网络上的,不是自己的。就像那图书馆里的图书,纵然有千千万万,堆积如海,不去阅读,不去学习,对自己形同一堆废纸。知识是学出来的,不是通过外在的摆投而得来的。此外,即便学习了知识,也可能并不代表什么。两三千年前,孔子就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极多时候,我们是“困而学之”,位于“次也”之后的“又其次也”。这位置,仅高于最后的“困而不学”,更别说“生而知之者”的“上也”。当然,“生而知之者”,可谓之为天才。天才者,少之又少也。可在这个缺乏“天才”的时代,对“后才”也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知名企业家严介和,说学习知识是三流的;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知识的人,是二流的;因为生活是永恒的老师,它无中生有,创造了知识的才是一流的。概括的讲,学习知识是三流的,裂变知识是二流的,在裂变知识无中生有、创新知识才是一流的。剩下的不创新、不裂变、又不学习的,根本就不入流了。
当然,身为技术人员,一般都比较实在,不会在乎孔子的“上也”、“次也”、“又其次也”,也不会过分注重严介和先生的“一流”、“二流”和“三流”、或者不入流。我们在乎的是解决工作中实际的问题。然而,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千奇百怪。不可能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曾经遇到过的,甚至不可能遇到的问题,别人也肯定遇到过,并且在网上贴了答案。回想一下,当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是比较急的情况,不可能容许有过多的时间去网上寻找答案。在不太多的时间内,又解决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只能靠我们自己。网络上,或许有答案,但也极可能是有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当作工具来用,当作字典用来查。
此外,我们也可以反思,对于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具体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可能都会忘记,诸如一些常用的API等,但遇到问题时,他们却能比较快的解决。为什么会这样?诚然,这不排除之前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有经验,解决起来快些。但想必更多的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在这诸多的问题中,他们有过思考和归纳,有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裂变。在思考和归纳中总结了问题的规律,在知识裂变中掌握了软件的内在原理和本质。
同一个问题,或者同一类问题,遇到一次,解决一次。若解决了,不思考,不作归纳,过后不久很快又忘记,等同于没有根本没有遇到过。再次遇到时,又如同第一次遇到一样。
遇到问题了,分析了,思考了,解决了,最后又归纳了,在这思考分析和归纳的过程就收获了一个问题,或者一类问题。下次遇到时,很快就能想起。遇到的次数多了,思考的次数多了,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广度就不一样了。知名作家王小波曾说过,对同一部《天鹅湖》不停的欣赏下去,就会遇到不同的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你听到的是音乐,看到的是舞蹈——简言之,你是在欣赏艺术。在第二个阶段,你听到一些声音,看到一些物体在移动,觉察到了一个熟悉的物理过程。在第三个阶段,你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最终体会到芭蕾舞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不过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而已。从艺术到科学再到哲学,这是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一般人的欣赏总停留在第一阶段,但有些人的欣赏能达到第二阶段。”
事不同而理同。类似的,对于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同类的问题遇到了数次,也思考了数次。在前面两次中,可能想到的只是问题本身、解决的办法。后来的两次,想到的东西的广度就可能拓展到问题的原因、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等,同时也深化到问题的本质在哪等。遇到的问题越多,思考的东西也越多,广度随之也就越宽,深度也越厚。广度宽了,深度厚了,知道了也就自然多了,理解的也就越深了。再有类似的问题,甚至是新的问题,也能本着对编程、对软件的理解,预测出问题的可能原因出在哪,并且这种预测似乎越来越准。如果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停的归纳、总结,更能加快这么一个过程。这其间的益处和微妙,可谓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也就不用多加言语。
再回过头来审视,当思考这些的时候,大部分就是我们平时独自“发呆”的时候。也许,我们真的不会去关注什么在知识的学习和裂变是否处于一流、二流、三流中的几流的位置上,但当我们静下来独自“发呆”时,不自觉的就在困惑中学习了知识,入了流,到了第“三流”。如果再把以前掌握的、思考的来拿,作比较和分析,融会贯通,不自觉的就爬到了“二流”,去“裂变知识“了。倘若再进而思之,在不停的”裂变”中,突发灵感,有了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理念和想法,就又入了“一流”的创新知识。
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里,对业内的知识学习了,又裂变了,还创新了,试问一下,在工作方面,有什么还能比这个更让人兴奋、更有成就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