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

基本借鉴: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设计 http://blog.51cto.com/9291927/2087925

一、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4.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6.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注: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1. 需求分析的任务
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对原系统的了解,收集支持新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1)调查分析用户活动

2)收集和分析需求数据,确定系统边界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3)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 需求分析的方法
1. 自顶向下

	1)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2)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系统

		(1)数据流图:描述输入数据到输出数据的变换过程

		(2)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代表数据的流动方向

		(3)处理:描述了输入数据到输出数据的变换

		(4)文件:用于存储数据

		(5)源或宿: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表示系统输入数据的来源和输出数据的去向	

2. 自底向上

	1)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三、概念结构设计

1. 概念结构设计简介
1)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是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具体来说就是从需求分析中找到实体,确认实体的属性、确认实体的关系,画出ER图

2)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2. 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数据抽象

	(1)在多层数据流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作为设计E-R图的出发点

	(2)确定每个局部应用包含哪些实体,实体包含哪些属性,实体之间的联系。

	(3)划分实体和属性的方法

		a. 分类:将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和行为的对象抽象为一个实体。

		b. 聚合:将对象类型的组成成分抽象为属性

2)局部E-R模型设计

	(1)局部E-R模型设计的原则是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再由放弃其他属性组成;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联系只能发生在实体之间		

	(2)为简化E-R图,凡是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

3)全局E-R模型设计

	(1)集成各局部E-R模型,形成全局模型

	(2)视图集成的方法有两种

		a. 多元集成法:一次性将多个局部E-R图合并为一个全局E-R图

		b. 二元集成法:首先集成两个重要的局部E-R图,然后用累加的方法逐步将一个新的E-R图集成进来

	(3)合并:合并局部E-R图,消除冲突,初步生成E-R图。合并的关键是合理消除各局部E-R图的冲突

	(4)优化:消除初步E-R图中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的E-R图

		a. 冗余数据:可由基本的数据导出的数据

		b. 冗余联系:可由基本的联系导出的联系	 	


四、逻辑结构设计

1. 逻辑结构设计简介
1)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模型转换成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2)逻辑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将E-R图中的实体、属性和联系转换成为关系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初始关系模型设计
1)实体间关系转换遵循的原则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

	(2)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均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

	(3)联系关系的键有三种情况

		a. 如果联系为1:1,则每个实体的键都是关系的候选键

		b. 如果联系为1:n,1端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	

		c. 如果联系为n:m,则各实体的键的组合是关系的键

2)实体间关系的转换规则

	(1)1个1:1关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2)一个1:n关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m:n关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转换的方法为:与该关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关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连实体码的组合

	(4)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多元关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3)关系模式规范化

	(1)确定范式级别:考察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关系,确定范式等级

	(2)实施规范化处理:利用规范化方法和理论将关系模式规范化

	(3)模式改进


五、物理结构设计

1. 物理结构设计简介
1)对于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2)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分为两步:

	(1)确定物理结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评价物理结构:评价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3)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数据类型 索引 主键)
2. 确定物理结构
1)存储结构的设计

	(1)物理结构中,数据的基本存取单位是存储记录。某一类型的所有存储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2)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时要综合考虑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方面的因素。例如消除一切冗余数据虽然能够节约存储空间,但往往会导致检索代价的增加,因此必须进行权衡,选择一个折中方案

2)数据存取路径的设计	

	(1)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存取路径主要是指确定如何建立索引。例如,应把哪些域作为次码建立次索引,建立单码索引还是组合索引,建立多少个为合适,是否建立聚集索引等

3)数据存放位置的设计

	(1)为了提高性能,可将数据的易变部分、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储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4)系统配置的设计

	(1)DBMS产品一般都提供了一些存储分配参数,供设计人员和DBA对数据库进行物理优化。初始情况下,系统都为这些变量赋予了合理的缺省值,但是这些值不一定适合每一种应用环境,在进行物理设计时,需要重新对这些变量赋值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3. 评价物理结构
1)物理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其结果可以产生多种方案,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对方案进行细致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作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2)评价物理数据库的方法完全依赖于所选用的DBMS,主要是从定量估算各种方案的存储空间、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入手,对估算结果进行权衡、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合理的物理结构

六、数据库实施

1. 数据库实施的过程
1)指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起实际的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的主要任务包括
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

3)重新组织和构造数据库
2. 只有数据库系统在运行,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调整和维护

参考网址

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设计

注:文章是经过参考其他的文章然后自己整理出来的,有可能是小部分参考,也有可能是大部分参考,但绝对不是直接转载,觉得侵权了我会删,我只是把这个用于自己的笔记,顺便整理下知识的同时,能帮到一部分人。
ps : 有错误的还望各位大佬指正,小弟不胜感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