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语和定义
1、装配扭矩精度等级:简称精度等级。工艺文件中对重要程度不同的扭矩拧紧精度的分类:
• A级精度:公差范围小于等于±5%;
• B级精度:公差范围大于±5%,小于等于±10%;
• C级精度:公差范围大于±10%。
2、定扭工具:带有扭矩测量机构的拧紧计量器具。
• 定扭工具按所使用的动力源分为:手动、电动、气动三大类;
• 按测量原理分为:示值式和预置式两种。
3、预置式定扭工具:使用过程中达到预先设定的扭矩值发出提示或自动停止工作的定扭工具。
4、目标扭矩值:设计中的理想扭矩值。如:某扭矩值为80±5Nm,则其目标扭矩值为80Nm;对于扭矩值给定为一个范围的,如扭矩值为80~100Nm其目标扭矩值为扭矩范围上、下限的平均值,即(80+100)÷2=90Nm。
二、职责
1、生产技术部
• 负责在新车型SOP前的工艺文件中对装配扭矩及其精度等级做出规定;
• 对定扭工具的日常校验进行管理、监控;
• 对违反本办法的责任人给出考核结果。
2、各工厂
• 负责执行工艺文件中关于装配扭矩的规定;
• 负责对SOP后的车型工艺文件中的装配扭矩及其精度等级的现场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扭矩及其精度等级在工艺上无法实现的情况向生产技术部反馈;
• 负责扭矩不合格产品的返修;
• 负责定扭工具日常校验工作的实施;
• 负责对定扭工具校验过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分析;
• 负责定扭工具的报修及增补需求的提报。
3、生产管理部
• 负责定扭工具的维修和增补。
4、质量保证部
• 负责定扭工具的首次及周期检定;
• 负责关键点扭矩的在线监控;
• 负责对扭矩不合格产品的追溯管理。
5、综合管理部
• 对违反本办法的责任人进行考核兑现。
三、管理内容和规定
1、装配工艺
• 工艺中对扭矩的描述统一使用Nm为单位;
• 工艺流程图或作业指导书中需对装配扭矩及其精度等级进行说明;
• 工艺文件编制部门可根据实际装配情况提高装配扭矩的精度等级;
• 对于需要使用定扭扳手复紧的扭矩点的预紧工步,必须在作业指导书的关键要素栏中注明:“使用①气动枪将②螺母打至与③安装面贴合,不可过扭。如怀疑过扭必须将②螺母返松后重新预紧”;
• 对于需要使用定扭扳手复紧的扭矩点的复紧工步,必须在作业指导书的关键要素栏中注明:“如定扭扳手转动角度小于45度即发出“咔哒”声,则必须将②螺母返松后重新复紧。”;
• 对于C级精度的扭矩点的拧紧工步,必须在作业指导书的关键要素栏中注明:“确保②螺钉拧紧且无滑牙现象”。注:①此处根据实际使用的工具填写,如:气动枪、油压脉冲枪等;②此处根据实际使用的螺纹紧固件填写,如:螺钉、螺栓或螺母等;③此处根据实际使用的螺纹紧固件的状态填写,如:安装面、平垫圈或弹性垫圈等。
2、装配过程
• 所有A级精度和B级精度的螺纹紧固件必须使用定扭工具拧紧;
• C级精度的螺纹紧固件可使用非定扭工具拧紧,但不得出现松动、滑牙的情况;
• 生产过程及返修过程中使用的定扭工具必须为预置式定扭工具;
• 使用定扭工具装配时,套筒轴线与螺纹紧固件轴线在任意方向上的角度小于5°;
• 使用定扭扳手装配时,手放在手柄的有效位置上,平稳施力;施力角度在力臂旋转平面内垂直于力臂,上述施力角度在任何方向上的偏差不得大于15°;
使用开口定扭扳手装配时,螺栓或螺母应置于开口头底部;
• 装配过程中必须使用与螺栓、螺母规格相匹配的旋具(如:套筒、开口头、十字头、星形头、六角等)。装配时,若定扭工具未转动或转动角度小于45°即达到预置扭矩,则必须返松螺纹紧固件并重新拧紧;
• 如工艺文件无特别说明,对螺纹紧固件预紧时扭矩不得超过目标扭矩值的80%。
3、定扭工具管理
① 外观结构与附件
• 定扭工具校验合格证上应标有名称、编号、设定扭矩值、和合格有效期等信息;
• 定扭工具及其附件不得有裂纹、损伤、锈蚀及其他缺陷,附件应齐全,各部件不得任意更换;
• 带棘轮装置的定扭扳手其棘轮头应能平稳转动,无卡滞现象,锁紧装置可靠;
• 定扭扳手接头上的方榫及钢球应活动自如,定位可靠;
• 预置式定扭工具上的扭矩设定装置应调节自如,锁紧可靠。
② 校验
(1)校验准备
• 定扭工具的校验由各工厂工具室负责实施;
• 日常校验应在温度10°C~30°C,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 校验设备必须有计量合格证;
• 工厂工具室需对每件定扭工具建立《定扭工具校验台账》及《定扭工具校验记录》。
(2)扭矩扳手的校验
• 校验前需按预置扭矩值对扭矩扳手施加预扭3次。预置扭矩值调整后,需重新预扭3次;
• 电动、气动定扭工具的校验;
• 电动、气动定扭工具校验时,应保证电源、气源的稳定;
• 扭矩示值相对误差和重复性的计算;
示值相对误差:
• 各精度等级适用定扭工具的合格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定扭工具适用精度等级的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及最大、最小值
• 各精度等级适用定扭工具的校验周期见表2。
表2 各精度等级适用定扭工具的校验周期
③ 校验定扭工具Cmk值测算
• 新入库或维修后的定扭工具需测量Cmk值,并将测量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定扭工具Cmk测算表》;
• Cmk值测算需对被测工具扭矩值连续采样50至100个;
• Cmk值的计算;
式中:Min-最小值;USL:公差上限;UCL:公差下限;总体平均值;S:样本标准偏差
④ 使用
• 操作人员在使用定扭工具前必须对定扭工具校验合格证上的信息进行确认,确保定扭工具适用对应工序的工艺要求且处于校验合格期内;
• 定扭工具必须轻拿轻放;
• 不得将定扭工具用于非扭矩拧紧的操作;
• 不得将定扭工具过扭使用;
• 不得自行调整定扭工具的预置扭矩值;
• 不得自行更换定扭工具的附件及零部件;
• 定扭工具的预置扭矩值必须在其额定扭矩值区间的10%~100%范围内;
• 选型、采购、预备、维修及增补;
• 生产技术部负责新车型定扭工具的选型及首次铺底采购;
• 因工艺重新拆分、人员数量调整、定扭工具损坏、定扭工具预备等原因造成的定扭工具增补需求由工厂报生产管理部采购;
• 所有规格的定扭工具必须按数量的2%预备备用工具。数量不足100件的需至少预备1件;
• 校验不合格的定扭工具需由工具室报质量保证部计量检验科判定后送生产管理部维修,工具室发备用工具顶用;
• 生产管理部需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合格定扭工具的维修,无法修复的定扭工具需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增补;
• 定扭工具修复或增补后需立即发放到现场使用,并将备用定扭工具回收、校验、保养入库。
4、扭矩监控
① 扭矩监控周期/比例见表3
表3 各精度等级适用定扭工具的校验周期
② 扭矩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 A级精度扭矩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全部无条件返修。
• B级精度扭矩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保证部和生产技术部评估后确定返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