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01-引论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 汤子瀛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2版)》   Andrew S.Tanenbaum 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 张尧学 史美林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主要内容

1、操作系统引论  2、进程管理  3、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4、存储器管理  5、设备管理(i/o输出)6、文件管理   7、操作系统接口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学习操作系统基本原理,了解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了解O S 此地位的形成过程,即 O S  的发展历史

了解OS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当前流行的几种主要操作系统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OS)

1、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1)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


操作系统也是一种软件

       (2)引入操作系统的目的

a,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弥补硬件系统的类型和数量差别

b,有效性(系统管理人员的观点):管理和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c,可扩充性和开放性(开放的观点):操作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管理策略、硬件的类型和规模、多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2、操作系统的作用

     a,OS是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的管理者

                  OS的主要功能是对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即: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的管理以及文件管理

                  管理对象那包括:CPU、存储器、外部设备、信息(数据和软件)

                  管理内容:资源的当前状态(数量和使用情况)、资源的分配、回收和访问操作,相应管理策略(包括用户权限)

     b,OS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

                  系统命令(命令行、菜单式、图形胡勇接口GUI)

                  系统调用(形式上类似于过程调用,在应用编程中使用)

     

       c,OS是扩展机(extended machine)/ 虚拟机(vritual machine)

                   在裸机上添加: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针对内存和外存)、处理机管理(针对CPU),在256M内存上运行上G的软件是基于操作系统的扩展功能

                   虚拟机的概念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软件是在硬件基础上对硬件的性能加以扩充和完善

                            软件之间的关系:一部分软件运行要以另一部分软件的存在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运行条件为基础;新添加的软件可以看做是在原来那部分原件基础上的扩充与完善

                            ”虚拟机“:一个裸机在每加上一层软件后就变成了一个功能更强的机器,把这”新的更强功能的机器“称作虚拟机

3、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是紧挨着硬件上的系统软件


4、操作系统的定义

       a,自底向上--OS是用来高效地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集合

       b,自顶向下--OS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等价的扩展计算机或虚拟机,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集合

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

1,、需求推动发展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发展:CPU的位宽度(指令和数据)、快速外存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单处理机、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

2、发展过程

 1946~50年代(电子管),集中计算(计算为中心)工作方式: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   无操作系统

  50年代末~60年代中(晶体管):可以使用汇编语言开发  工作方式:监督程序(编译连接生成可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控制权再次交给监督程序)、   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的处理,内存中只有一个作业处理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

                           自动性:磁带上的一批作业能自动的逐个依次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顺序性:磁带上的各道作业是顺序地进入内存,各道作业的完成顺序与他们进入内存的顺序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应完全相同

                           单道性: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运行。仅当改程序完成或发生异常情况时,才换入其后继程序进入内存运行

                    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改善了主机CPU和I/O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吞吐量

                    缺点:CPU和I/O设备使用忙闲不均,对计算为主的作业,外设空闲;对I/O为主的作业,CPU空闲

60年代中~70年代中(集成电路),利用多道批处理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当前运行的作业需做I/O处理时,CPU转而执行另一个作业

         (1)  多道程序设计

                     把提交的作业都先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由作业调度程序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

                     概念  把一个以上作业放在内存,并同时运行,共享处理机时间和外部设备等系统资源

         (2) 多道批处理的运行特征

                     多道性:内存中可同时驻留多道程序,并允许其并发执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无序性:作业的完成顺序与它进入内存的顺序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

                     调度性: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特征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特征是基于各个作业对系统资源的需求差异得到的     

        (4) 多道批处理系统上的技术

                  a,作业调度:作业的现场保存和恢复——上下文切换

                  b,资源共享:资源的竞争和同步——互斥和同步机制

                  c,内存使用:提高内存使用效率(为当前由CPU执行的程序提供足够的内存)——覆盖,交换和虚拟存储技术

                  d,内存保护:系统存储区和各应用程序存储区不可冲突——存储保护

                  e,文件非顺序存放,随机存取

          (5)优点:a,资源利用率高:CPU、内存、I/O设备利用率较高   b,系统吞吐量大: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大

          (6)缺点:无交互能力,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

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     分时系统

         (1)推动分时系统形成的动力-用户需要: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

         (2)分时系统: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主机中的资源,每个用户都可以使用自己的终端和主机交互

                    实现关键:及时接受,及时响应

         (3)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4)分时系统的实现

                    a,单道分时系统:内存中只驻留一道程序(作业),其余作业都在外存。调入-调出(Roll-in/Roll-out),I/O开销太大(在有微型机处理I/O时,单道分时系统是有用的),系统性能差。

                   b,多道分时系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作业,每道程序午固定的位置,由系统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所有作业排成一个队列,使他们依次轮流地获得一个时间片来运行。需要解决加载程序时地址空间重定位的问题

                   c,前台和后台程序分时:内存被固定地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存放时间片调进和调出地作业流,后台存放批处理作业。不灵活

         (5)特点:

                   a,多路性:多个联机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b,独占性:各终端用户感觉自己独占了计算机

                   c,交互性: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可进行“会话”

                   d,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响应

实时系统

        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军事实时控制、金融等领域,包括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系统

        要求:响应时间短(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靠性高

        任务的类型:周期性实时任务

                                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截止时间,开始截止时间(最晚开始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最晚完成时间)

        特征:

                实时时钟管理:提供系统日期和时间、定时和延时等时钟管理功能

                过载保护:缓冲区排队,丢弃某些任务,动态调整任务周期

                                   过载:是指进入系统的任务数目超出系统的处理能力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容错能力(如故障自动复位)和冗余备份

多处理操作系统  1975年前后出现

       目的: 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性能有两条途径:提高各个组成部分的速度、增大处理的并行程度。

       特点:增加系统的吞吐量:N个处理器加速比达不到N

                   节省投资

                   提高系统可靠性:故障时系统降级运行

       类型:

               紧耦合系统:各处理机之间通过快速总线或开关阵列相连,共享内存和I/O设备,整体系统由一个统一的OS管理(一个OS核心)

               松耦合系统:各处理机带有各自的存储器、I/O设备和操作系统,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相连。每个处理机上独立运行OS

               非对称多处理器:又称主从模式,只有一个主处理器

                对称式多处理器:OS交替在各个处理器上运行

网络操作系统

            是在通常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功能的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计算机进行方便而有效地网络资源共享      

            网络功能与操作系统的结合程度是网络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一些自主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施相互连接,完成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等功能。

                                  引入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完成新的应用(进行自动的信息交换),提高性能-价格比(共享昂贵资源)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网络拓扑:星形,环形,总线型,不规则形等;

                                           按地理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网络标准-内在特征,决定其性能Ethernet,Token,Ring,FDDI....

          网络操作系统功能:

                通常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

                 网络通信功能: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网络资源管理:协调各用户使用

                 网络服务:文件和设备共享,信息发布

                 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等

                 互操作:以透明的方式访问C/S的LAN环境下的服务器或其他网络中的文件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处理和控制分散在不同领域里的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上的分布,即功能和任务的分布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所有系统任务可在系统中任何处理机上运行,自动实现全系统范围内的任务分配并自动调度各处理机的工作负载

分布式OS和网络OS的比较:

        分布式:分布式操作系统较均匀的分布在各个站点上,控制和处理均分布,而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功能不能分布

         耦合程度:

                  分布式系统是紧密耦合系统:分布式OS是在各机上统一建立的”OS同质“,直接管理CPU、存储器和外设;统一进行全系统的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容许异种OS互连,各机上各种服务程序需按不同网络协议”协议同质“

         并行性:分布式OS可以将一个进程分散在各个机上并行执行”进程迁移“;网络则各机上的进程独立,无任务分配功能

         透明性:用户是否知道或指定资源在哪个机器上(如CPU、内存或外设)

                     分布式系统的网络资源调度对用户透明,用户不了解所占有资源的位置

                      网络操作系统中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要由用户明确指定

         健壮性:分布式OS要求更强的容错能力(工作时系统重构)

         共享性:都有共享资源能能,网络OS主要是文件信息的共享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针对单用户使用的个人计算机进行优化的操作系统

          特征:应用领域:事务处理、个人娱乐

                     系统要求:使用方便、支持多种硬件和外设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远程通信)、效率不必很高

          常用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单用户单任务:MS DOS

                 单用户多任务:OS/2,MS 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NT,等

                 多用户多任务:UNIX(SCO UNIX,Solaris X86,Linux ,FreeBSD)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OS-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信息(文件)

       特性:

               并发性:在一定时间内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共享性:多个作业共享CPU,主存,外存,数据文件等,在同一时刻,可以对多个进程使用资源

               虚拟性:通过软件在逻辑扩充计算机功能

               异步性:运行的异步行性,进程的运行不可预知

       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用户接口

               处理机管理:完成处理机资源的分配调度等功能。处理机调度的单位可分为进程或线程

                                      进程控制:创建、撤销、挂起、改变运行优先级等--主动改变进程的状态

                                      进程同步:协调并发进程之间的推进步骤,以协调资源共享——交换信息能力弱(互斥:锁机制;同步:信号量机制)

                                      进程通信: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协调进程间的协作;——交换信息能力强,也可以用来协调进程之间的推进(消息传递)

                                      进程调度:作业和进程的运行切换,以充分利用处理机资源的提高系统性能;——未必是进程控制操作所引起(可能是时间片轮换、I/O操作)

                存储管理:管理目标:提高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方便进程并发运行

                                   存储分配与回收

                                   存储保护:保证进程间互不干扰、相互保密;如:访问合法性检查、甚至要防止从”垃圾“中窃取其他进程的信息;越界检查由硬件完成;

                                    地址映射(地址重定位):进程逻辑地址到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应在硬件的支持下完成

                                    内存扩充(交换和虚拟存储):提高内存利用率、扩大进程的内存空间(请求调入、置换)

                设备管理:目标是方便的设备使用、提高CPU与I/O设备利用率

                                   缓冲区管理:匹配CPU和外设的速度,提高两者的利用率(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和公用缓冲区)

                                   设备分配与回收:在多用户间共享I/O设备资源

                                        ——虚拟设备:设备由多个进程共享,每个进程如同独占

                                   设备处理:利用设备驱动程序(通常在内核中)完成对设备的操作。还需处理外设的IPQ

                                  设备独立性:提供统一的I/O设备接口,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提高可适应性;在同样的接口和操作下完成不同的内容(如FAX Modem作为Windows上的打印设备)

               信息管理:解决软件资源的存储、共享、保密和保护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解决如何存放信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目录管理:解决信息检索问题。文件的属性(如文件名)、单一副本赋予多文件名

                                  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系统设口令”哪个用户“、用户分类”那个用户组“、文件权限”针对用户或用户组的读写权“

                                  软件管理:软件的版本、相互依赖关系、安装和拆除等

               用户接口:目标: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访问操作系统的接口。

                       操作系统向上提供两种接口:

                                  系统命令:供用户用于组织和控制自己的作业运行。命令行、菜单式或GUI”联机“;命令脚本”脱机“

                                  编程接口:供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调用操作系统功能。系统调用和高级语言库函数

四、常用的操作系统

         1、MS DOS

          2、MS 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NT,Windows 2000

          3,UNIX

以上信息来源与:http://video.1kejian.com/video/?13479-0-1.html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