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引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引论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操作系统的目标

(1)方便性。
(2)有效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作用

(1)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3)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另外,操作系统还是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组织者。它负责在众多作业之间切换处理机,并协调它们的推进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1.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人工操作方式
由程序员将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纸带(或卡片)上的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由用户取走计算结果后,才允许下一个用户使用计算机。
特点:用户独占全机资源和CPU等待人工操作的特点。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脱机输入方式是指在一台外围机(即一台专门用来管理输入/输出的、功能较简单的计算机)的控制下,预先将程序和数据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高速地读入内存。类似地,脱机输出方式是指当CPU需要输出时,先高速地将数据写入磁带,然后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通过低速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提高了I/O速度。

2.单道批处理系统

(1)处理过程
它将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然后由配置在系统中的监督程序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装入内存,并把运行的控制权交给作业;当该作业处理完成或出现异常时,又把控制权交还给监督程序,再由监督程序调入磁带上的第二个作业…直至磁带上所有的作业全部完成。
(2)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3.多道批处理系统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指在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个作业,并使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且同时运行的技术。在单处理机环境下,这些作业仅在宏观上同时运行,而在微观上它们是交替执行的。
由于在内存中可同时存放多个作业,当正在执行的作业因I/O等原因而暂停执行时,CPU可马上调度另一道作业执行,从而使系统中众多的I/O设备可与CPU并行地工作。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显著地提高内存、CPU与I/O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2)多道批处理系统
优点:
资源利用率高。
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
平均周转时间长。
无交互能力。

4.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配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
(1)多路性。
(2)独立性。
(3)及时性。
(4)交互性。

5.实时系统

(1)实时系统及其类型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当前常见的实时系统类型:工业(武器)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多媒体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
(2)实时任务的类型
硬实时任务: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后果。
软实时任务:这类任务也联系着一个截止时间,但并不严格,系统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3)实时系统的特点
多路性。
独立性。
及时性。
交互性。
可靠性。

6.微机操作系统

配置在微型机上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微机操作系统。

1.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性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的环境下,并发性只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进行。
(2)共享性
互斥共享。
同时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将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4)异步性
异步性是指在多道程序的环境下,每个程序何时执行、何时暂停都是未知的,即它们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2.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处理机管理主要是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进行管理。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因此通常将处理机管理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进程控制。
  进程同步。
  进程通信。
  进程调度。
(2)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主要是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内存分配。
  内存保护。
  地址映射。
  内存扩充。
(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是完成用户的I/O请求,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缓冲管理。
  设备分配。
  设备处理。
(4)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主要是使用户能方便、安全地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目录管理。
  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5)友好的用户接口
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使用计算机的接口。该接口通常是以下列方式提供给用户的。
  用户接口。
  程序接口。
(6)现代操作系统的新功能
  系统安全。
  网络的功能和服务。
  支持多媒体。

1.1.4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操作系统(OS)是一个大型的系统软件,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变革。

1.无结构OS

无结构操作系统也叫整体式系统,整个操作系统是各种过程的集合,每个过程都可以调用任意其他过程,操作系统内部不存在任何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操作系统不仅调试和维护不方便,而且可读性和可扩充性都较差。

2.模块化结构OS

模块化结构中采用了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将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并规定好各模块间的接口,使得它们之间能够交互,对较大的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子模块。采用这种结构可加速操作系统的研制过程,操作系统设计的正确性高、适应性好。但模块的划分和接口的规定较困难,而且模块间还存在着复杂的依赖关系,使OS结构变得不够清晰。

3.分层式结构OS

分层式结构是对模块化结构的一种改进,它将操作系统按其功能流图的调用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原则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一层代码只能使用较低层代码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并采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增添软件的方法来研制操作系统。由于它将模块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改为单向依赖关系,并消除了某些循环依赖关系,因此能使OS结构变得非常清晰,从而使系统的正确性更高、扩充性和维护性更好。

4.微内核结构OS

微内核的主要思想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只留下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而将其他服务尽可能地从内核中分离出去,用若干个运行在用户态下的进程(即服务器进程)来实现,形成多维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普通用户进程(即客户进程)可通过内核向服务器进程发送请求,以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由于微内核OS结构是建立在模块化、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的,并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因而它具有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等优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