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模式
1、概念
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去访问多个子系统的多个不同的接口,它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高层接口。使用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本质:就是化零为整;引入一个中介类,把各个分散的功能组合成一个整体,只对外暴露一个统一的接口;
这两年流行微服务,即化整为零,把一个大服务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而门面模式则是反其道,是化零为整;
2、目的
为了用户使用方便,把过度拆分的分散功能,组合成一个整体,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3、解决方案
本质:引入一个第三方中介类,这个类集合了多个零部件类的功能,实际功能则委托给这些零部件对象,这个类只是做为对外的统一接口,只是一个马甲;
-
引入中介对象
-
有许多细粒度的小对象
-
中介对象暴露了这些小对象的功能;
-
中介对象实际功能委托给这些小对象
-
中介对象提供给外部使用(对外隐藏那些小对象)
4、优缺点
优点:
-
松耦合 用户与子系统解耦,屏蔽子系统;可以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
-
使用简单 简化用户与子系统的依赖关系; 用户只与门面对接,有统一的入口;不需要知道所有子系统及内部构造;
缺点:
-
不规范的编程方式 没有面向抽象编程,而是通过增加中介层,转换服务提供方的服务接口;
最核心的目的:简化子系统,简化客户使用,屏蔽多个子系统
5、应用场景
-
简化子系统复杂性时。
-
监控所有子系统时;通过门面控制了入口,可以统一监控;
-
希望封装和隐藏子系统时;
-
两历史系统进行改造并打通关系时;
6、参考示例
日志框架SLF4J是一个门面服务,需要依赖log4j、logback等实现日志输出,客户代码只需要操作SLF4j提供的功能即可,不需要关心具体日志框架的内部实现细节;
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实现了Factory、Resourceloader等接口,并通过引用这些接口的实例,对外统一提供:加载配置、解析资源、创建Bean、提供环境、启动流程等功能;客户代码只需要操作context就可以获取spring的提供的功能,而无需关心内部的细节;
简单示例:统一对外提供letSomeoneGotoWork方法,管理内部所有工作者上班。
package com.example.designmode.facade;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public class FacadePattern {
private WorkerA workerA = new WorkerA();
private WorkerB workerB = new WorkerB();
private WorkerC workerC = new WorkerC();
public void letSomeoneGotoWork() {
workerA.goToWork();
workerB.goToWork();
workerC.goToWork();
}
}
@Slf4j
class WorkerA{
public void goToWork() {
log.info("A go to work");
}
}
@Slf4j
class WorkerB{
public void goToWork() {
log.info("B go to work");
}
}
@Slf4j
class WorkerC{
public void goToWork() {
log.info("C go to work");
}
}
7、扩展知识
“与代理模式的区别” 在了解门面模式时,会发现它不仅与代理模式很像,与装饰器模式也很类似;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相似点: - 都引入了中介类(对象) - 中介对象都引用并把功能委托给了原对象 - 都起到了”代理”功能
区别 - 代理侧重于对原对象的访问控制(当然也可以不是控制而是功能增强) - 代理与原类实现相同的抽象(相同接口或直接继承原业) - 代理只代理一个类 - 门面侧重于功能整合(多个小系统或小对象整合成一个功能丰富的大对象) - 门面可以与子系统具有不同的抽象(具有不同的接口,可以对方法重新起名) - 门面代理的是一系列类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yangspgao/article/details/8060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