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规划】基于matlab改进的遗传算法栅格地图最短路径规划【含Matlab源码 525期】

✅博主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
🍎个人主页:海神之光
🏆代码获取方式:
海神之光Matlab王者学习之路—代码获取方式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更多Matlab仿真内容点击👇
Matlab图像处理(进阶版)
路径规划(Matlab)
神经网络预测与分类(Matlab)
优化求解(Matlab)
语音处理(Matlab)
信号处理(Matlab)
车间调度(Matlab)

⛄一、遗传算法及栅格地图简介

1 遗传算法
1.1 引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遗传算法理论
1.2.1 遗传算法的生物学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2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4 标准的遗传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5 遗传算法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6 遗传算法的改进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遗传算法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关键参数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栅格地图
2.1 栅格法应用背景
路径规划时首先要获取环境信息, 建立环境地图, 合理的环境表示有利于建立规划方法和选择合适的搜索算法,最终实现较少的时间开销而规划出较为满意的路径。一般使用栅格法在静态环境下建立环境地图。
2.2 栅格法实质
将AGV的工作环境进行单元分割, 将其用大小相等的方块表示出来,这样栅格大小的选取是影响规划算法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栅格较小的话,由栅格地图所表示的环境信息将会非常清晰,但由于需要存储较多的信息,会增大存储开销,同时干扰信号也会随之增加,规划速度会相应降低,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反之,由于信息存储量少,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规划速随之增快,但环境信息划分会变得较为模糊,不利于有效路径的规划。在描述环境信息时障碍物所在区域在栅格地图中呈现为黑色,地图矩阵中标为1,可自由通行区域在栅格地图中呈现为白色,地图矩阵中标为0。路径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建立好的环境地图中找到一条最优的可通行路径,所以使用栅格法建立环境地图时,栅格大小的合理设定非常关键。
2.3 10乘10的静态环境地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乘10的静态环境地图代码

%%%%%%%%%%%%%%%%%%%%%%%%%%%%%%建立环境地图%%%%%%%%%%%%%%%%%%%%%%%%%%%%
function DrawMap(map)
n = size(map);
step = 1;
a = 0 : step :n(1);
b = 0 : step :n(2);
figure(1)
axis([0 n(2) 0 n(1)]); %设置地图横纵尺寸
set(gca,'xtick',b,'ytick',a,'GridLineStyle','-',...
'xGrid','on','yGrid','on');
hold on
r = 1;
for(i=1:n(1))         %设置障碍物的左下角点的x,y坐标
    for(j=1:n(2))
        if(map(i,j)==1)
            p(r,1)=j-1;
            p(r,2)=i-1;
            fill([p(r,1) p(r,1) + step p(r,1) + step p(r,1)],...
                 [p(r,2) p(r,2) p(r,2) + step p(r,2) + step ],'k');
            r=r+1;
            hold on
        end
    end
end
  %%%%%%%%%%%%%%%%%%%%%%%%%%%%%%栅格数字标识%%%%%%%%%%%%%%%%%%%%%%%%%%%%
x_text = 1:1:n(1)*n(2); %产生所需数值.
for i = 1:1:n(1)*n(2)
    [row,col] = ind2sub([n(2),n(1)],i);
    text(row-0.9,col-0.5,num2str(x_text(i)),'FontSize',8,'Color','0.7 0.7 0.7');
end
hold on
axis square

建立环境矩阵,1代表黑色栅格,0代表白色栅格,调用以上程序,即可得到上述环境地图。

map=[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DrawMap(map);         %得到环境地图

2.4 栅格地图中障碍栅格处路径约束
移动体栅格环境中多采用八方向的移动方式,此移动方式在完全可通行区域不存在运行安全问题,当
移动体周围存在障碍栅格时此移动方式可能会发生与障碍物栅格的碰撞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加入约束
条件,当在分别与障碍物栅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可行栅格两栅格之间通行时,禁止移动体采用对
角式移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约束条件的加入,实质是改变栅格地图的邻接矩阵,将障碍栅格(数字为“1”的矩阵元素)的对角栅格
设为不可达, 即将对角栅格的距离值改为无穷大。其实现MATLAB代码如下:
代码:

%约束移动体在障碍栅格对角运动
%通过优化邻接矩阵实现
%%%%%%%%%%%%%%%%%% 约束移动体移动方式 %%%%%%%%%%%%%%%%%
function W=OPW(map,W)
% map 地图矩阵  % W 邻接矩阵
n = size(map);
num = n(1)*n(2);
for(j=1:n(1))
    for(z=1:n(2))
       if(map(j,z)==1)
          if(j==1)                  %若障碍物在第一行
             if(z==1)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第一个
                W(j+1,j+n(2)*j)=Inf;
                W(j+n(2)*j,j+1)=Inf;
             else
                if(z==n(2))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最后一个
                   W(n(2)-1,n(2)+n(1)*j)=Inf;
                   W(n(2)+n(1)*j,n(2)-1)=Inf;
                else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其他
                    W(z-1,z+j*n(2))=Inf;
                    W(z+j*n(2),z-1)=Inf;
                    W(z+1,z+j*n(2))=Inf;
                    W(z+j*n(2),z+1)=Inf;
                end
             end
          end
          if(j==n(1))               %若障碍物在最后一行
             if(z==1)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第一个
                W(z+n(2)*(j-2),z+n(2)*(j-1)+1)=Inf;
                W(z+n(2)*(j-1)+1,z+n(2)*(j-2))=Inf;
             else
             if(z==n(2))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
                W(n(1)*n(2)-1,(n(1)-1)*n(2))=Inf;
                W((n(1)-1)*n(2),n(1)*n(2)-1)=Inf;
             else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其他
                W((j-2)*n(2)+z,(j-1)*n(2)+z-1)=Inf;
                W((j-1)*n(2)+z-1,(j-2)*n(2)+z)=Inf;
                W((j-2)*n(2)+z,(j-1)*n(2)+z+1)=Inf;
                W((j-1)*n(2)+z+1,(j-2)*n(2)+z)=Inf;
             end
             end
          end
          if(z==1)              
             if(j~=1&&j~=n(1))       %若障碍物在第一列非边缘位置 
                W(z+(j-2)*n(2),z+1+(j-1)*n(2))=Inf;
                W(z+1+(j-1)*n(2),z+(j-2)*n(2))=Inf;
                W(z+1+(j-1)*n(2),z+j*n(2))=Inf;
                W(z+j*n(2),z+1+(j-1)*n(2))=Inf;
             end
          end
         if(z==n(2))
            if(j~=1&&j~=n(1))         %若障碍物在最后一列非边缘位置 
               W((j+1)*n(2),j*n(2)-1)=Inf;
               W(j*n(2)-1,(j+1)*n(2))=Inf;
               W(j*n(2)-1,(j-1)*n(2))=Inf;
               W((j-1)*n(2),j*n(2)-1)=Inf;
            end
         end
         if(j~=1&&j~=n(1)&&z~=1&&z~=n(2))   %若障碍物在非边缘位置
            W(z+(j-1)*n(2)-1,z+j*n(2))=Inf;
            W(z+j*n(2),z+(j-1)*n(2)-1)=Inf;
            W(z+j*n(2),z+(j-1)*n(2)+1)=Inf;
            W(z+(j-1)*n(2)+1,z+j*n(2))=Inf;
            W(z+(j-1)*n(2)-1,z+(j-2)*n(2))=Inf;
            W(z+(j-2)*n(2),z+(j-1)*n(2)-1)=Inf;
            W(z+(j-2)*n(2),z+(j-1)*n(2)+1)=Inf;
            W(z+(j-1)*n(2)+1,z+(j-2)*n(2))=Inf;
         end
       end
     end
   end
end

2.5 栅格法案例
下面以Djkstra算法为例, 其实现如下:

map=[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建立环境矩阵map%%%%%%%%%%%%%%%%%%%%%%%%%%%%%
DrawMap(map); %得到环境地图
W=G2D(map);   %得到环境地图的邻接矩阵
W(W==0)=Inf;  %邻接矩阵数值处理
W=OPW(map,W); %优化邻接矩阵
[distance,path]=dijkstra(W,1,100);%设置起始栅格,得到最短路径距离以及栅格路径
[x,y]=Get_xy(distance,path,map);   %得到栅格相应的x,y坐标
Plot(distance,x,y);   %画出路径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函数程序:
DrawMap(map) 详见建立栅格地图
W=G2D(map) ; 详见建立邻接矩阵
[distance, path] =dijkstra(W, 1, 100) 详见Djk stra算法
[x, y] =Get_xy(distance, path, map) ;
Plot(distance, x, y) ;

⛄二、部分源代码

%% 改进遗传
clc;
close all
clear
load(‘data4.mat’)
figure(1)%画障碍图
hold on
S=(S_coo(2)-0.5)*num_shange+(S_coo(1)+0.5);%起点对应的编号
E=(E_coo(2)-0.5)*num_shange+(E_coo(1)+0.5);%终点对应的编号
for i=1:num_shange
for j=1:num_shange
if sign(i,j)==1
y=[i-1,i-1,i,i];
x=[j-1,j,j,j-1];
h=fill(x,y,‘k’);
set(h,‘facealpha’,0.5)
end
s=(num2str((i-1)*num_shange+j));
%text(j-0.95,i-0.5,s,‘fontsize’,6)
end
end
axis([0 num_shange 0 num_shange])%限制图的边界
plot(S_coo(2),S_coo(1), ‘p’,‘markersize’, 10,‘markerfacecolor’,‘b’,‘MarkerEdgeColor’, ‘m’)%画起点
plot(E_coo(2),E_coo(1),‘o’,‘markersize’, 10,‘markerfacecolor’,‘g’,‘MarkerEdgeColor’, ‘c’)%画终点
set(gca,‘YDir’,‘reverse’);%图像翻转
for i=1:num_shange
plot([0 num_shange],[i-1 i-1],‘k-’);
plot([i i],[0 num_shange],‘k-’);%画网格线
end
PopSize=20;%种群大小
OldBestFitness=0;%旧的最优适应度值
gen=0;%迭代次数
maxgen =100;%最大迭代次数
k1 = 1;%交叉1
k3 = 1;%交叉2
% c1=0.5;%交叉概率
Pm=0.3;%变异概率

%%
%初始化路径

Group=ones(num_point,PopSize); %种群初始化
for i=1:PopSize
p_lin=randperm(num_point)‘;%随机生成1*400不重复的行向量
%% 将起点编号放在首位
index=find(p_linS);
lin=p_lin(1);
p_lin(1)=p_lin(index);
p_lin(index)=lin;
Group(:,i)=p_lin;
%%将每个个体进行合理化处理
[Group(:,i),flag]=deal_fun(Group(:,i),num_point,liantong_point,E,num_shange);
while flag
1%如处理不成功,则初始化个体,重新处理
p_lin=randperm(num_point)’;
index=find(p_lin==S);
lin=p_lin(1);
p_lin(1)=p_lin(index);
p_lin(index)=lin;
Group(:,i)=p_lin;
[Group(:,i),flag]=deal_fun(Group(:,i),num_point,liantong_point,E,num_shange);
end
end

%最优解
route=Group(:,end)‘;
index1=find(route==E);
route_lin=route(1:index1);
for i=2:index1
Q1=[mod(route_lin(i-1)-1,num_shange)+1-0.5,ceil(route_lin(i-1)/num_shange)-0.5];
Q2=[mod(route_lin(i)-1,num_shange)+1-0.5,ceil(route_lin(i)/num_shange)-0.5];
plot([Q1(1),Q2(1)],[Q1(2),Q2(2)],‘b-.’,‘LineWidth’,3)
end
title(‘改进改进遗传算法-随机路线’);
figure(2)
hold on
for i=1:num_shange
for j=1:num_shange
if sign(i,j)==1
y=[i-1,i-1,i,i];
x=[j-1,j,j,j-1];
h=fill(x,y,‘k’);
set(h,‘facealpha’,0.5)
end
s=(num2str((i-1)*num_shange+j));
text(j-0.95,i-0.5,s,‘fontsize’,6)
end
end
axis([0 num_shange 0 num_shange])%限制图的边界
plot(S_coo(2),S_coo(1), ‘p’,‘markersize’, 10,‘markerfacecolor’,‘b’,‘MarkerEdgeColor’, ‘m’)%画起点
plot(E_coo(2),E_coo(1),‘o’,‘markersize’, 10,‘markerfacecolor’,‘g’,‘MarkerEdgeColor’, ‘c’)%画终点
set(gca,‘YDir’,‘reverse’);%图像翻转
for i=1:num_shange
plot([0 num_shange],[i-1 i-1],‘k-’);
plot([i i],[0 num_shange],‘k-’);%画网格线
end
for i=2:index1
Q1=[mod(route_lin(i-1)-1,num_shange)+1-0.5,ceil(route_lin(i-1)/num_shange)-0.5];
Q2=[mod(route_lin(i)-1,num_shange)+1-0.5,ceil(route_lin(i)/num_shange)-0.5];
plot([Q1(1),Q2(1)],[Q1(2),Q2(2)],‘b-.’,‘LineWidth’,3)
end
%初始化粒子速度(即交换序)
Velocity =zeros(num_point,PopSize);
for i=1:PopSize
Velocity(:,i)=round(rand(1,num_point)’*num_point/10); %round取整
end

%计算每个个体对应路径的距离
for i=1:PopSize
EachPathDis(i) = PathDistance(Group(:,i)',E,num_shange);
end

IndivdualBest=Group;%记录各粒子的个体极值点位置,即个体找到的最短路径
IndivdualBestFitness=EachPathDis;%记录最佳适应度值,即个体找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GlobalBestFitness,index]=min(EachPathDis);%找出全局最优值和相应序号
%寻优
while gen < maxgen

%迭代次数递增
gen = gen +1
fitness=EachPathDis;
[fitness_max,index0] = max(fitness);
fitness_average = sum(fitness)/(length(fitness));  % 种群的平均值
collect_fit_average(gen) = fitness_average;   % 保存适应度的平均值
collect_fitmax_subtract_fit_average(gen) = fitness_max - fitness_average;  % 保存f_max-f_average ;
fitness_min = min(fitness);
%更新全局极值点位置,这里指路径
for i=1:PopSize
    GlobalBest(:,i) = Group(:,index);
end
clone_x=Group';
%%
for count=1:2:PopSize
    % 自适应计算Pc.
    % 选区两个交叉的个体的较大的适应度值
    if fitness(count)>=fitness(count+1)
        fitness_selected = fitness(count);
    else
        fitness_selected = fitness(count+1);
    end
    % 计算Pc
    if fitness_selected >= fitness_average
        Pc = k1*(fitness_max-fitness_selected)/(fitness_max-fitness_average);
    else
        Pc = k3;
    end
    collect_Pc(gen, count) = Pc;   % 保存Pc的值
    temp_cross = rand();
    if temp_cross < Pc
        % 交叉算子   注:这种交叉算子效果更好
        clone_x=HoldByOdds( clone_x,Pc);%进行交叉变换
        % 改进的交叉算子  参考文献:管小艳. 实数编码下改进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   注:但这种交叉算子实际的效果不理想
    else
        clone_x= clone_x;
    end
end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徐美清,孙晨亮.基于栅格地图的遗传算法路径规划[J].科技信息. 2011,(31)

3 备注
简介此部分摘自互联网,仅供参考,若侵权,联系删除

🍅 仿真咨询
1 各类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应用

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装配线调度、充电优化、车间调度、发车优化、水库调度、三维装箱、物流选址、货位优化、公交排班优化、充电桩布局优化、车间布局优化、集装箱船配载优化、水泵组合优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优化、设施布局优化、可视域基站和无人机选址优化

2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
卷积神经网络(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BP、RBF、宽度学习、DBN、RF、RBF、DELM、XGBOOST、TCN实现风电预测、光伏预测、电池寿命预测、辐射源识别、交通流预测、负荷预测、股价预测、PM2.5浓度预测、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水体光学参数反演、NLOS信号识别、地铁停车精准预测、变压器故障诊断

3 图像处理方面
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图像隐藏、图像配准、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压缩感知

4 路径规划方面
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MVRP、CVRP、VRPTW等)、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无人机协同、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路径规划、栅格地图路径规划、多式联运运输问题、车辆协同无人机路径规划、天线线性阵列分布优化、车间布局优化

5 无人机应用方面
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协同、无人机任务分配

6 无线传感器定位及布局方面
传感器部署优化、通信协议优化、路由优化、目标定位优化、Dv-Hop定位优化、Leach协议优化、WSN覆盖优化、组播优化、RSSI定位优化

7 信号处理方面
信号识别、信号加密、信号去噪、信号增强、雷达信号处理、信号水印嵌入提取、肌电信号、脑电信号、信号配时优化

8 电力系统方面
微电网优化、无功优化、配电网重构、储能配置

9 元胞自动机方面
交通流 人群疏散 病毒扩散 晶体生长

10 雷达方面
卡尔曼滤波跟踪、航迹关联、航迹融合

  • 8
    点赞
  • 8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机器人栅格地图路径规划是指通过遗传算法,在已知地图上寻找机器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下面是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栅格地图路径规划的简单示例,使用MATLAB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地图和机器人的相关参数。地图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表示,每个元素代表一个栅格的状态,例如0表示可达,1表示障碍物。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用二维坐标表示。 接下来,我们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路径规划。首先,我们随机生成一组候选路径,每个路径由一系列栅格的坐标表示。然后,根据每个候选路径的适应度(即路径的长度),对候选路径进行评估。适应度越好的候选路径,有更高的概率被选择。 在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使用交叉和变异操作来生成新的候选路径。交叉操作将两个父代路径的一部分互换,生成两个新的子代路径。变异操作在路径中随机选择一个栅格,并将其修改为随机位置的新栅格。然后,我们对新生成的候选路径进行评估和选择,取代适应度较差的候选路径。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终止条件(例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找到符合要求的路径)为止。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函数来实现上述过程。这些函数包括生成随机路径、计算适应度、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函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函数,以实现整个路径规划过程。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海神之光

有机会获得赠送范围1份代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