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总结

参考文章: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堆排序

#0.排序算法分类
排序算法分类

  • 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 a 可能会出现在 b 的后面。

#1. 交换排序
##1.1 冒泡排序
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排序完成。

动图演示:
冒泡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gth-1;i++){
      for(int j=0;j<length-1;j++){
        if(array[j+1]<array[j]){//比较
          int tmp=array[j+1];//交换
          array[j+1]=array[j];
          array[j]=tmp;
        }//if
      }//for
    }//for
    return;
  }
}

##1.2 快速排序
思想:
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分隔为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步骤: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动图演示:
快速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public void quickSort(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if(left<right){
      int mid=partition(array, left, right);
      quickSort(array, left, mid-1);
      quickSort(array, mid+1, right);
    }
    return;
  }
  private  int partition(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int pivot=array[left];
    while(left<right){
      while(left<right&&array[right]>=pivot)//right向左找到第一个小于pivot的元素
        right--;
      array[left]=array[right];
      left++;
      while(left<right&&array[left]<=pivot)//left向右找到第一个大于pivot的元素
        left++;
      array[right]=array[left];
      right--;
    }
    //此时left=right=mid
    array[left]=pivot;
    return left;
  }
}

#2. 插入排序
##2.1 简单插入排序

  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动图演示:
简单插入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public void insertSort(int[] array){
    for(int i=1; i<array.length; i++){
      int j=i-1;
      int tmp=array[I];
      while(j>=0&&array[j]>tmp){
        array[j+1]=array[j];
        j--;
      }//while
      array[j+1]=tmp;
    }//for
    return;
  }
}

##2.2 希尔排序

  • 无论是插入排序还是冒泡排序,如果数组的最大值刚好是在第一位,要将它挪到正确的位置就需要 n-1次移动。也就是说,原数组的一个元素如果距离它正确的位置很远的话,则需要与相邻元素交换很多次才能到达正确的位置,这样是相对比较花时间了。
  • 希尔排序的思想是采用插入排序的方法,先让数组中任意间隔为 h 的元素有序,刚开始 h 的大小可以是 h = n / 2,接着让 h = n / 4,让 h 一直缩小,当 h = 1 时,也就是此时数组中任意间隔为1的元素有序,此时的数组就是有序的了。

示意图:
希尔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hellSort{
  public void shellSort(int[] 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if(length<2)
    return;
    for(int h=n/2;h>0;h/=2){//缩小增量
      //分组为[i,i+h,...,i+jh,...,<n]
      for(int i=0;i<h;i++){//对每组
        for(j=1;i+j*h<n;j++){//每组内进行插入排序
          int index=i+j*h;
          int tmp=array[index];
          int k=index-h;
          while(k>=i&&tmp<array[k]){
            array[k+h]=array[k];
            k-=h;
          }//while
          array[k+h]=tmp;
        }//for3
      }//for2
    }//for1
  }
}

#3.选择排序
##3.1 简单选择排序
思想: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步骤:

  1. 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2. 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3. 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动图演示:
选择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publ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gth-1;i++){
      int min=I;
      for(int j=i+1; j<length; j++){
        if(array[j]<array[min]){
          min=j;
        }//if
      }//for2
      int tmp=array[min];
      array[min]=array[I];
      array[i]=tmp;
    }//for1
    return;
  }
}

##3.2 堆排序

  • 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又称为大顶堆(小顶堆)。

  • 把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如下:

95823471
13542897
  • 这两个数组逻辑上就分别是一个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堆数组的以下性质:
    • 对于大顶堆:arr[i]>=arr[2i+1] && arr[i]>=arr[2i+2]
    • 对于小顶堆:arr[i]<=arr[2i+1] && arr[i]<=arr[2i+2]

步骤(升序-大顶堆):

  1. 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大顶堆。
    首先我们将现有的无需序列堪称一个堆结构,即一个没有规则的二叉树,将序列里的值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填到二叉树中。
    然后根据大顶堆的性质,从下往上、从右往左遍历所有非叶子结点,调整他们的父子关系。第一个叶子结点的索引为array.length/2,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索引为array.length/2-1。
  2. 排序序列,将堆顶的元素值和尾部的元素交换。然后通过调整新的根结点以及其调整后影响的子节点,将剩余的的元素重新构建大顶堆。
  3. 重复步骤2,直到序列排序完成。

动图演示:
堆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HeapSort{
  public void heapSort(int[] 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构建大顶堆
    for(int i=length/2-1;i>=0;i--)//调整每个非叶子节点和子节点的关系
      downAdjust(array, i, length);
    for(int I=length-1;i>0;i--){//交换根节点和末尾节点,调整剩下元素
      int tmp=array[0];
      array[0]=array[I];
      array[I]=tmp;
      downAdjust(array,0,i);      
    }
    return;
  }
  private void downAdjust(int[] array, int index, int n){//调整非叶子结点array[index]和它的子节点的关系//堆结构为array[0:n]
    int tmp=array[index];
    int child=index*2+1;
    if(tmp>=array[child]){
      if(child+1>=n||tmp>=array[child+1])
        return;//符合大顶堆的性质返回
    }//if
    else if(child+1<n&&array[child+1]>array[child])//右孩子比左孩子大
      child++;//将待上浮结点定位到右子节点
    array[index]=array[child];
    array[child]=tmp; 
    if(child*2+1<n)
      downAdjust(array, child,n);   
  }
}

#4. 归并排序
步骤:

  1.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2.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3.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动图演示:
归并排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