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常用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1)比特

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常见的数据量单位:

8 bit = 1 Byte

KB = 2^10 B

MB = K · KB = 2^10 · 2^10 B = 2^20 B

GB = K · MB = 2^10 · 2^20 B = 2^30 B

TB = K · GB =  2^10 · 2^30 B = 2^40 B

2)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数据率。

bit/s (b/s,bps)

kb/s = 10^3 b/s (bps)

Mb/s = k · kb/s = 10^3 · 10^3 b/s = 10^6 b/s (bps)

Gb/s = k · kb/s = 10^3 · 10^6 b/s = 10^9 b/s (bps)

Tb/s = k · kb/s = 10^3 · 10^9 b/s = 10^12 b/s (bps)

2. 带宽

1)带宽在模拟信号中的意义

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单位:Hz  (KHz,MHz,GHz)

2)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意义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b/s (kb/s,Mb/s,Gb/s, Tb/s)

其实,“带宽”的这两种表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条通信线路的“频带宽度”越宽,其所传输数据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

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总时间,它由4部分构成: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

也称传输时延。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的时间,即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 / 发送速率

2)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传输介质)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花的时间,即一个比特e从链路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3)处理时延

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一些必要处理所花的时间。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合适的路由等。

4)排队时延

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路由器确定转发®端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时延。

因此,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4部分时延之和: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

指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已发出了多少比特,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信道带宽

考虑一个代表链路的圆柱形管道,其长度表示链路的传播时延,横截面积表示链路带宽,则时延带宽积表示该管道可以容纳的比特数量。

6)往返时延

指从发送端发出一个短分组,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在互联网中,往返时延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信道利用率

用以指出某个信道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24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SUKI_Yu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