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目录

一、概述

习题

二、物理层

习题

三、数据链路层

四、网络层


写得很乱

一、概述

1、三大类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

3、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成为主机

4、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ARPANET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王、校园网or企业网)多层次ISP的互联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可以从互联网管理机构申请到许多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因此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某个ISP缴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该ISP获取所需IP地址的使用权,并可通过该ISP接入到互联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分为不同层次:主干isp、地区isp和本地isp

5、互联网交换点IXP的主要作用就是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分许交换,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IXP通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这些网络交换机都用局域网互连起来

6、互联网的组成

从工作方式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块: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性能指标

  • 速率:数据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bit/s
  • 带宽: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通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it/s
  •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事件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
  •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时间,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时延积带宽:=传播时延*带宽
  • 往返时间: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发送时间+RTT)

(2)非性能指标

  • 费用
  • 质量
  • 标准化
  • 可靠性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易于管理和维护

8、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各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讲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下降了
  • 灵活性好。当某层发送变化时,只要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分层应注意使每一层的功能非常明确。若层数太少,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层数太多,在描述和综合每一层的功能时较困难

通常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一些:

  • 差错控制。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受,不要太快
  • 分段和重装
  • 复用和分用
  • 连接建立和释放

9、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该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2)运输层:该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

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复用就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和复用相反,是运输层把收到的新消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

运输层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

  • 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网络层:该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报送。在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互联网是由大量的异构网络通过路由器互相连接起来的,互联网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络协议IP和许多路由选择协议,因此互联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或IP层

(4)数据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5)物理层

当一串的比特流离开主机1经网络的物理媒体传送到路由器时,就从路由器的第一层上升到第三层,每一层都根据控制信息进行必要的操作,然后将控制信息剥去,将该层剩下的数据单元上交给更高一层

虽然应用进程数据要经过复杂过程才能送到终点的应用进程,但这些复杂过程对用户来说,却都被屏蔽掉了,以致应用进程AP1觉得好像是直接把数据交给了应用进程AP2

10、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方面的规则定义了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而协议的语义方面的规则就定义了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在概念上是很不一样的:

  • 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 其次,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之为服务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协议必须把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

习题

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把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数据)等分成若干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入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构成若干分组。因为分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个分组才可以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分组交换在传送数据之前不必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之后先存储,查找转发表、后转发,省去建立和释放连接的开销,因此效率更高。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高效: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时延、额外开销
时延: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
额外开销:分组必须携带控制信息,整个分组交换网络还需要专门的管理和控制机制。

2、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1)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3)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4)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5)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6)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7)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二、物理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非常繁多,而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屏蔽这些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得物理层上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是什么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方、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目的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 接收器
  • 终点

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介绍一些常用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分为以下两大类类:

  • 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3、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1. 单向通信,如无线广电播或有线广电播以及电视广播
  2. 双向交替通信
  3. 双向同时通信

来自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或基本频带信号),基带信号往往包含很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

调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仅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称为基带调制;另一类调制则需要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称为带通信号,而使用载波的调制称为带通调制

(1)常用编码方式

  • 不归零制
  • 归零制
  • 曼彻斯特编码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2)基本的带通调制的方法

  • 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1对应于无载波或有载波输出
  • 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1分别对应于频率f1或f2
  • 调相PM,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1分别对应于相位0度或180度

4、信道的极限容量

实际的信道,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往往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

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受端对码元的判决称为不可能

如果信道的频道越宽,也就是能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1. 信噪比噪声会使得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1-0或0-1,但如果信号相对强,那么噪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信噪比很重要,指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并用分贝dB作为单位

信噪比S/N(dB) = 10 log10(S/N)(dB)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 W log2(1 + S/N)(bit/s)

W为信道的带宽

5、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要付出一定代价,但如果复用的信道数量较大,那么在经济上还是合算的

最基本就是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

频分复用最简单,用户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可见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指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一用户在每一个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TDM信号也称为登时信号,等时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这两种复用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但缺点是不够灵活,比较适合数字信号的传输

在进行通信时,复用器和分用器总是成对出现

统计时分复用STDM是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能明显提高信道的复用率。集中器常使用这种统计时分复用(异步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现在人们借用传统的载波电话的频分复用的概念,就能做到使用一根光纤来同时传输多个频率很接近的光载波信号,这样就使得光纤的传输能力可成倍地提高

最初只能复用两路光载波信号,称为波分复用WDM,后来可复用几十路或更多路数的光载波信号,称为密集波分复用DWDM

码分复用CDM:人们更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DMA,每一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直接序列扩频,另一种是跳频扩频

6、带宽接入技术

ADSL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ADSL在用户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ADSL调制解调器,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案是离散多音调DMT调制技术,这里的“多音调”就是多载波或多子信道的意思

DMT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相当于在一对用户线上使用许多小的调制解调器并行的传送数据。ADSL不能保证固定的数据率,对于质量很差的用户线甚至无法开通ADSL

基于ADSL的接入网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用户线和用户家中的一些设施。

ADSL调制解调器又称为接入端接单元ATU,由于ADSL调制解调器必须成对使用,因此把在电话端局和用户家中的ADSL调制解调器分别记为ATU-C和ATU-R

ADSL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现有电话网中的用户线,而不需要重新布线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是在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带宽接入网。

要使现有的模拟电视机能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需要把一个叫做机顶盒的设备连接在同轴电缆和用户的电视机之间

FTTx技术

光纤到户FYYH有两个问题:首先是目前的价格还不便宜;其次是一般的家庭用户并没有这么高的数据率的需求

光线路终端OLT是连接到光纤干路的终端设备,OLT把收到的下行数据发往无源的1:N光分路器,然后用广播方式向所有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UN发送

习题

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三、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 点对点信道
  2. 广播信道,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

从整个互联网来看,局域网仍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范围

2、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1)封装成帧

即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就构成了一个帧

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2)透明传输

由于帧的开始和结束等等标记使用专门指明的控制字符,因此,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8bit的组合一定不允许和用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比特编码一样,否则会出现帧定界的错误

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数据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3)差错检测

现实的通信链路都不会是理想的。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的检错技术CRC

若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出现传输差错”,但不是比特差错

3、点对点协议PPP

互联网用户通常都要连接到某ISP才能够介入到互联网,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IETF认为,在设计PPP协议时必须考虑以下多方面的需求

  • 简单
  • 封装成帧
  • 透明性
  • 多种网络层协议:PPP协议必须能够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和IPX等)的运行,当点对点链路所连接的是局域网或路由器时,PPP协议必须同时支持在链路所连接的局域网或路由器上运行的各种网络层协议
  • 多种类型链路
  • 差错检测
  • 检测连接状态
  • 最大传送单元
  • 网络层地址协商

(2)PPP协议的组成

  •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

(3)PPP协议的帧格式

各字段的意义:PPP帧的首部和尾部分别为四个字段和两个字段

字节填充: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组合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这种形式上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组合不出现在信息字段中

零比特填充

(4)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当用户拨号接入ISP之后,就建立了一条从用户个人电脑到ISP的物理连接,这时,用户个人电脑向ISP发送一系列的链路控制协议LCP分组,以便建立LCP连接。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了将要使用的一些PPP参数,接着还要进行网络层配置,网络控制协议NCP给新接入的用户个人电脑分配一个临时的IP地址,这样,用户个人电脑就成为互联网一个有IP地址的主机了

4、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的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局域网分类:星形图、环形图、总线图

共享信道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众多用户能够合理而方便地共享通信媒体资源,这在技术上有两种方法:

  • 静态划分信道: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
  •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为多点接入,其特点是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分为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

属于随机接入的以太网讲被重点讨论

  1.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2. 适配器的作用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进行的,适配器本来是在主机箱内插入的一块网络接口板,这种接口板又称为网络接口卡NIC或网卡

(2)CSMA/CD协议

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取了以下两种措施:

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第二,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CSMA/CD协议的要点:

多点接入

载波监听

碰撞检测

(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使得双绞线能够传送高速数据的主要措施是把双绞线的绞合度做的非常精确,这样不仅可使特性阻抗均匀以减少失真,而且大大减少了电磁波辐射和无线电频率的干扰

集线器的一些特点:

  1. 从表面上看,使用集线器的局域网在物理上是一个星形图,但由于,但由于集线器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像一个传统以太网那样运行
  2. 一个集线器有许多接口
  3.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
  4. 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

四、网络层

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互联网采用的设计思路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每一个分组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

2、 网际协议IP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R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协议IGMP

2.1 虚拟互联网络

即逻辑互连网络,意思是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型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IP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2.2 分类的IP地址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整个互联网是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IP地址现在由互联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ICANN进行分配

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网络号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主机号标志该主机。::=表示“定义为”

2、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

ABC

IP地址具有的重要特点:

  • 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 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台主机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 按照互联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号net-id的主机的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是一个网络
  • 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在学习IP地址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懂主机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从层次的角度看,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4、地址解析协议ARP

5、IP数据报的格式

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1.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 版本 占4位
  • 首部长度 占4位
  • 区分服务 占8位
  • 总长度
  • 标识
  • 标志
  • 片偏移
  • 生存空间
  • 协议
  • 首部检验和
  • 源地址
  • 目的地址

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信息:

(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于是,我们就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来确定下一跳路由器,这样做可得出以下的结果:

  • IP数据报最终一定可以找到目的主机所在目的网络上的路由器
  • 只有到达最后一个路由器时,才试图向目的主机进行直接交付

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3.1、划分子网

(1)从两级IP到三级IP地址

1985年起IP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IP地址变成三级IP地址,,叫做划分子网,或子网寻址、子网路由选择

基本思路:

  • 一个拥有许多物理网络的单位,可将所属的物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
  • 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相应减少了同样的位数,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成三级IP地址,即

IP地址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台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但此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把IP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2)子网掩码

使用子网掩码的好处是,不管有没有划分子网,只要把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逐位的与运算,就立即得出网络地址来

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但却减少了能够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3.2、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划分子网后,路由器必须包含一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3.3、无分类编址CIDR

  1. 网络前缀

CIDR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

  • 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并且在新的IPv6使用之前容许互联网的规模继续增长

记法: IP地址 ::={<网络前缀>,<主机号>}

  • 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1. 最长前缀匹配
  2. 使用二叉搜索查找路由表

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1、ICMP报文的种类

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

ICMP的前4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4个字节的内容与ICMP的类型有关,最后面是数据字段,其长度取决于ICMP的类型

ICMP差错报告报文有四种:

  • 终点不可达
  • 时间超过
  • 参数问题
  • 改变路由

ICMP询问报文有两种:

  • 回送请求和回答
  •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4.2、ICMP的应用举例

5、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5.1、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理想的路由算法

  • 算法必须是正确和完整的
  •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
  •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 算法应是公平的
  • 算法应是最佳的

(2)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可以把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一般都记为AS

在目前的互联网中,一个大的ISP就是一个自治系统,这样,互联网就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

  • 内部网关协议IGP
  • 外部网关协议EGP

5.2、内部网关协议RIP

工作原理

中文名称叫做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RIP协议将“距离”定义如下:

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从一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加1

5.3、内部网关协议OSPF

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为克服RIP的缺点在1989年开发出来的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而不是像RIP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和RIP协议相比,OSPF的三个要点和RIP的都不一样:

  •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使用的方法是洪范法
  •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范法发送此信息

OSPF分组使用24字节的固定长度首部,分组的数据部分可以是五种类型分组中的一种

OPSF的五种分组类型

  • 问候分组,用来发现和维持邻站的可达性
  • 数据库描述分组,向邻站给出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所有链路状态项目的摘要信息
  •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详细信息
  • 链路状态更新
  • 链路状态确认

5.4、外部网关协议BGP

5.5、路由器的构成

  1. 路由器的结构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从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的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的地,把该分组从路由器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跳路由器

整个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路由选择部分也叫做控制部分,其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地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分组转发部分是本届所要讨论的问题,由三部分组成: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

交换结构又称为交换组织,它的作用就是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将某个输入端口进入的分组从一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交换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网络,但这种网络完全包含在路由器之中

  1. 交换结构

6、IPv6

现在使用的IPv4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设计的。目前为止IPv6只是这种草案标准阶段

7、IP多播

7.1、多播的基本概念

当多播组的主机数很大时,采用多播方式就可明显地减轻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在互联网范围的多播要靠路由器来实现,这些路由器必须增加一些能够识别多播数据报的软件。能够运行多播协议的路由器称为多播路由器

7.2、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7.3、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 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
  2.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3.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8、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8.1、虚拟专用网VPN

由于IP地址的紧缺,一个机构能够申请到的IP地址数往往小于本机构所拥有的主机数.考虑到互联网并不安全,一个机构内也并不需要把所有的主机接入到外部的互联网

8.2、网络地址转换NAT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