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R 学习笔记】二值化——局部阈值方法

二值化——局部阈值方法

自适应阈值算法

自适应阈值算法1用到了积分图(Integral Image)的概念。积分图中任意一点 ( x , y ) (x,y) (x,y)的值是从图左上角到该点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值的和。即:
I ( x , y ) = ∑ x ′ ≤ x y ′ ≤ y i ( x ′ , y ′ ) I(x,y)=\sum_{\substack{x'\leq x \\ y' \leq y}}i(x',y') I(x,y)=xxyyi(x,y)
比如下图中的 9 9 9,就是左上角的 4 + 1 + 0 + 4 4+1+0+4 4+1+0+4
积分图

自适应算法的主要思想是以一个像素点为中心设置大小为 s × s s \times s s×s 的滑窗,滑窗扫过整张图像,每次扫描均对窗口内的像素求均值,并将均值的 1 − t % 1-t \% 1t% 作为局部阈值 。若窗口中心的像素值低于局部阈值 ,赋值0;高于局部阈值 ,赋值为255。这种算法需要对很多相互有重叠的区域进行多次加和计算。而积分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和操作总次数。

为了计算积分图,需要在每个位置存储其左边和上方所有 f ( x , y ) f(x,y) f(x,y) 值的总和:
I ( x , y ) = f ( x , y ) + I ( x − 1 , y ) + I ( x , y − 1 ) − I ( x − 1 , y − 1 ) I(x,y)=f(x,y)+I(x-1,y)+I(x,y-1)-I(x-1,y-1) I(x,y)=f(x,y)+I(x1,y)+I(x,y1)I(x1,y1)
得出积分图之后,从滑窗左上角 ( x 1 , y 1 ) (x_1,y_1) (x1,y1)到滑窗右下角 ( x 2 , y 2 ) (x_2,y_2) (x2,y2)的矩形内的数值总和均可以使用式(1.1)计算:
∑ x = x 1 x 2 ∑ y = y 1 y 2 f ( x , y ) = I ( x 2 , y 2 ) − I ( x 2 , y 1 − 1 ) − I ( x 1 − 1 , y 2 ) + I ( x 1 − 1 , y 1 − 1 ) ( 1.1 ) \sum_{x=x_1}^{x_2}\sum_{y=y_1}^{y2}f(x,y)=I(x_2,y_2)-I(x_2,y_1-1)-I(x_1-1,y_2)+I(x_1-1,y_1-1) \qquad (1.1) x=x1x2y=y1y2f(x,y)=I(x2,y2)I(x2,y11)I(x11,y2)+I(x11,y11)(1.1)

如下图中左上角 ( x 1 , y 1 ) (x_1,y_1) (x1,y1)到右下角 ( x 2 , y 2 ) (x_2,y_2) (x2,y2)的矩形 D D D内的数值总和由它左边 C C C和上边 B B B以及左上角 A A A的矩形算得: ( A + B + C + D ) − ( A + B ) − ( A + C ) + A (A+B+C+D)-(A+B)-(A+C)+A (A+B+C+D)(A+B)(A+C)+A
矩形总和计算
或者仍然用下面这张图来理解吧:
矩形的算法
如果红色方框为滑窗区域,在原始数据中的和是 4 + 1 + 1 + 0 = 6 4+1+1+0=6 4+1+1+0=6。如果要通过右边的积分图来运算的话,就是 16 − 7 − 7 + 4 = 6 16-7-7+4=6 1677+4=6。可以看到用积分图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准确的。

滑窗矩形区域的均值则为:
m ( x , y ) = ∑ x = x 1 x 2 ∑ y = y 1 y 2 f ( x , y ) ( x 2 − x 1 ) ⋅ ( y 2 − y 1 ) ( 1.2 ) m(x,y) = \frac{\sum_{x=x_1}^{x_2}\sum_{y=y_1}^{y2}f(x,y)}{(x_2-x_1) \cdot (y_2-y_1)} \qquad (1.2) m(x,y)=(x2x1)(y2y1)x=x1x2y=y1y2f(x,y)(1.2)

接着,就可以计算局部阈值了:
T ( x , y ) = m ( x , y ) ⋅ 100 − t 100 ( 1.3 ) T(x,y) = m(x,y) \cdot \frac{100-t}{100} \qquad (1.3) T(x,y)=m(x,y)100100t(1.3)

整个自适应阈值算法的过程共扫描全图2次:

  1. 第一次扫描获得积分图;
  2. 第二次扫描根据式 (1.1) 和 (1.2) 计算每次扫描窗口内像素值的平均值,然后根据 (1.3) 计算局部阈值。若窗口内某一像素点的值大于该阈值,则对应输出255,反之则输出0。

Niblack算法

Niblack算法同样是根据窗口内的像素值来计算局部阈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考虑到区域内像素点的均值和方差,还考虑到用一个事先设定的修正系数 k k k来决定影响程度。
T ( x , y ) = m ( x , y ) + k ⋅ s ( x , y ) T(x,y)=m(x,y)+k\cdot s(x,y) T(x,y)=m(x,y)+ks(x,y)

  • T ( x , y ) T(x,y) T(x,y)为阈值;
  • m ( x , y ) m(x,y) m(x,y)为均值;
  • s ( x , y ) s(x,y) s(x,y)为方差?标准差;

上式的定义的阈值的含义为与窗口内像素值的均值相差 k k k个标准差的值。小于阈值的判定为北京,反之则判定为前景。

Niblack算法的缺陷主要有两方面:

  1. r × r r \times r r×r 的滑窗会导致在边界区域 ( r − 1 ) / 2 (r-1)/2 (r1)/2 的像素方位内无法求取阈值;
  2. 如果 r × r r \times r r×r 滑窗内全部是背景,那么该算法必然会使该区域一部分像素点成为前景,形成伪噪声。

因此,滑窗的边长 r r r 的选取非常关键——若窗口太小,则可能会被背景包含,从而不能有效的抑制噪声;若窗口太大,则会导致细节丢失。

Sauvola算法

Sauvola算法2使针对文档二值化处理,在Niblack算法基础上的改进:
T = m [ 1 + k ( s R − 1 ) ] ( 3.1 ) T=m \left[1+k(\frac{s}{R}-1) \right] \qquad (3.1) T=m[1+k(Rs1)](3.1)

  • R R R 是标准方差的动态范围,若当前输入图像是8位灰度图像,则 R = 128 R=128 R=128

Sauvola算法在处理光线不均匀或染色图像时,比Niblack算法拥有更好的表现,因为(3.1)式以自适应的方式放大了标准差的作用。
乘以 m m m 系数会降低背景区域阈值的范围,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染色、污渍等带来的影响。
Sauvola算法的二值化效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Sauvola算法比Niblack能保留更多的细节。


  1. Bradley D, Roth G. Adaptive Thresholding using the Integral Image. Journal of Graphics Tools ,2007, 12:2, 13-21. DOI: 10.1080/2151237X.2007.10129236 ↩︎

  2. Lazzra G, Geraud T. Efficient Multiscale Sauvola Binarizait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2014, 17(2); 105-123. DOI: 10.1007/s10032-013-0209-0 ↩︎

  • 11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