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以标签交换替代IP转发,向所有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多协议: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层面上的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的多种数据链路层技术,基于多种不同的3层协议来生成2.5层的标签信息(介于二层数据链路层和三层网络层之间)
标签交换:数据包在进入到MPLS的域内后,将在第2层和3层中间压入标签号,使得域内的路由器在转发该数据包时,基于2.5层的标签号仅需要查询本地的一张FIB表(标签转发信息数据库)
FIB的特点:在将路由器表转换过程中,存储递归查询结果,同时将新封装的二层地址进行绑定
包交换:包为网络层的PDU,故包交换是基于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即路由器的路由行为
原始的包交换:数据包进入路由器后,路由器需要查询本地的路由表(RIB-路由信息数据库),再基于下一跳或者目标ip查询本地的ARP表,才能进行数据的转发
快速的包交换:一次路由多次交换,每个数据流中的第一个包基于原始包交换规则转发,过程中生成缓存列表,记录整个通讯过程,该数据流量剩余数据包仅查询缓存记录转发
特快的包交换:无需路由,直接交换。CEF-cisco特快交换,为cisco私有技术;非cisco厂商设备均存在和cef转发机制相同的技术,通过将路由表、ARP转换为 FIB表(转发信息数据库),流量转发过程中仅查询FIB表
最初在包交换仅支持原始交换时,标签的意义在于更快的查询;但随着包交换的加速,使用标签交换失去了快速查表的优势
当下MPLS存在的意义:
- 解决BGP的路由黑洞
- MPLS VPN
- MPLS TE 流量工程
另外:随着包交换的加速,使得今天的MPLS技术也开始基于FIB表工作,来提高MPLS的工作效率
名词介绍
MPLS域(MPLS Domain):指的是一系列连续运行MPLS的网络设备构成的一个MPLS域
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指的是支持MPLS的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其他的网络设备
LER(Label Edge Router,标签边缘路由器):指的是位于MPLS域的边缘、连接其他网络的LSR被称为边沿路由器LER
Core LSR(核心LSR):区域内部的LSR被称为核心LSR
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转发等价类):一组具有某些共性的数据流的集合,这些数据流在转发过程中被LSR以相同方式处理
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标签报文穿越MPLS网络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径
MPLS标签
标签被压入在2层与3层之间,称为2.5层
标签的格式,32位,4个字节
前20位为标签号,2^20个标签号;其中1-15号保留,作为特殊编号;
第21-23位exp,3位8个数,为优先级,用于QOS策略使用;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