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经济问题,主要问题)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976 - 1978 两年徘徊时期
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展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党的十一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主题形成)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轮廓形成)
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熟)
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还从九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还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芒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写入党章)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他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