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时间:1956-1976 - 探索时期 - 二十年摸着石头过河
(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就是标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 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简答题)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解决的办法: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第三,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四,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采用专政的方法。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采用民主的方法。
第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民主的办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
第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方针
毛泽东时期: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邓小平时期至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3.1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①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②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④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⑤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⑥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毛泽东时期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市场经济不可选,因为这四个选项是在邓小平之后才有的,四个选项都是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可选。
(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去年刚考论述题,今年主要复习意义部分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标题即考点(今年必考)重点背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去年刚考)
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