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兴起,用户生产内容的浪潮正迅速席卷全球。然而,去中心化的链上生态并未彻底解决创作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难题。作为一个颇具潜力的平台,Story Protocol 正在引领内容创作的变革,为 Web3 生态注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据 Story Protocol 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台上的创作者数量已经超过 200 万,上传的作品数量突破 500 万,平台内的互动频率不断攀升。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技术和产品策略在支撑着 Story Protocol 的迅速崛起?让我们一同走进 TinTinMeeting 第 37 期活动,揭开背后的秘密。
5 月 10 日(周五 )20:00 举行的第 37 期 TinTinMeeting 活动邀请到了 Story Protocol 协议架构师 Kingter Wang、Story Protocol 平台开发负责人 Ze 与关注 Story Protocol 可编程 IP 层的技术的爱好者们相聚直播间,何在 Story Protocol 上进行项目构建。本次线上活动共吸引了近 900 位观众的参与,不少观众还在直播间与嘉宾们近距离交流互动。
将 IP 转变为超越媒介和平台的网络,释放全球创造力和流动性。
——Story Protocol
可编程 IP 打造链上内容创作新世界
什么是可编程 IP?
在过去的十年里,以太坊智能合约引领了加密货币的可编程浪潮。通过 EIP 规则和现有基础设施接口,人们可以自由组合各类 DeFi 积木,创造出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编程货币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为以太坊生态带来了蓬勃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是可编程 IP 呢?简单来说,可编程 IP 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管理和交易的系统。它允许创作者对其作品的使用、授权、分成等进行编程设置,从而实现自动化和透明化的权益分配。通过可编程 IP,创作者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还能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的收益分配,无需第三方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