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d介绍三:常见配置单元

常见的配置单元

  1. service :代表一个后台服务进程,比如 mysqld。这是最常用的一类。
  2. socket :此类配置单元封装系统和互联网中的一个套接字 。当下,systemd 支持流式、数据报和连续包的 AF_INET、AF_INET6、AF_UNIX socket 。每一个套接字配置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服务配置单元 。相应的服务在第一个"连接"进入套接字时就会启动(例如:nscd.socket 在有新连接后便启动 nscd.service)。
  3. device :此类配置单元封装一个存在于 Linux 设备树中的设备。每一个使用 udev 规则标记的设备都将会在 systemd 中作为一个设备配置单元出现。
  4. mount :此类配置单元封装文件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一个挂载点。Systemd 将对这个挂载点进行监控和管理。比如可以在启动时自动将其挂载;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自动卸载。Systemd 会将 /etc/fstab 中的条目都转换为挂载点,并在开机时处理。
  5. automount :此类配置单元封装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一个自挂载点。每一个自挂载配置单元对应一个挂载配置单元 ,当该自动挂载点被访问时,systemd 执行挂载点中定义的挂载行为。
  6. swap:和挂载配置单元类似,交换配置单元用来管理交换分区。用户可以用交换配置单元来定义系统中的交换分区,可以让这些交换分区在启动时被激活。
  7. target :此类配置单元为其他配置单元进行逻辑分组。它们本身实际上并不做什么,只是引用其他配置单元而已。这样便可以对配置单元做一个统一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的运行级别概念。比如想让系统进入图形化模式,需要运行许多服务和配置命令,这些操作都由一个个的配置单元表示,将所有这些配置单元组合为一个目标(target),就表示需要将这些配置单元全部执行一遍以便进入目标所代表的系统运行状态。 (例如:multi-user.target 相当于在传统使用 SysV 的系统中运行级别 5)
  8. timer:定时器配置单元用来定时触发用户定义的操作,这类配置单元取代了 atd、crond 等传统的定时服务。
  9. snapshot :与 target 配置单元相似,快照是一组配置单元。它保存了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
  10. path: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文件或目录。
  11. scope:用于 cgroups,表示从 systemd 外部创建的进程。
  12. slice:用于 cgroups,表示一组按层级排列的单位。slice 并不包含进程,但会组建一个层级,并将 scope 和 service 都放置其中。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