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hdfs的副本机制,hdfs的block块,hdfs的元数据信息,hdfs的文件上传,hdfs的文件读取,分布式文件系统的JavaAPI操作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

分布式文件系统介绍

在hadoop当中,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对文件系统有一个抽象,HDFS属于当中的一个实现类,也就是说分布式文件系统类似于一个接口,定义了标准,下面有很多的实现类,其中HDFS是一个子实现类。其中,常见的实现类有:LOCAL、HDFS、HFTP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目标

1、硬件错误 由于集群很多时候由数量众多的廉价机组成,使得硬件错误成为常态
2、数据流访问 所有应用以流的方式访问数据,设置之初便是为了用于批量的处理数据,而不是低延时的实时交互处理
3、大数据集 典型的HDFS集群上面的一个文件是以G或者T数量级的,支持一个集群当中的文件数量达到千万数量级
4、简单的相关模型 假定文件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操作
5、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便宜 一个应用请求的计算,离它操作的数据越近,就越高效
6、多种软硬件的可移植性

HDFS的来源

HDFS起源于Google的GFS论文(GFS,Mapreduce,BigTable为google的旧的三驾马车)
发表于2003年10月
HDFS是GFS的克隆版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易于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运行在大量普通廉价机器上,提供容错机制
为大量用户提供性能不错的文件存取服务

HDFS的架构图之基础架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NameNode是一个中心服务器,单一节点(简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namespace)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
2、文件操作,namenode是负责文件元数据的操作,datanode负责处理文件内容的读写,跟文件内容相关的数据流不经过Namenode,只询问它跟哪个dataNode联系,否则NameNode会成为系统的瓶颈
3、副本存放在哪些Datanode上由NameNode来控制,根据全局情况作出块放置决定,读取文件时NameNode尽量让用户先读取最近的副本,降低读取网络开销和读取延时
NameNode全权管理数据的复制,它周期性的从集群中的每个DataNode接收心跳信息和状态报告,接收到心跳信号意味着DataNode节点工作正常,块状态报告包含了一个该DataNode上所有的数据列表

NameNode与Datanode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dfs的副本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dfs的block块

所有的文件都是以block块的方式存放在HDFS文件系统当中,在hadoop1当中,文件的block块默认大小是64M,hadoop2当中,文件的block块大小默认是128M,block块的大小可以通过hdfs-site.xml当中的配置文件进行指定

    <property>
        <name>dfs.block.size</name>
        <value>块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value>//只写数值就可以
    </property>
抽象成数据块的好处

1.一个文件有可能大于集群中任意一个磁盘
10T*3/128 = xxx块 2T,2T,2T 文件方式存—–>多个block块,这些block块属于一个文件
2.使用块抽象而不是文件可以简化存储子系统
3.块非常适合用于数据备份进而提供数据容错能力和可用性

块缓存

通常DataNode从磁盘中读取块,但对于访问频繁的文件,其对应的块可能被显示的缓存在DataNode的内存中,以堆外块缓存的形式存在。默认情况下,一个块仅缓存在一个DataNode的内存中,当然可以针对每个文件配置DataNode的数量。作业调度器通过在缓存块的DataNode上运行任务,可以利用块缓存的优势提高读操作的性能。
例如:
连接(join)操作中使用的一个小的查询表就是块缓存的一个很好的候选。
用户或应用通过在缓存池中增加一个cache directive来告诉namenode需要缓存哪些文件及存多久。缓存池(cache pool)是一个拥有管理缓存权限和资源使用的管理性分组。
例如一个文件 130M,会被切分成2个block块,保存在两个block块里面,实际占用磁盘130M空间,而不是占用256M的磁盘空间

hdfs的元数据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元数据存储位置

在hadoop当中,使用此架构的时候,也就是namenode就一个的时候,所有的元数据信息都保存在了FsImage与Eidts文件当中,这两个文件就记录了所有的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元数据信息的保存目录配置在了hdfs-site.xml当中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name.dir</name>
                <value>file:///export/servers/hadoop-2.6.0-cdh5.14.0/hadoopDatas/namenodeData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edits.dir</name>
                <value>file:///export/servers/hadoop-2.6.0-cdh5.14.0/hadoopDatas/dfs/nn/edits</value>
  </property>

FSImage与edits详解

FSImage与edits运作机制

客户端对hdfs进行写文件时会首先被记录在edits文件中。
edits修改时元数据也会更新。
每次hdfs更新时edits先更新后客户端才会看到最新信息。
fsimage:是namenode中关于元数据的镜像,一般称为检查点。
一般开始时对namenode的操作都放在edits中,为什么不放在fsimage中呢?
因为fsimage是namenode的完整的镜像,内容很大,如果每次都加载到内存的话生成树状拓扑结构,这是非常耗内存和CPU。
fsimage内容包含了namenode管理下的所有datanode中文件及文件block及block所在的datanode的元数据信息。随着edits内容增大,就需要在一定时间点和fsimage合并。

FSimage文件当中的文件信息查看

官方查看文档
http://archive.cloudera.com/cdh5/cdh/5/hadoop-2.6.0-cdh5.14.0/hadoop-project-dist/hadoop-hdfs/HdfsImageViewer.html

使用命令 hdfs oiv

cd  /export/servers/hadoop-2.6.0-cdh5.14.0/hadoopDatas/namenodeDatas/current
hdfs oiv -i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864 -p XML -o hello.xml
edits当中的文件信息查看

官方查看文档
http://archive.cloudera.com/cdh5/cdh/5/hadoop-2.6.0-cdh5.14.0/hadoop-project-dist/hadoop-hdfs/HdfsEditsViewer.html
查看命令 hdfs oev

cd  /export/servers/hadoop-2.6.0-cdh5.14.0/hadoopDatas/dfs/nn/edits
hdfs oev -i  edits_0000000000000000865-0000000000000000866 -o myedit.xml -p XML
secondarynameNode辅助管理FSImage与Edits文件

①:secnonaryNN通知NameNode切换editlog
②:secondaryNN从NameNode中获得FSImage和editlog(通过http方式)
③:secondaryNN将FSImage载入内存,然后开始合并editlog,合并之后成为新的fsimage
④:secondaryNN将新的fsimage发回给NameNode
⑤:NameNode用新的fsimage替换旧的fsimage
完成合并的是secondarynamenode,会请求namenode停止使用edits,暂时将新写操作放入一个新的文件中(edits.new)。secondarynamenode从namenode中通过http get获得edits,因为要和fsimage合并,所以也是通过http get 的方式把fsimage加载到内存,然后逐一执行具体对文件系统的操作,与fsimage合并,生成新的fsimage,然后把fsima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