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数组(学习小结)

树状数组

树状数组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高效处理对一个存储数字的列表进行更新和维护前缀和

已知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现在要实现以下操作:
更新某个位置的值,查询前i个数的和,查询区间[i,j]的和

  1. upData(i, val): 在i位置加上val
  2. query(i):查询区间从第一个数到第i个数的和
  3. getSum(i, j): 计算第i个数到第j个数的和

树状数组和线段树

树状数组可线段树可以说是亲兄弟了,但他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树状数组有的操作,线段树一定有;
线段树有的操作,树状数组不一定有。

那选择线段树不就万事OK了?
答案是没必要,树状数组的代码要比线段树短得多,思路也清晰,能用树状数组就没必要建线段树,就像计算1+1,没必要使用大数加法去计算。

一般的树,比如二叉树,是这样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变一下形,这就是树状数组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把空的框框都去掉,把C[2],C[4]这些往下压,你会发现C[ ]数组最后在一条线上,与下面的A[ ]数组是对应的
由图可知:
C[1] = A[1]
C[2] = C[1]+A[2] = A[1] + A[2]
C[3] = A[3]
C[4] = C[2]+C[3] + A[4] = A[1]+A[2]+A[3]+A[4]

假如这是一棵树,那么C[ i ] 记录的是它两个子节点的和,叶子节点就是它本身,如果我现在要更新A[3],那么C[4]和C[8]也同样要被更新。

这里和前缀和有点像,但这里并不是每一个C[i]都表示第1个数到第i个数的和,比如C[3]就只表示A[3]的值,而不是A[1]+A[2]+A[3]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C[1],C[2],C[3]…的位置是这样的(为什么C[2]表示的是前两个数的和,C[3]却只表示A[3]的值)?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树状数组的构造。

树状数组的构造

所谓树状数组,首先要明白它其实并不是一棵树,它是用数组来模拟树形结构。
图中把空的框框都去掉,把C[2],C[4]这些往下压,你会发现C[ ]数组最后在一条线上,与下面的A[ ]数组是对应的
树状数组的存储与数的二进制有关。

我们先看更新:
更新A[i]的时候,连带的要把它会影响到的C[ ]也更新掉,比如A[1]的值,那么不止C[1]的值更新了,C[2],C[4],C[8]的值都得更新;更新A[5]的时候,C[5],C[6],C[8]都得更新,那么要怎么实现这一更新操作呢?这里就和lowbit有关了。

void upData(int i, int val) //将i位置加上val
{
	for( ; i <= n; i += (i & (-i))) //n是数组的长度
	{
		C[i] += val;
	}
}
//也可写成while

这个(i & (-i)) 就是lowbit(i),
lowbit(i)的意思是将i转换为二进制后,保留最低位的1和后面的0,删去前面的数,再转换为十进制后的值。
比如
7的二进制是111,lowbit(7) = 1;
6的二进制是110,lowbit(6) = 2;

如果我要更新A[1],i = 1, 那么除了C[1]会变成新的值,
lowbit(1) = 1, i += lowbit(1) = 2, C[i] = C[2] 会被更新,
lowbit(i) = lowbit(2) = 2, i += lowbit(2) = 4, C[i] = C[4] 会被更新,
lowbit(i) = lowbit(4) = 4, i += lowbit(4) = 8, C[i] = C[8] 会被更新
……

如果要更新A[3], i = 3, 那么处理C[3]会更新,
lowbit(3) = 1, i += lowbit(3) = 4, C[4] 会被更新,
lowbit(4) = 4, i += lowbit(4) = 8, C[8] 会被更新,
……

再看查询:
比如求前7个数的和query(7),
7 = 2 2 + 2 1 + 2 0 = 4 + 2 + 1 7 = 2^2 + 2^1 + 2^0 = 4 + 2 + 1 7=22+21+20=4+2+1,那么就把前7个数分成三段,
每一段的长度分别为4, 2, 1,即区间[1, 4],区间[5, 6]和区间[7,7]。
query(7) = getSum(1, 4) + getSum(5, 6) + getSum(7, 7) ,也就是C[4]+C[6]+C[7],所以计算前7个数的和的时候,只要计算C[4] + C[6] + C[7] 就好了。

再比如求前8个数的和query(8),
8 = 2 3 8 = 2^3 8=23,那么就把前8个数分成1段,长为8,
query(8) = getSum(1,8),也就是C[8]。

这时反过来对着图你会发现C[8]就是前8个数的和,C[4]就是区间[1, 4] 的和……

可是在计算时我们怎么找到,怎么直接得到C[4],C[6]的值呢?
这里还是要用lowbit,其实lowbit求的就是这些宽度

int query(int i) //查询前i个数的和
{
	int ans = 0; 
	for( ; i ; i -= (i & (-i))) 
		ans += C[i]; 
	return ans; 
}
//也可写成while

至于区间查询

int getSum(int i, int j)
{
	return query(j) - query(i - 1); 
}

一道模板题
题目: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166
cod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string>
#include<string>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const int MAXN = 5e4 + 7;
int T, N;
int a[MAXN], c[MAXN];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x);
}
void upData(int i, int val)
{
    while(i <= N)
    {
        c[i] += val;
        i += lowbit(i);
    }
}
int Query(int i)
{
    int ans = 0;
    while(i > 0)
    {
        ans += c[i];
        i -= lowbit(i);
    }
    return ans;
}

int main()
{
    scanf("%d", &T);
    for(int Case = 1; Case <= T; Case++)
    {
        printf("Case %d:\n", Case);
        scanf("%d", &N);
        memset(a, 0, sizeof(a));
        memset(c, 0, sizeof(c));
        for(int i = 1; i <= N; i++)
        {
            scanf("%d", &a[i]);
            upData(i, a[i]);
        }
        char s[10];
        while(~scanf("%s", s))
        {
            if(s[0] == 'E') break;
            int a, b;
            scanf("%d %d", &a, &b);
            if(s[0] == 'Q')
            {
                printf("%d\n", Query(b) - Query(a - 1));
            }
            else if(s[0] == 'A')
            {
                upData(a, b);
            }
            else if(s[0] == 'S')
            {
                upData(a, -b);
            }
        }
    }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