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云上入侵检测安全启示录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到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云安全也是同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虽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具备这一能力的企业却不多,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仍在频频上演。

—— 01 ——

云安全拒绝 “事后诸葛亮”


2017 年 5 月,WannaCry 勒索病毒在全球爆发,百余个国家遭受大规模攻击,是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病毒之一。这次安全事件为各行各业敲响了警钟,但却并没有 “长鸣”。

图:近两年部分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览

可以看到,黑客入侵攻击是无处不在的。而没有防护的云计算环境相当于裸奔,只要任意一点遭受攻击,便有可能波及云上所有业务。在黑客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云主机又该如何应对呢?


UHIDS 是 UCloud 为保护用户云主机安全而设计的一套基于主机的安全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够实时监控云主机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帮助用户了解云主机的安全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UHIDS 能在事前做好风险检测并加以告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上医治未病”。


那么,UHIDS 又是如何 “治疗” 云安全 “未病” 的呢?

—— 02 ——

从入侵时间链看 “未病”


入侵受害者有两类人,一种是知道自己已经被入侵了,可此时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被入侵了,等到大厦将倾时才发现。


其实,还可以存在第三类人:在系统受到危害前便已接收到警告,因而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何才能做到在系统受到危害前便可有效检测出入侵方式呢?未知攻,焉知防,如下图,基于 Cyber-Kill-Chain 网络攻击杀伤链模型,我们首先还原出了一个简化的入侵攻击流程。

图:一个简化的入侵攻击流程

每个阶段的攻击详情如下:


① 侦察阶段:以扫描、信息收集为主,通常包含 IP 收集、域名收集、端口扫描等步骤,黑客进行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尽可能探测出攻击目标的资产信息,例如使用什么软件,什么版本等。 攻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