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或假设:
1、FT, Fungible Token 同质化通证,如BTC, ETH
2、NFT, 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质化通证,如BAYC
3、数字藏品是NFT的一个子集(如下图,需要注意不是所有元宇宙数据都能成为资产,例如大量临时数据)
一、稀缺品(个性化) vs. 复制品(工业大规模生产)
从人性的角度看,FT追求的是归属感(因为集体共识),NFT追求的是存在感(因为独特个性)。
数字藏品要发展,必须遵循NFT的部分逻辑。当然在中国,有自己的侧重点。
先观察两个最著名的NFT。
1)CryptoPunks(加密朋克),CryptoPunks 是 一万个唯一的头像,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并且每个都可以由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一个人正式拥有。
2)Bored Ape Yacht Club,简称 BAYC,中文叫无聊猿游艇俱乐部。2021 年 5 月 1 日开始发售,无聊猿 NFT 铸造价格为 0.08ETH,数量为 一万个,每个 NFT 有 4-7 种不同的属性(包括:毛皮,衣服,背景,帽子,嘴巴,耳环,眼镜),这些属性由代码随机组合,每一个 NFT 的造型都不一样。
可以看出,国外发行大多遵循着每个NFT的独特性,天然具备稀缺性,是10000x1。而国内的数字藏品,是1x10000,例如1个图片发行1万份。除了编号,你我并无不同。除了一时兴起,晒一下朋友圈,有谁会把它做成微信头像呢?即使图片很漂亮,一想到可能“撞衫”,就意兴阑珊了。
因此,该有的复杂度、工作量,还是得有,不要为了赚快钱,就简单粗暴。
二、线上线下结合 和,从To C到To B
目前的IT基础设施(包括算力)、硬件、算法等等,都还无法支撑元宇宙里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一亿个人的数字化身,可能有100万个人用的是相同的,或者及其类似的。利用数字藏品追求独特个性,在较长时间(例如5~10年)内,纯粹的虚拟世界里,很难做到,渐渐地就索然无味了。例如,在一个3D空间里,你去开会,或者影院,有十个、百个人和你数字人的形象、服装都类似,你们拥有的数字藏品看起来也一样,无法凸显你的特征,是不是觉得很没劲?
因此,不要奢望,过了一两年,一个藏品,发行1~10万份,还能秒光。数字藏品的商业模式,需要新玩法,需要创意!通常大家说,NFT或数字藏品是权益凭证,权益如何创新,在国内可能比较难;但可以多思考凭证的创新。
例如,从To C到To B,也即,转到针对具有共同兴趣的小众群体,思考并设计衍生的一系列的线下活动。单价可以高,但数量无法太多。例如,故宫书画馆针对书画爱好者,推出科普介绍、书画制作、邀请孩子一起参加,等等增值服务,把数字藏品变成凭证。当然,这种方式会收到地域的限制,是不是进而可以考虑多个博物馆联合。如果是线上IP的扩展,可考虑线下多个城市的连锁体验店。
线上线下结合,还符合国情,赋能实体经济。
三、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数据和物品不一样,要保值、增值,需要流通、共享,数字资产也如此。当NFT或藏品成为一个凭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允许出租,这样价值会尽可能的放大。用户也多一个选择,因为毕竟单价不低。
对于加密艺术品,是不是还要考虑,允许在原生艺术品上做二次加工,并且有适合的分润机制,使得原生艺术品的作者,甚至所有者(也即初始购买用户)也能受益。如此文化、艺术才不会束之于高阁,才能扩大其影响力,促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不成体系,抛砖引玉。
扩展阅读:
《两会建言元宇宙产业、技术和监管治理;元宇宙产业委早有布局和推进》
《15年前的元宇宙报告-Metaverse Roadmap (2007年)》
《视频+全文|朱嘉明:大数据时代的危机与挑战 - 在DAO原则下构建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能源的未来》
《下一代云计算-分布式云 之(2):区块链IT基础设施的搭建一定要挖矿吗?》
奇文|意识如何演化?机器何时有自我意识?《附着与隧通-心智的工作模式》
[视频] 凯文.凯利 - 镜像世界: 未来互联网畅想 | 2021 百度 Create 大会
《中纪委网站|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 & 要点提炼》
《朱嘉明:37年前钱学森先生与我的一次思想与学术交流——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
《详解Web 3.0,及其和元宇宙的关系:从菜农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