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前感

最近武汉的冠状病毒闹得很凶,全民草木皆兵。前天晚上课题组里的外籍博士后B有点恐慌,写信给组长周老师,说想要回祖国的家躲避一下病毒。周老师建议他最好别出远门,假期呆在公寓里最安全。而且离开中国需要所里知道,建议他问问我和秘书。于是B博士写邮件给我。我回复说,周老师已经给了你最好的建议,但如果你坚持离开,两周之内没有问题,毕竟这是春节假期,你有权力来个私人休假。我建议他自己决定去留,但无论如何要让我们知道他的行踪。

 

昨天下午B博士回复说,他决定坚守北京。我说好,建议他出门的话就戴上口罩,我在邮件中给的理由是because this will help quite a lot psychologically, as Feynman often argued(因为这样在心理上会很有帮助,费曼他老人家就经常这么说)。我不知道年轻人对费曼的喜好了解多少,总之我喜欢他老人家说过的很多话。

 

于是就不能不提口罩。这次来日本也买了一些。以前与人分享口罩,感觉就是一种爱好,现在派上用场了,起码心理上感觉好一些。这简单的一层隔离,究竟有多重要,只有天知道。虽说防止病毒主要看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身体免疫力,但有时压垮骆驼的不是别的,就是一根稻草。所以口罩仍然可以很重要。

 

为了在这个季节的旅行更有深意,我特意上网买了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名著《百年孤独》。结果发现中译本竟然有两个,而我买到的是我不太喜欢的那个。为什么呢,翻译文字的张力不够。就像两个人之间,一旦缺乏了张力,感觉就很平淡无味了。

 

无论如何,这样的书应该在有壁炉的房间阅读,或者靠着一堆篝火阅读,才有味道。好在我明天夜里就去欧洲,应该可以找到这样的地方看书。先写一篇读前感,好久没有东拉西扯了。

 

我最喜欢的《百年孤独》中的名言:


英文版是这样说的:


我试图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发现他曾经说过:“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这就对了。过去都是真的,而且可以很美好,只是看你记住了什么和怎样记住的而已。你要是非跟自己或者别人过不去,只记住了一些不美好的东西,那就没办法了。

怎样记住的尤其重要。如果你的记忆是因为一个清凉的雨夜,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回眸一笑,那就容易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在随后的岁月中领略孤独。

过去都是假的,那是因为你要么美化了过去,要么丑化了过去。 

 

比如历时30多年后,你还有机会坐在母校的教室里,终于明白了过去的含义。那些无法代替的过去,构成了每个人生命中纵深的记忆,no return, no need to return。

等我读过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再写一篇读后感。据说除了我老人家,还没有人就一本书写过读前感。                   

本文来自邢志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1215672.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