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探讨AI的未来--人机环境系统相互融合的智能的图书,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场景中的应用,以及人机环境系统的协同作业和智能化发展。本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人机交互与人机融合智能有何异同?人类的谋算(算计)与计算是可逆的吗?机器智能能够产生谋算(算计)吗?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多种现代技术及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深度态势感知、理性计算、感性算计、情绪 /情感分析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人机智能技术来提高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效能并减少“机器幻觉”,为未来的智慧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当前,西方正在由理性结合感性,东方正在从感性走向理性,智能正在促使东西方思想加速融合,形成人类的共同智慧......
目录
绪论 1
上篇 人机交互
第一章 人机交互概述 11
第一节 人机交互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11
第二节 人机交互工程的研究方向 19
第三节 人-机-环境关系发展变迁 25
第四节 人机交互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 29
本章参考文献 38
第二章 人机交互中的情境认知 40
第一节 人的感知 40
第二节 人的认知 55
第三节 人的决策 81
第四节 机的决策 84
第五节 情境认知的理论与思考 89
第六节 推荐系统情境决策实验 111
本章参考文献 135
第三章 人机交互中的环境因素 142
第一节 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 142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中的不足 151
第三节 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元宇宙 152
第四节 信息融合 153
本章参考文献 157
下篇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
第四章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161
第一节 智能的本质 161
第二节 智能与意识 165
第三节 人工智能的起源 170
第四节 人工智能的四个发展阶段 172
第五节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演绎 177
第六节 智能化的隐患 182
本章参考文献 185
第五章 人机智能的分界 191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瓶颈 191
第二节 智能的第一原理 193
第三节 人机融合智能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
本章参考文献 206
第六章 人机融合决策实例分析 207
第一节 机器决策过程 207
第二节 人类学习过程对机器决策的指导作用 214
第三节 人机融合决策如何建模 220
本章参考文献 223
第七章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 227
第一节 智能是人、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227
第二节 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 228
第三节 自主性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 236
第四节 未来是人-机-环境智能的融合 249
第五节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发展方向与关键问题 254
第六节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未来可能性 261
本章参考文献 266
第八章 深度态势感知 273
第一节 深度态势感知的理论之源 273
第二节 深度态势感知的概念 275
第三节 主/被动态势感知 279
第四节 基于深度态势感知的用户画像案例 282
第五节 基于深度态势感知的军事智能 291
第六节 论态势感知中的有态无势 312
本章参考文献 315
第九章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中的计算计 320
第一节 计算与算计 320
第二节 计算—算计的模型 331
第三节 变通、趣时与知几 340
第四节 计算计的内涵与外延 343
第五节 智学:非存在的有 351
本章参考文献 354
第十章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中的情感与信任问题 356
第一节 情绪交互与情感化设计 356
第二节 动态双向情绪传递模型及其关键技术 362
第三节 情绪对决策的两面性影响 368
第四节 人-自主系统团队的情感与信任 370
第五节 信任的定义与溯源 372
第六节 人-机-环境融合系统的信任校准 377
第七节 人工智能可解释技术 379
本章参考文献 384
第十一章 新信息、新控制与新系统 390
第一节 智能化不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简单升级 391
第二节 智能的再认识 395
第三节 跨域的计算计小对话 403
第四节 新信息与新控制中计算计的理解及概略模型 404
第五节 新系统概念是个超三体的问题,也是一个计算计
问题 407
第六节 智能是一个非常辽阔的空间 409
第七节 寻找智能的基础理论可能需要另辟蹊径 412
第八节 认知与向善 416
第九节 人机环境系统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拓展
与整合 420
后记 426
每当写完一本书时,才感到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思考没有写进去。对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感觉更是如此。
现在,各国在继续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同时,积极布局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旨在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自然语言理解、建模仿真、人机融合等方面的研究,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核心技术。
目前来看,人机交互、人机混合、人机融合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常常在于第一是“互”、第二是“融”。关键之处第一是“人”、第二是“多”。任何一个产品系统,只要和人打交道与人碰在一起就会变得很复杂。
之前曾写过两本书,一本是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主要包括分为五部分内容:①人工智能:从“史前”到现在;②认知的奥秘:深度态势感知;③探索人机未来:人机融合智能;④三分天下:人、机、环境;⑤人工智能:伦理之问。第二部书是202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机融合:超越人工智能》,延续了上一部书没解决的一些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思考,也分为五部分:①智能的本质;②人工智能迈不过去的三道坎;③深度态势感知再认知;④自主性问题;⑤人的智慧和人工智能。这本算是第三本,针对当前人工智能的难点、痛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个前卫的概念叫人机环境系统智能,其中特别强调与AI数理结构不同,人机环境系统的智能是一种情理结构,既有理性的计算也有感性的算计,既有客观事实数据的信息量多少/反馈也有主观价值经验的信息质之好坏/反馈,是一种既有同一律、非矛盾律、排中律又有非同一律、矛盾律、非排中律的辩证逻辑,是涉及数据、AI、人与系统、自主、群智、伦理道德、法律标准、测试评价等领域的继承与锚定体系,是既有东方类比/隐喻(人)与西方归纳/演绎(机)的综合体验。它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一种由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智能形式,既不同于人的智能,也不同于机器的智能,是把一种物理、生理、心理、数理、管理、哲理、文理、机理、艺理、地理、伦理等相结合的崭新一代智能领域。
......
获2022年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
2023年1月被翻译成英文版
也是作者的第一部英文专著
人机融合智能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人工智能的未来——人机环境系统智能
感谢我的导师袁修干先生!感谢剑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