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理论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身理论”。简单来说,反身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简介


    所谓反身理论,也称反身性理论或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反身理论对于金融市场的直接指导意义在于能够让你更了解市场变化的曲线,在走向繁荣或崩溃的情况下争取获利。反身理论的提出和最成功的执行者就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


主要内容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认为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反身性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全新的突破与完善,其建立的基础分别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性的质疑、人类理解认知活动的不完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完全不同性、参与者偏向及参与者思维对参与对象的相互影响等等。反身性理论比较抽象难读,就连索罗斯本人也曾感叹,自己对于反身性理论的描述是否也是一个反身性问题?

反身性理论其实和混沌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混沌理论讲的是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展现分岔、周期运动与非周期运动相互纠缠,以至于通向某种非周期有序运动的理论。 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讲的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之间不是确定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最后使基本面和价格出现不同步的现象。



理论前提


    反身理论的前提是:

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天生就不完整;

2,人们自己本身就是市场参与者;


理论的社会心理描述


    反身理论的社会心理描述可以用下面两个例子说明。人们面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比如有一万人祈祷明天会下雨,但是明天依然是该下雨就下雨,不下雨还是不下雨。与此相反,当一个风声说某个银行有资信问题,有一万个人开始将信将疑,随后出现争相挤兑,那么这个原本没有多大问题的银行真的要面临倒闭的风险了,而且,这个过程确实会不断地自我强化。一个故事开始人们不信,但随着人们不断地加入进来,故事描述的对象也开始改变了,最终故事变成了一种荒诞而极端的“真实”,就是因为参与者的增多改变了故事本身。可以说,反身理论在市场中的运作是从事实到观念,再从观念到事实,一旦投资者的观念与事实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得到有效纠正,市场就会处于剧烈的波动和不稳定的状态。

    当然,反身理论过程本身不一定是对事实的完全扭曲,多数时候还是有相当依据的,但是从自我强化,到超越了事实的时候,最终会被市场校正,通常以一种惨烈、极端的方式回归。对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能动作用源于众多跟风者对市场本身的能动作用,市场不断地在复杂的震荡中实现对真实情况的回归。

    在此过程中,有两个相反的成功案例,索罗斯通常善于把握纠正的过程获取暴利。例如1992年9月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到1997年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都是依据反身理论。而巴菲特则利用市场造成的极端去买进被严重低估的价值,远离被严重高估的泡沫。前者善于把握高估的情况赚钱,这样的获利往往剧烈和快速。后者则逆着趋势去寻找低谷的机会,这样的增长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理性的人们看市场过分虚高或低估的时候通常是不满,断言非理性的状态很快会结束,但这种状态偏偏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变本加厉、肆无忌惮,直到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对待市场的反常情况,索罗斯的出发点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记住,市场总是错的。”


何谓“反身性”


    反身性是指参与者的认识与参与者行为的相互作用,情境与参与者的观点均为因变量,一个初始变化会同时引起情境与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用反身性的语言描述股票市场的行为,就是价格变化的本身也会影响人们的预期。

    反身性的数学表达是一个递归函数:


y=f(x)认识函数,x=Ф(y)

参与函数

y=f[Ф(y)],x=Ф[f(x)]


    假设人的行为是y,人的认识是x,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y=f(x)。它的含义是:有什么样的知识就有什么样的决策行为。同样,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的,而客观世界又是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关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x=F(y)。它的含义是:有某一类决策行为就会有某一类知识(认知)。把上述两个式子合并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公式:y=f(F(y)),x=F(f(x))。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的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机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