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网络安全犯罪活动发展新趋势

2024年,网络空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威胁行为者的活动频繁且多变,这一系列事件为2025年的网络安全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预示着挑战依旧严峻。为了深入了解并有效应对勒索软件及其他网络犯罪活动的新趋势,我们与业界领先的安全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以期帮助企业组织全面认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据此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御策略。

勒索软件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张

勒索软件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断适应并规避防御者设置的新保护措施。其中,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模式的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我们预见威胁行为者之间的交叉合作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合作不仅扩大了网络攻击的规模、复杂性和影响,还促进了各类恶意软件、AI驱动的攻击工具和被盗数据的共享。

RaaS市场的繁荣降低了网络犯罪的门槛,使得更多潜在攻击者能够轻松加入。同时,一些网络安全公司虽然提供合法的渗透测试服务,但也涉足数据盗窃等非法领域。

此外,由民族国家支持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行为者也在地下论坛中积极寻求合作,利用网络犯罪分子开发的工具和服务,通过设立幌子公司来掩盖其恶意活动。

网络边缘设备的脆弱性

防火墙、VPN、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边缘设备仍然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由于这些设备在安全监控和补丁管理方面的疏忽,它们成为了网络犯罪分子的攻击重点。2024年已有多起因网络边缘设备被利用而导致的严重安全事件。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企业在2025年应优先考虑网络边缘的可见性,实施持续监控和日志记录。同时,采用严格的全天候漏洞管理计划,确保在漏洞披露后能够迅速修补边缘设备。此外,通过网络分段来防止横向移动,限制成功利用漏洞后的影响范围,也是有效的防御措施。

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它已成为全球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威胁行为者和防御者都在利用AI来提升各自的能力。在2024年,AI的进步继续吸引着地下威胁行为者的关注。他们利用深度伪造技术、GPT模型等AI工具来支持犯罪活动,如绕过身份验证措施、实施网络钓鱼攻击等。

AI驱动的技术,尤其是深度伪造,正逐渐威胁到传统的身份验证手段,如多因素身份验证(MFA)。随着2025年的到来,深度伪造工具将变得更加易利用和逼真,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大挑战。在这个由AI主导的网络战场上,攻击者和防御者的较量将愈发激烈,谁能够保持最敏捷和最具创造力,谁就能占据上风。

云环境成为攻击重点

根据泰雷兹的报告,44%的组织曾经历过云数据泄露,其中14%的组织在过去12个月内遭遇了此类事件。随着组织逐渐去边界化,云环境已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他们滥用合法工具和功能来执行非法操作,加速了信息窃取等犯罪领域发展。

在2025年,网络防御者必须密切关注云服务被用作攻击节点的趋势,并加强对其的监控和防护。同时,身份盗窃活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趋势,企业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来保护敏感信息。

非技术性攻击技术的威胁

尽管网络犯罪分子在技术上不断提升实力,但通过社会工程学针对高价值个体的非技术性攻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个性化诈骗虽然需要更多努力且无法大规模执行,但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

生成式AI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这些攻击的效果,使得音频和视频的实时伪造成为可能。因此,员工仍然是网络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为了防范这类攻击,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远程访问软件的滥用

网络犯罪分子正在转向利用流行的远程访问软件来实施攻击。他们通过滥用这些工具获得对系统的未经授权访问,并在网络内横向移动。为了应对这一威胁,企业必须主动监控其网络是否有任何未经授权使用远程访问软件的迹象,并采取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如多因素身份验证)来限制访问权限。

结论

回顾2024年的动荡形势,我们认识到网络安全挑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跨行业和政府的协作,加强威胁情报共享,并采用主动防御策略。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防御能力,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和能力越来越强的威胁行为者生态系统。

展望2025年,网络安全从业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了解新兴趋势并相应地调整防御措施,以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营。

*本文由网安加社区编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