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et()、bind()、connect()函数的使用

socket() 

函数结构

SOCKET socket(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参数解析

af是地址族(Address Family),是IP地址的类型,常用的有AF_INET和AF_INET6

AF_INET 表示 IPv4 地址,例如 127.0.0.1

AF_INET6 表示 IPv6 地址,例如 1030::C9B4:FF12:48AA:1A2B

PS:127.0.0.1是特殊IP地址,表示本机地址

前缀PF(Protocol Family)和AF是等价的;PF_INET 等价于 AF_INET,PF_INET6 等价于 AF_INET6。

type是数据传输方式/套接字类型,常用的有 SOCK_STREAM(流格式套接字/面向连接的套接字) 和 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无连接的套接字)

protocol 表示传输协议,常用的有 IPPROTO_TCP 和 IPPTOTO_UDP,分别表示 TCP 传输协议和 UDP 传输协议(当前两个参数只有一种协议满足条件时,可以将protocol设为0,系统会自动推演出应该使用什么协议)

bind()

函数结构

int bind(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sock 为 socket 文件描述符,addr 为 sockaddr 结构体变量的指针,addrlen 为 addr 变量的大小

    // 1.创建协议(服务端句柄)
	SOCKE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if (INVALID_SOCKET == sock)
	{
		printf("socket create fail! %d\n", GetLastError());
		return 0;
	}
	printf("1.socket create success\n");

	// 2.绑定IP端口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0.0.0.0");
	addr.sin_port = htons(7890);
	if (SOCKET_ERROR == bind(sock,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printf("socket bind fail!! %d\n", GetLastError());
		return 0;
	}	
	printf("2. socket bind success  0.0.0.0:%d\n", 7890);

在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到在绑定端口时,我们先是使用的sockaddr_in结构体来赋值,再强转为sockaddr放到bind()中,这是因为sockaddr 是一种通用的结构体,可以用来保存多种类型的IP地址和端口号,而 sockaddr_in 是专门用来保存 IPv4 地址的结构体。

sockaddr、sockaddr_in结构体对比

 sockaddr_in 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uint16_t        sin_port;     //16位的端口号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32位IP地址
    char            sin_zero[8];  //不使用,一般用0填充
};

sin_prot 为端口号。uint16_t 的长度为两个字节,理论上端口号的取值范围为 0~65536,但 0~1023 的端口一般由系统分配给特定的服务程序,例如 Web 服务的端口号为 80,FTP 服务的端口号为 21,所以我们的程序要尽量在 1024~65536 之间分配端口号。端口号需要用 htons() 函数转换

sin_addr 是 struct in_addr 结构体类型的变量,该结构体只包含一个成员

s_addr 是一个整数,而IP地址是一个字符串,所以需要 inet_addr() 函数进行转换

struct in_addr{
    in_addr_t  s_addr;  //32位的IP地址
};

sin_zero[8] 是多余的8个字节,没有用,一般使用 memset() 函数填充为 0。上面的代码中,先用 memset() 将结构体的全部字节填充为 0,再给前3个成员赋值,剩下的 sin_zero 自然就是 0 了。

sockaddr 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char         sa_data[14];  //IP地址和端口号
};

sockaddr 和 sockaddr_in 的长度相同,都是16字节,只是将IP地址和端口号合并到一起,用一个成员 sa_data 表示。要想给 sa_data 赋值,必须同时指明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127.0.0.1:80“,遗憾的是,没有相关函数将这个字符串转换成需要的形式,也就很难给 sockaddr 类型的变量赋值,所以使用 sockaddr_in 来代替。这两个结构体的长度相同,强制转换类型时不会丢失字节,也没有多余的字节。

另外还有 sockaddr_in6,用来保存 IPv6 地址,

sockaddr_in6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6 { 
    sa_family_t sin6_family;  //(2)地址类型,取值为AF_INET6
    in_port_t sin6_port;  //(2)16位端口号
    uint32_t sin6_flowinfo;  //(4)IPv6流信息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4)具体的IPv6地址
    uint32_t sin6_scope_id;  //(4)接口范围ID
};

connect()

函数结构

int connect(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各参数与bind()相同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