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段话: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诗和音乐的出现,仿佛就是在响应人性最后的自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是在阐述这种自由。这让我想到了当前生活中思维处于的“囚徒困境”,大家都在追求更好、更有意思的生活,但究竟什么是更好、更有意思呢?
我发现这种说法,中国古代的先贤早就总结的很完善了,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更触动,听起来更加合理呢?我想可能是掺杂着现代人对西方科学的崇信吧,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面对同一件事,可以产生不同的想法,你可以去选择相信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按照你选择的继续执行后面的生活。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庄子在他妻子去世时鼓盆而歌,他的思想就是超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