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奥义·SQL秘籍

sql secret scripts

sql 语法顺序、执行顺序、执行过程、要点解析、优化技巧。


1、语法顺序

sql

  如上图所示,为 sql 语法顺序与执行顺序对照图。其具体含义如下:

  • 0、select: 用于从数据库中选取数据,即表示从数据库中查询到的数据的列。其后可跟列名、函数、子查询等。
  • 1、distinct: 用于对结果集进行去重,即若查询的数据中存在重复项,则可用其进行去重。其需要放在 select 后第一顺位,且其去重并不是对 select 后某个字段进行去重,而是对 select 后所有列进行去重。
  • 2、from: 表示要查询的数据库表,即主表。其后跟表名、子查询等。
  • 3、join: 表示要连接的表,及关联表。其后跟要连接表名、子查询等。
  • 4、on: 表示主表与关联表的关联条件。
  • 5、where: 表示查询条件。其后可跟普通条件、函数(普通函数)等。
  • 6、group by: 表示分组,及将数据按照分组条件进行分组。其后跟要分组的列名。
  • 7、having: 对分组结果进行筛选。其后跟普通条件、聚合函数等。
  • 8、order by: 表示排序,及将结果集按照某种条件进行排序。其后跟要排序的列名及排序方式(升序、降序)。
  • 9、limit: 表示最终结果集的大小,即查询结果集的大小将 <= limit 的值。其后跟数据集大小。

  如上所述,则对于表 用户表 web_user(id, username, age, gender, address)、系统日志表 sys_log(id, user_id, operate_name, request_time, request_params),其查询 sql 可为:

# 某些数据库中 user 字符为关键字 故此 sql 中 user 别名呈关键字色
select distinct user.username, log.operate_name
from sys_log log
    left join web_user user
        on log.user_id = user.id
where log.operate_name like '%列表%'
group by user.username, log.operate_name
having avg(log.request_time) > 100
order by user.username desc
limit 10

2、执行顺序

sql-execute

  如上图所示,为 sql 实际执行顺序。在 sql 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这个虚拟表将作为下一步的基础数据。其具体含义如下:

  • 0、from: 选择要查询的基表(即主表),产生虚拟表 1。
  • 1、on: 连接查询(join)时主表与关联表的关联条件。将关联条件匹配到的行记录在虚拟表 2。
  • 2、join: 选择要关联的表。若为 left/right join,则将主表中关联条件为匹配到的行添加到虚拟表 2,产生虚拟表 3。若有多个关联表,则重复执行 0~2 步,直到所有关联表都处理完。
  • 3、where: 使用过滤条件对虚拟表 3 进行过滤,将符合条件的行插入到虚拟表 4。
  • 4、group by: 根据 group by 指定的列,对虚拟表 4 进行分组,产生虚拟表 5。
  • 5、having: 根据 having 指定的过滤条件对 虚拟表 5 中的每一组记录进行过滤,将符合条件的的行插入到虚拟表 6。
  • 6、select: 从虚拟表 6 中取出 select 指定的列的记录插入到虚拟表 7。
  • 7、distinct: 将虚拟表 7 中重复的行删除(记录的唯一性),产生虚拟表 8。
  • 8、order by: 对虚拟表 8 中的记录按照 order by 指定的列及指定的排序方式进行排序。
  • 9、limit: 取出指定行数的记录,返回结果集。

3、要点解析

  • distinct: 其作用是对记录进行去重,去重时不是根据 distinct 后的某个字段去重,而是根据其后的所有字段去重,即可以理解为其后所有字段构成的唯一主键。一般而言,distinct 是 group by 子句的特殊情况,若对 distinct 结果集进行排序则可得到 group by 同样的结果。同时,distinct 会讲 null 值当作一条记录返回。

      当想要根据某个或某几个字段去重,同时又要查出其它字段时,则可以结合 group by 来实现,如想根据 username 去重,同时查询出 id,则其 sql 可为:

    # 此方案不适配 mysql
    select id, count(distinct username) from sys_log group by username;
    
  • join: 关联查询,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

    • inner join:内连接,即左右两个表中至少匹配到一条记录则返回。
    • left join:左连接,即使右表(关联表)中没有匹配到行,也返回左表(主表)中的所有行。
    • right join:右连接,即使左表(关联表)中没有匹配到行,也返回右表(主表)中的所有行。
    • full join:全连接,只要有一个表中匹配到行,则返回。

      join 时要注意 on 条件,on 条件作为左右两表的关联条件,直接决定了后续 where 时的数据量,所以尽可能的利用 on 条件筛选掉无用数据。若无 on 条件则会出现笛卡尔积现象。

  • where: where 条件中只能使用普通条件(如 and、or、in 等)和普通函数(ucase()、lcase()、mid()、substring()、len()、round()、now()、format() 等),不能使用聚合函数(avg()、max()、min()、count()、first()、last()、sum() 等)。

  • not、and、or: 逻辑运算符。

    • and:若 and 前后两个条件都成立,则 and 运算符显示一条记录。
    • or:若 or 前后两个条件只要一个成立,则 or 运算符显示一条记录。
    • not:表示非。

      逻辑运算符使用需要注意优先级,其优先级为 ( )、not、and、or。所以必要时需使用 ( ) 来确保 and 和 or 条件的先后顺序。

  • between: between 的使用需要注意上下限,而其上下限由不同数据库的实现决定。如:

    • 在某些数据库中,between 选取介于两个值之间但不包括两个值的数据。
    • 在某些数据库中,between 选取介于两个值之间且包括两个值的数据。
    • 在某些数据库中,between 选取介于两个值之间但只包括第一个值不包括第二个值的数据。
  • group by: group by 表示分组,其规定 group by 后跟的列需和 select distinct 后跟的列保持一致,若此时还需要查出其它字段,则可以使用 rank() over (parition by) 关键字实现。

       rank() over (partition by):其中 rank() 是排序函数,其会对结果集排序并产生一个序号;partition by 为分组,若无指定则所有结果集默认一个组。如想按 operate_name 分组,同时又想查出 username、operate_name 列,则 sql 可为:

    # order by 是为了对 partition by 分组结果进行排序,所以 order by 列尽可能使用 id 这种差异性极强的列来排序(如唯一索引)
    # 只有排序后每条记录的 rankNo 值都不同,才能根据 rankNo = 1 取到唯一的一条记录
    select * from (
    		select username, operate_name, rank() over (partition by operate_name order by id) rankNo 			from sys_log
    	) as temp
    where temp.rankNo = 1
    
  • having: 对分组后的结果进行筛选,其后只能跟普通条件和聚合函数(avg()、max()、min()、count()、first()、last()、sum() 等)。

  • order by: order by 表示排序,需要注意多字段排序的情况。如 order by a, b,先根据字段 a 的值排序,然后对 a 列相同的行再根据字段 b 的值排序。

      同时,order by 语句也支持自定义排序规则。mysql 中需要 field() 函数的配合,oracle 中则需要 decode() 函数的配合。如:

    # mysql 根据 '排序列' '字段值 1', '字段值 2', '字段值 3' 的顺序排序(多个字段则用都和隔开)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order by field(排序列 1, 字段值 1, 字段值 2, 字段值 3, ...), field(排序列 2, 字段值 1, 字段值 2, 字段值 3, ...)
    # 如 对查询结果集根据 operate_name 列排序 排序规则为 列表、详情、新增、删除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order by field(operate_name, '列表', '详情', '新增', '删除')
    
    # oracle 与 mysql 不同的是 oracle 可以指定优先级 而 mysql 则是默认顺序(多个字段则用逗号隔开)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order by decode(排序列 1, 字段值 1, 优先级 1, 字段值 2, 优先级 2, 字段值 3, 优先级 3, ...), decode(...)
    # 如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order by decode(operate_name, '列表', 1, '详情', 2, '新增', 3, '删除', 4)
    

    其缺点是 sql 存在硬编码,此时则可以将排序规则维护到表中,然后以关联查询的方式使用。

  • union: union 用来合并两个或多个 select 的结果集。需注意,使用 union 时,多个 select 语句必须拥有相同数量的列,且列的数据类型需保持一致,select 列的先后顺序也要保持一致。

  • limit: limit 语句用来截取指定条数的结果集,一般用在分页中,如以下 sql: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operate_name = '列表' limit 1000000, 10
    

      其含义为查询出第 1000000 行及之后的 9 行,但在实际执行中会发现耗时较长。这是因为数据库也不知道第 1000000 行从什么地方开始,因此需要先找到第 1000000 行,然后再取出 10 条。此时则可以将上一页的最大值作为查询条件传入,则 sql 如下:

    # 假设上一页最后一条数据的 create_time 值为 2023-11-30 22:25:00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operate_name = '列表' and create_time > '2023-11-30 22:25:00' limit 10
    

      此时会发现,耗时将大大减小。

4、优化技巧

4.1、distinct 与 group by 效率
4.1.1、为什么会把 distinct 与 group by 放在一起比较

  在某些情况下,distinct 与 group by 语句可得到相同的结果,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特殊情况。如以下 sql:

select distinct username from sys_log where log_type = 1;   # distinct
select username from sys_log where log_type = 1 group by username;   # group by

  既然二者会得到相同的结果,那在使用时必然要选择其一,一选择,就会有比较,要比较那当然就绕不开效率

4.1.2、distinct 与 group by 作用原理

  对于 distinct 与 group by 来说,二者都基于分组操作,且都可以通过索引扫描来实现。通过 explain 执行计划可发现,若在索引存在的情况下,二者都会使用索引。所以,对于语义相同的语句,我们可以通过索引来优化。

  但对于 group by 来说,当没有索引时,分组后的组内结果会被隐式排序,即执行计划中会有 filesort。排序后返回第一条。

  隐式排序,即当 group by 列没有 order by 字句时,mysql 会根据 group by 后的列对组内数据进行排序。而在排序过程中会产生临时表,当结果集的大小超出了系统设置的临时表的大小时,mysql 会将临时表数据拷贝到磁盘上再进行操作,此时,执行效率会大大降低。于是,mysql 在 8.0 中启用了隐式排序。在之前版本中可以通过 order by null 来禁用隐式排序。

4.1.3、distinct 与 group by 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 在语义相同,有索引的情况下,distinct 与 group by 效率大差不差。
  • 在语义相同,无索引的情况下,distinct 较 group by 要技高一筹(mysql 8.0 之前,之后一样)。

  虽然在后续版本中,二者效率相似,但在长期的使用中及功能特点上,众多高级玩家一致推荐优先使用 group by。因为 group by 语义更为清晰,且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复杂的处理,如利用 having 过滤、各种聚合函数运算等等。

4.2、千万数据查询

  对千万级数据量进行分页查询时,会发现页数越大耗时越旧,这和分页语句 limit 有关。

  如 sql 语句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1 = 1 limit 10, 10,其中第一个 10 表示数据偏移量,及第十一条记录;第二个表示要返回的数据集大小。故这条 sql 的含义为查询出表中第十一到第二十的记录,若页面大小为 10,即返回第二页的数据。

  当 limit 语句中的数据偏移量越大时,耗时越旧,这是因为数据库也不知道此偏移量对应的行在哪里,所以得先找到该偏移量所在位置,然后在查询。对此,我们的优化手段是可以讲上一页最后一条数据的某些字段值作为此次查询时的限定条件,如此就可以快速定位到此次查询到开始位置。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 id 自增表,如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 10 limit 10(假设上一页最后一条记录的 id 为 10)。当然对于 id 非自增表也适用,这就需要根据具体表业务数据来决定了。

  除了偏移量定位优化外,还有常规操作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代替 select *。

4.3、行行比较

  行行比较,即 SQL-92(1992 年制定的 sql 规范)中增加的功能,其使得比较谓词 =、<、> 和 in 谓词的参数不再局限于标量值,还可以是列表值。

  其基本语法如下: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1, column2) in (
  (column1_value1, column2_value1), 
  (column1_value2, column2_value2),
  (column1_value3, column2_value3)
)

  假设有以下需求:存在日志表(sys_log),包含 id、username、operate_name、request_url、request_ip…等列。现要查出制定用户的制定的日志记录。如查出用户 A 的增、删操作日志,用户 B 的增、删、改操作的日志。对于需求,可有以下几种解法:

  • 循环查询

    即在内存中循环用户名列表,然后逐一去查询其对应的操作的日志记录。其为代码如下:

    Map<String, Set<String>> map = new HashMap<>();
    for (Map.Entry<String, Set<String>> entry : map.entrySet()) {
      	logMapper.selectLogs(entry.getKey(), entry.getValue());
    }
    

    其优点设计简单,便于理解,同时使用了索引。但通常在开发规范中禁止在循环语句中操作数据库。

  • OR 拼接

    即使用 or 语句拼接每个用户及其对应操作的 sql。其伪代码如下:

    # mybatis xml 
    # 入参 maps 结构为 List<LogDto>,LogDto 结构为 (String username, Set<String> operateNames)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if test="condition.maps != null and condition.maps.size() > 0">
    	and (
        <foreach collection="condition.maps" item="item" separator="or">
        	(
          	username = #{item.username} and operate_name in 
            	<foreach collection="item.operateNames" item="operate" open="(" separator="," close=")">
            		#{operate}
              </foreach>
          )
        </foreach>
      )
    </if>
    

    其执行 sql 是这个样子: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and (
    	(username = 'A' and operate_name in ('增', '删')),
      (username = 'B' and operate_name in ('增', '删', '改'))
    )
    

    其优点是避免了在循环语句中操作数据库的问题,同时使用了索引。缺点是当指定的用户过多时,sql 执行效率会降低。

  • 混查过滤

    即将指定的用户参数和指定的操作参数合并。其伪代码如下:

    # mybatis xml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if test="condition.usernames != null and condition.usernames.size() > 0 condition.operateNames != null and condition.operateNames.size() > 0">
    	and username in 
    	<foreach collection="condition.usernames" item="item" open="(" separator="," close=")">
      	#{item}
      </foreach>
      and operate_name in 
    	<foreach collection="condition.operateNames" item="item" open="(" separator="," close=")">
      	#{item}
      </foreach>
    </if>
    

    其执行 sql 是这个样子: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and username in ('A', 'B')
    and operate_name in ('增', '删', '改')
    

    其优点是避免了 or 拼接 方式中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使用了索引。缺点是其查询结果会包含不符合需求条件的记录,需要在内存中进行筛选处理。

  • 行行比较

    即针对每行记录逐个过滤。其伪代码如下:

    # mybatis xml 
    # 入参 lists 结构为 List<LogDto>, LogDto 结构为 (String username, String operateName)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if test="condition.lists != null and condition.lists.size() > 0">
    	and (username, operate_name) in (
      	<foreach collection="condition.lists" item="item" separator=",">
          (#{item.username},#{item.operateName})
        </foreach>
      )
    </if>
    

    其执行 sql 是这个样子:

    select 
    	* 
    from sys_log
    where 1 = 1
    and (username, operate_name) in (
      ('A', '增'),
      ('A', '删'),
      ('B', '增'),
      ('B', '删'),
      ('B', '改')
    )
    

    其优点是不需要再对查询结果进行二次处理,同时使用了索引。缺点 404。

  在 sql 世界中,每一个需求可能会有多种解法,对此,我们需要通过其性能、效率等等属性动态规划下,以得到最优解。这才是码人的毕生追求。

  • 19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