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填空题小结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阶段
文件系统缺点
数据冗余度大
数据不一致
数据文件相互独立,联系弱

数据共享性差
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

2.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为代表,如IDS,IMS。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关系数据库为代表,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DB2等关系数据库系统已广泛用于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开发已成为数据库领域研究热点,如: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等

3.DBMS是位于用户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常见的数据库管理软件
小型:Access、VFP
中型:SQL Server、mySQL
大型:DB2 , Oracle , Sysbase

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冗余度小,一致性好,易扩充
3)实现数据共享
4)数据独立性好
5)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结构应用程序之间相互独立
数据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7.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8.数据库系统主要由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及其开发工具数据库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9.数据模型分为两类:
概念数据模型(又称概念模型)(E-R数据模型:面向现实世界)
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0.数据模型的基本组成要素包含三个方面:
数据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数据操作(检索更新两大类操作)
数据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11.E-R数据模型三个抽象概念:实体、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属性

12.层次数据模型:只限于二元1:n或1:1的联系
为了克服层次模型不能直接描述多对多联系的局限,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网状数据模型。

13.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是不可再分解
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点 :
关系模型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在关系模型中,二维表不仅能表示实体集,而且能方便地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
关系数据模型中数据的表示方法统一、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用户操作简单。
数据独立性高。

14.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像
三级模式:概念模式(简称模式)、外部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内部模式(存储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DBS结构的分类 :
1)集中式DBS(DBS运行在单个计算机系统中,并与其他的计算机系统没有联系)
2)客户机/服务器式DBS(为用户提供的功能放在客户机上执行,为管理员提供的功能以及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
3)浏览器/服务器式DBS(基于Web的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4) 分布式DBS
5)并行式DBS(并行系统使用多个CPU和多个磁盘进行并行操作,提高数据处理和I/O速度)

16.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__外部__模式描述,它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

17.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部模式、一个概念模式、可有多个外部模式。

18.一个关系可以看成是元组的集合

19.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有如下几种码(又称键):
(1)超码(超键)
在一个关系中,能惟一标识元组但含有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称为关系的超键。
(2)候选码(候选键) 如果一个属性组能唯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那么这个属性组称为关系的候选键。
(3)主码(主键)
若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键,则选其中的一个为关系的主键。
(4) 外码(又称外键)

20.表示关系:
二维表
数学方法:关系代数、一阶谓词逻辑方法

21.概念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内模式是存储模式的集合。

22.关系模型提供了三类完整性规则:
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元组的主码值不能为空且不能重复
参照完整性规则:通过外码来实现,当外码是其所在表的主码中的一部分时,不能取空值。只有当外码不是其所在表的主码中的一部分时,才可以取空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针对某一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例如:学生成绩应该大于或等于零
其中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的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

23.由于每个关系都有一个模式,所以,构成该关系数据库的所有关系模式的集合构成了关系数据库模式

24.事务(transaction)是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

25.事务以BEGIN TRANSACTION语句标志事务开始执行
以COMMIT或ROLLBACE语句标志事务结束
COMMIT是“事务提交”语句,表示事务的所有操作都完成了;
ROLLBACK是“事务撤销” 语句,表示事务对数据库已作的所有更新全部撤销,把数据库恢复到该事务初始时的一致性状态。

26.事务的ACID性质: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27.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防止错误数据进入数据库,防止数据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28.SQL中的完整性约束:域约束、基本表约束、断言

29.数据库安全性级别
环境级:计算机系统的机房和设备应加以保护,防止有人进行物理破坏。
职员级:工作人员应清正廉洁,正确授予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OS级:应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从OS处着手访问数据库。
网络级:由于大多数DBS都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访问,因此网络软件内部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DBS级:DBS的职责是检查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及使用数据库的权限是否正确。

30.数据库恢复的定义
数据库恢复是指在DBS运行期间,发生故障时可能丢失数据库中的数据,这时,DBMS恢复管理子系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确保数据不丢失、不破坏

31.数据库故障分为三类: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

32.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主要有三种:
丢失修改(lost update)
由于两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数据造成写—写冲突引起的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由读—写冲突引起的
读“脏”数据(dirty read)
由于一个事务读了另一个更新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引起的,称为写—读冲突
产生上述三类数据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

33.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有封锁(LOCKING)、时间戳(TIMESTAMP)

34.封锁对象的大小称为封锁的粒度(granularity)
封锁的对象
逻辑单元:属性值、属性值集合、元组、关系、索引项、整个索引、整个数据库
物理单元 :页(数据页或索引页)、块

35.事务的调度 :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调度”
串行调度:如果多个事务依次执行,则称为事务的串行调度(Serial Schedule)
并发调度:如果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则称为事务的并发调度(Concurrent Schedule)

36.对于关系模式的分解常采用:无损连接性和函数依赖保持性 两个标准进行衡量

  • 1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漂流の少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