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中不同商用集流体的性能差异分析

本文分析了铝箔、碳纸(GDL)和涂碳铝箔三种常见商业化集流体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GDL集流体由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能增强电解液浸润性,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而铝基集流体由于表面光滑,不利于活性材料吸附,导致性能较差。这一发现为锂硫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01

引言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是使用石墨作为负极、锂离子嵌入型材料作为正极的储能器件。然而,其能量密度不能超过600 Wh kg−1,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的里程需求。锂硫电池因其低成本和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尽管该储能体系在过去十年中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商业化仍然是一个尚未实现的挑战。为此,研究者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来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使用策略的角度主要包括正极结构设计、新型锂负极、电解液添加剂、以及改进隔膜或夹层等方面。

集流体的性质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领域内对其关注较少。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对电池性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寻找构建高性能锂硫电池的合适条件。目前关于集流体的已有研究更倾向于基于纳米管、纳米纤维、石墨烯等纳米结构碳构建自支撑的3D集流体,或者是对比不同种类的金属集流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而对广泛使用的不同商业化集流体进行对比研究则十分缺乏。

02

成果展示

近期,马拉加大学J. Morales团队对三种常用的商业化集流体,铝箔(Al)、碳纸(常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记为GDL)以及涂碳铝箔(Al-C)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碳形成的硫碳复合材料上,使用不同集流体得到的电池性能结果是相似的——GDL支撑的电极比铝箔(Al)和涂碳铝箔(Al-C)支撑的电极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流体的表面结构不同——GDL基集流体表面团聚的碳颗粒形成了主要由大孔组成的复杂孔隙结构,增强了电解液的浸润性,利于活性材料更好地吸附在集流体表面,可提升反应动力学;相比之下,铝基集流体表面光滑且几乎无孔,不利于活性材料和基底的相互作用,且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