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

一、

目录

一、Spring Boot中的切面AOP处理

1. 什么是AOP

2. Spring Boot 中的 AOP 处理

2.1 AOP 依赖

2.2 实现 AOP 切面

2.2.1 @Pointcut 注解

2.2.2 @Before 注解

2.2.3 @After 注解

2.2.4 @AfterReturning 注解

2.2.5 @AfterThrowing 注解

二、Spring Boot事务配置管理

1. 事务相关

2. Spring Boot 事务配置

2.2 事务的测试

3. 常见问题总结

3.1 异常并没有被 ”捕获“ 到

3.2 异常被 ”吃“ 掉

3.3 事务的范围


Spring Boot中的切面AOP处理

1. 什么是AOP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的缩写,意为:面向切面编程。面向切面编程的目标就是分离关注点。什么是关注点呢?就是关注点,就是你要做的事情。假如你是一位公子哥,没啥人生目标,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只知道一件事:玩(这就是你的关注点,你只要做这一件事)!但是有个问题,你在玩之前,你还需要起床、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做早饭等等等等,但是这些事情你不想关注,也不用关注,你只想想玩,那么怎么办呢?

对!这些事情通通交给下人去干。你有一个专门的仆人 A 帮你穿衣服,仆人 B 帮你穿鞋子,仆人 C 帮你叠好被子,仆人 D 帮你做饭,然后你就开始吃饭、去玩(这就是你一天的正事),你干完你的正事之后,回来,然后一系列仆人又开始帮你干这个干那个,然后一天就结束了!

这就是 AOP。AOP 的好处就是你只需要干你的正事,其它事情别人帮你干。也许有一天,你想裸奔,不想穿衣服,那么你把仆人 A 解雇就是了!也许有一天,出门之前你还想带点钱,那么你再雇一个仆人 E 专门帮你干取钱的活!这就是AOP。每个人各司其职,灵活组合,达到一种可配置的、可插拔的程序结构。

2. Spring Boot 中的 AOP 处理

2.1 AOP 依赖

使用AOP,首先需要引入AOP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2.2 实现 AOP 切面

Spring Boot 中使用 AOP 非常简单,假如我们要在项目中打印一些 log,在引入了上面的依赖之后,我们新建一个类 LogAspectHandler,用来定义切面和处理方法。只要在类上加个@Aspect注解即可。@Aspect 注解用来描述一个切面类,定义切面类的时候需要打上这个注解。@Component 注解让该类交给 Spring 来管理。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这里主要介绍几个常用的注解及使用:

1.@Pointcut:定义一个切面,即上面所描述的关注的某件事入口。 2.@Before:在做某件事之前做的事。 3.@After:在做某件事之后做的事。 4.@AfterReturning:在做某件事之后,对其返回值做增强处理。 5.@AfterThrowing:在做某件事抛出异常时,处理。

2.2.1 @Pointcut 注解

@Pointcut 注解:用来定义一个切面(切入点),即上文中所关注的某件事情的入口。切入点决定了连接点关注的内容,使得我们可以控制通知什么时候执行。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定义一个切面,拦截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包和子包下的所有方法
     */
    @Pointcut("execution(* 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

@Pointcut 注解指定一个切面,定义需要拦截的东西,这里介绍两个常用的表达式:一个是使用 execution(),另一个是使用 annotation()。 以 execution(* 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 表达式为例,语法如下:

execution() 为表达式主体 第一个 * 号的位置:表示返回值类型,* 表示所有类型 包名:表示需要拦截的包名,后面的两个句点表示当前包和当前包的所有子包,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 包、子包下所有类的方法 第二个 * 号的位置:表示类名,* 表示所有类 *(..) :这个星号表示方法名,* 表示所有的方法,后面括弧里面表示方法的参数,两个句点表示任何参数

annotation() 方式是针对某个注解来定义切面,比如我们对具有@GetMapping注解的方法做切面,可以如下定义切面:

@Pointcut("@annotation(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public void annotationCut() {}

然后使用该切面的话,就会切入注解是 @GetMapping 的方法。因为在实际项目中,可能对于不同的注解有不同的逻辑处理,比如 @GetMapping@PostMapping@DeleteMapping 等。所以这种按照注解的切入方式在实际项目中也很常用。

2.2.2 @Before 注解

@Before 注解指定的方法在切面切入目标方法之前执行,可以做一些 log 处理,也可以做一些信息的统计,比如获取用户的请求 url 以及用户的 ip 地址等等,这个在做个人站点的时候都能用得到,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之前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Before("pointCut()")
    public void do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
        logger.info("====doBefore方法进入了====");

        // 获取签名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 获取切入的包名
        String declaringTypeName = signature.getDeclaringTypeName();
        // 获取即将执行的方法名
        String funcName = signature.getName();
        logger.info("即将执行方法为: {},属于{}包", funcName, declaringTypeName);
        
        // 也可以用来记录一些信息,比如获取请求的url和ip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attributes =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getRequestAttributes();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attributes.getRequest();
        // 获取请求url
        String url = request.getRequestURL().toString();
        // 获取请求ip
        String ip = request.getRemoteAddr();
        logger.info("用户请求的url为:{},ip地址为:{}", url, ip);
    }
}

JointPoint 对象很有用,可以用它来获取一个签名,然后利用签名可以获取请求的包名、方法名,包括参数(通过 `joinPoint.getArgs()` 获取)等等。

2.2.3 @After 注解

@After 注解和 @Before 注解相对应,指定的方法在切面切入目标方法之后执行,也可以做一些完成某方法之后的 log 处理。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

    /**
     * 定义一个切面,拦截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包下的所有方法
     */
    @Pointcut("execution(* 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之后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After("pointCut()")
    public void doAfter(JoinPoint joinPoint) {

        logger.info("====doAfter方法进入了====");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logger.info("方法{}已经执行完", method);
    }
}

到这里,我们来写一个 Controller 来测试一下执行结果,新建一个 AopController 如下: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aop")
public class AopController {

    @GetMapping("/{name}")
    public String testAop(@PathVariable String name) {
        return "Hello " + name;
    }
}

启动项目,在浏览器中输入 localhost:8080/aop/CSDN,观察一下控制台的输出信息:

====doBefore方法进入了====  
即将执行方法为: testAop,属于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AopController包  
用户请求的url为:http://localhost:8080/aop/name,ip地址为:0:0:0:0:0:0:0:1  
====doAfter方法进入了====  
方法testAop已经执行完

从打印出来的 log 中可以看出程序执行的逻辑与顺序,可以很直观的掌握 @Before@After 两个注解的实际作用。

2.2.4 @AfterReturning 注解

@AfterReturning 注解和 @After 有些类似,区别在于 @AfterReturning 注解可以用来捕获切入方法执行完之后的返回值,对返回值进行业务逻辑上的增强处理,例如: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返回后执行该方法,可以捕获返回对象或者对返回对象进行增强
     * @param joinPoint joinPoint
     * @param result result
     */
    @AfterReturning(pointcut = "pointCut()", returning = "result")
    public void doAfterReturning(JoinPoint joinPoint, Object result) {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class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logger.info("方法{}执行完毕,返回参数为:{}", classMethod, result);
        // 实际项目中可以根据业务做具体的返回值增强
        logger.info("对返回参数进行业务上的增强:{}", result + "增强版");
    }
}

需要注意的是:在 @AfterReturning注解 中,属性 returning 的值必须要和参数保持一致,否则会检测不到。该方法中的第二个入参就是被切方法的返回值,在 doAfterReturning 方法中可以对返回值进行增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做相应的封装。我们重启一下服务,再测试一下(多余的 log 我不贴出来了):

方法testAop执行完毕,返回参数为:Hello CSDN  
对返回参数进行业务上的增强:Hello CSDN增强版

2.2.5 @AfterThrowing 注解

顾名思义,@AfterThrowing 注解是当被切方法执行时抛出异常时,会进入 @AfterThrowing 注解的方法中执行,在该方法中可以做一些异常的处理逻辑。要注意的是 throwing 属性的值必须要和参数一致,否则会报错。该方法中的第二个入参即为抛出的异常。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执行抛异常时,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param ex ex
     */
    @AfterThrowing(pointcut = "pointCut()", throwing = "ex")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able ex) {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 处理异常的逻辑
        logger.info("执行方法{}出错,异常为:{}", method, ex);
    }
}

二、Spring Boot事务配置管理

1. 事务相关

场景:我们在开发企业应用时,由于数据操作在顺序执行的过程中,线上可能有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任何一步操作都有可能发生异常,异常则会导致后续的操作无法完成。此时由于业务逻辑并未正确的完成,所以在之前操作过数据库的动作并不可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回滚。  

事务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是可靠的,事务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成功执行,只要有发生异常就回退到事务开始未进行操作的状态。这很好理解,转账、购票等等,必须整个事件流程全部执行完才能人为该事件执行成功,不能转钱转到一半,系统死了,转账人钱没了,收款人钱还没到。

事务管理是 Spring Boot 框架中最为常用的功能之一,我们在实际应用开发时,基本上在 service 层处理业务逻辑的时候都要加上事务,当然了,有时候可能由于场景需要,也不用加事务(比如我们就要往一个表里插数据,相互没有影响,插多少是多少,不能因为某个数据挂了,把之前插的全部回滚)。

2. Spring Boot 事务配置

在 Spring Boot 中使用事务,需要导入 mysql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spring.boot</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1.3.2</version>
</dependency>

导入了 mysql 依赖后,Spring Boot 会自动注入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我们不需要任何其他的配置就可以用 @Transactional 注解进行事务的使用。关于 mybatis 的配置,在上一节课中已经说明了,这里还是使用上一节课中的 mybatis 配置即可。

2.2 事务的测试

我们首先在数据库表中插入一条数据:

iduser_namepassword
1倪升武123456

然后我们写一个插入的 mapper: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
​
    @Insert("insert into user (user_name, password) values (#{username}, #{password})")
    Integer insertUser(User user);
}

OK,接下来我们来测试一下 Spring Boot 中的事务处理,在 service 层,我们手动抛出个异常来模拟实际中出现的异常,然后观察一下事务有没有回滚,如果数据库中没有新的记录,则说明事务回滚成功。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
    @Resource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
    @Override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isertUser(User user) {
        // 插入用户信息
        userMapper.insertUser(user);
        // 手动抛出异常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

我们来测试一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
    @Resource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stMapping("/adduser")
    public String addUser(@RequestBody User user) throws Exception {
        if (null != user) {
            userService.isertUser(user);
            return "success";
        } else {
            return "false";
        }
    }
}

我们使用 postman 调用一下该接口,因为在程序中抛出了个异常,会造成事务回滚,我们刷新一下数据库,并没有增加一条记录,说明事务生效了。事务很简单,我们平时在使用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多少问题,但是并不仅仅如此……

3. 常见问题总结

从上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Spring Boot 中使用事务非常简单,@Transactional 注解即可解决问题,说是这么说,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是有很多小坑在等着我们,这些小坑是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而且正常情况下不容易发现这些小坑,等项目写大了,某一天突然出问题了,排查问题非常困难,到时候肯定是抓瞎,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去排查问题。

这一小节,我专门针对实际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和事务相关的细节做一下总结,希望读者在读完之后,能够落实到自己的项目中,能有所受益。

3.1 异常并没有被 ”捕获“ 到

首先要说的,就是异常并没有被 ”捕获“ 到,导致事务并没有回滚。我们在业务层代码中,也许已经考虑到了异常的存在,或者编辑器已经提示我们需要抛出异常,但是这里面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说我们把异常抛出来了,有异常了事务就会回滚,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
    @Resource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Override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isertUser2(User user) throws Exception {
        // 插入用户信息
        userMapper.insertUser(user);
        // 手动抛出异常
        throw new SQLException("数据库异常");
    }
}

我们看上面这个代码,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手动抛出一个 SQLException 来模拟实际中操作数据库发生的异常,在这个方法中,既然抛出了异常,那么事务应该回滚,实际却不如此,读者可以使用我源码中 controller 的接口,通过 postman 测试一下,就会发现,仍然是可以插入一条用户数据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因为 Spring Boot 默认的事务规则是遇到运行异常(RuntimeException)和程序错误(Error)才会回滚。比如上面我们的例子中抛出的 RuntimeException 就没有问题,但是抛出 SQLException 就无法回滚了。针对非运行时异常,如果要进行事务回滚的话,可以在 @Transactional 注解中使用 rollbackFor 属性来指定异常,比如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这样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在实际项目中,一定要指定异常。

3.2 异常被 ”吃“ 掉

这个标题很搞笑,异常怎么会被吃掉呢?还是回归到现实项目中去,我们在处理异常时,有两种方式,要么抛出去,让上一层来捕获处理;要么把异常 try catch 掉,在异常出现的地方给处理掉。就因为有这中 try...catch,所以导致异常被 ”吃“ 掉,事务无法回滚。我们还是看上面那个例子,只不过简单修改一下代码: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
    @Resource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
    @Override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isertUser3(User user) {
        try {
            // 插入用户信息
            userMapper.insertUser(user);
            // 手动抛出异常
            throw new SQLException("数据库异常");
        } catch (Exception e) {
            // 异常处理逻辑
        }
    }
}

读者可以使用我源码中 controller 的接口,通过 postman 测试一下,就会发现,仍然是可以插入一条用户数据,说明事务并没有因为抛出异常而回滚。这个细节往往比上面那个坑更难以发现,因为我们的思维很容易导致 try...catch 代码的产生,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排查起来比较费劲,所以我们平时在写代码时,一定要多思考,多注意这种细节,尽量避免给自己埋坑。

那这种怎么解决呢?直接往上抛,给上一层来处理即可,千万不要在事务中把异常自己 ”吃“ 掉。

3.3 事务的范围

事务范围这个东西比上面两个坑埋的更深!我之所以把这个也写上,是因为这是我之前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该场景在这个课程中我就不模拟了,我写一个 demo 让大家看一下,把这个坑记住即可,以后在写代码时,遇到并发问题,就会注意这个坑了,那么这节课也就有价值了。

我来写个 demo: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
    @Resource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
    @Override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sertUser4(User user) {
        // 实际中的具体业务……
        userMapper.insertUser(user);
    }
}

可以看到,因为要考虑并发问题,我在业务层代码的方法上加了个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我举个实际的场景,比如一个数据库中,针对某个用户,只有一条记录,下一个插入动作过来,会先判断该数据库中有没有相同的用户,如果有就不插入,就更新,没有才插入,所以理论上,数据库中永远就一条同一用户信息,不会出现同一数据库中插入了两条相同用户的信息。

但是在压测时,就会出现上面的问题,数据库中确实有两条同一用户的信息,分析其原因,在于事务的范围和锁的范围问题。

从上面方法中可以看到,方法上是加了事务的,那么也就是说,在执行该方法开始时,事务启动,执行完了后,事务关闭。但是 synchronized 没有起作用,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事务的范围比锁的范围大。也就是说,在加锁的那部分代码执行完之后,锁释放掉了,但是事务还没结束,此时另一个线程进来了,事务没结束的话,第二个线程进来时,数据库的状态和第一个线程刚进来是一样的。即由于mysql Innodb引擎的默认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里,SELECT的结果是事务开始时时间点的状态),线程二事务开始的时候,线程一还没提交完成,导致读取的数据还没更新。第二个线程也做了插入动作,导致了脏数据。

这个问题可以避免,第一,把事务去掉即可(不推荐);第二,在调用该 service 的地方加锁,保证锁的范围比事务的范围大即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