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软体机器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万米蓝海”的探索才刚开始

SRT软体机器人由北航教授高少龙创立,致力于软体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旨在解决柔性异形物品的自动化抓取问题。产品包括柔性夹爪和康复机器人,已在食品、医疗等领域取得应用,公司已获得多项国内外认证和专利,展现出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市场前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年度精彩活动推荐:访谈调研+企业盘点+榜奖峰会,与数据猿共筑2021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凯佩克(Karel Capek)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凯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而“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作者以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100多年后,随着人类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已经可以持续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现在的机器人是帮手、是朋友、更是家人,它们正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态与人类“共融”于社会当中。

“机器人的形态总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共融,意味着人机处于同一自然空间,二者紧密协调,机器人能够自主地提高技能,实现自然交互,确保人类安全。”具体解释人机共融这个概念的正是中国软体机器人拓荒者——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软体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高少龙。

图丨SRT软体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高少龙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北航老师的创业之路

“徒手夹生蛋黄的软体机器人太酷了,高老师您还收学生吗?”

“啊?可别这么说,我哪能收学生,我早就从北航辞职了!”说这句话时高少龙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高少龙的故事要从几年前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老师的他无意间了解到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家乔治·怀特塞兹(George M. Whitesides)教授团队研制的一款四脚硅胶机器人开始讲起。

“这机器人太神奇了,它可以像蠕虫一样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进行活动。不仅可以准确地抓取形态各异的水果,筛选食物,还能持握含刺的仙人球。这对于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而言,都属于原理级的创新,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那时的高少龙意识到,软体机器人产业正是一片未被开发的“蓝海”。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高老师的目光便再也没有从软体机器人上离开过。

2014年,美国哈佛大学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