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说 第22期 | 对偶理论及其提出者—约翰·冯·诺伊曼

本文介绍了对偶理论的发展历程,从1928年冯·诺伊曼的研究开始,到后来丹齐克和莱姆基的贡献。对偶理论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和企业管理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文章详述了数学家冯·诺伊曼的生平,他不仅是对偶理论的提出者,也是计算机科学先驱,被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多领域贡献,包括集合论、量子力学、遍历理论和冯·诺依曼结构等,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期小编首先介绍对偶理论发展简史和应用,然后详细阐述其提出者的的相关事迹!

 经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运筹学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小编将带你学习新一章的内容—对偶理论相关知识,先来看看对偶理论的发展简史和应用,然后再带你领略该理论提出者的传奇一生!

对偶理论发展简史

在线性规划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对偶问题,即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称为原始问题)都有一个与它对应的对偶线性规划问题(称为对偶问题)。

1928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ouma)在研究对策论时已发现线性规划与对策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人零和对策可表达成线性规划的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他于1947年提出对偶理论。

1951年G.B.丹齐克(George Bernard Dantzig)引用对偶理论求解线性规划的运输问题,研究出确定检验数的位势法原理。  

1954年C.莱姆基(Charles Lyme)提出对偶单纯形法,成为管理决策中进行灵敏度分析的重要工具。

对偶理论应用

对偶理论有许多重要应用:在原始的和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中求解任何一个规划时,会自动地给出另一个规划的最优解;当对偶问题比原始问题有较少约束时,求解对偶规划比求解原始规划要方便得多;对偶规划中的变量就是影子价格,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了解了对偶理论,想必对其提出者充满好奇,对偶理论的提出者—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接下来,小编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奇一生

#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希腊语同父亲闲谈,能心算做八位数除法,8岁时掌握微积分,在10岁时他花费了数月读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并可以对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历史上某个事件做出对比,并讨论两者的军事理论和政治策略,12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要义。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

# 1911年-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还不到18岁。

#1921年-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

#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

#1927年-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

#1933年转到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二、访华无果

冯·诺伊曼曾从 N.维纳 (Norbert Wiener) 处了解到中国的情况,产生了到中国访问讲学的愿望。1937 年 5 月,维纳致函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推荐冯·诺伊曼作为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可惜,两个月后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使他们的希望成了泡影。

三、主要贡献

冯·诺依曼除了提出对偶理论之外,在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有集合论(Set theory)、算子代数(Operator algebra)、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遍历理论(Ergodic theory)、群论(Group theory)、冯诺依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计算数学(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自动机理论(Automata theory)、博弈论(Game theory)等方面的研究。

集合论(Set Theory)

冯·诺依曼把集合论加以公理化,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他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算子代数(Operator Algebra)

冯·诺依曼建立了“算子环”论,也就是现在称为“冯·诺依曼代数”的理论,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推广。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在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的帮助下,冯·诺依曼于1932年发表《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这篇论文研究弥补了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对量子理论的数学处理不严格的不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曾评价:“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就足以确保诺依曼在当代物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遍历理论(Ergodic Theory)

1930年起,冯·诺依曼证明平均遍历定理,它是20世纪数学分析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成就之一。

群论(Group Theory)

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lie group)。希尔伯特问题共有23个,分属四大块:第1到第6问题是数学基础问题;第7到第12问题是数论问题;第13到第18问题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第19到第23问题属于数学分析。1976年,在美国数学家评选的自1940年以来美国数学的十大成就中,有三项就是希尔伯特第1、第5、第10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能解决希尔伯特问题,是当代数学家的无上光荣。冯·诺依曼正是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的伟大数学家,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即局部欧几里得群是紧致群的情况下,是李群。李群这一理论是19世纪挪威数学家索菲斯·李(Sophus Lie)提出来的,用于解释对称物体可随意移动而保持形状不变这一现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三维球体绕它的轴心旋转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它的形状都是不变的。

冯诺依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1945年6月,冯·诺伊曼与戈德斯坦(KurtGoldstein)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其明确规定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并将计算机分成五大组件,这一卓越的思想为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公布,并于次日投入使用。之后,其继任者EDVAC采用二进制和冯·诺伊曼结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数学(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1946年,冯·诺依曼开始研究程序编制问题,他是现代数值分析—计算数学的缔造者之一。他首先研究线性代数和算术的数值计算,后来着重研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离散化以及稳定问题,并给出误差的估计,他协助发展了一些算法,特别是蒙特卡罗方法。

自动机理论(Automata Theory)

上世纪40年代末,冯·诺依曼开始研究自动机理论,研究一般逻辑理论以及自复制系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深入比较研究了天然自动机与人工自动机。

博弈论(Game Theory)

1928年,冯·诺依曼就发表了论文《团体博弈论》,第一次对博弈做出了完整的数学描述。1938年,诺依曼在普林斯顿遇到了同是移民的维也纳经济评论家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两人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被科学家颂扬为“可能是20世纪前半期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它也启迪了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John Nash)发展出现代经济学里著名的“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四、所获荣誉

#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博歇 (Bcher) 奖。  

#1947 年获美国数学会吉布斯 (Gibbs) 讲师席位,并得到功勋奖章 ( 总统奖 )。

#1956年获爱因斯坦纪念奖及费米 (Fermi)奖。

五、晚年事迹

他女儿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了诺伊曼在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对丧失智力的恐惧:经历疼痛的几分钟后,我的父亲(这个人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要求:他想让我给他两个数字,比如7和6或者10和3,然后让他给出这两个数字的总和。从我记事起就一直知道,父亲自信的源泉正是他的智力,他也将其认为是生命的本质。在他癌症的晚期,他一定已经意识到这种能力正在迅速恶化,我猜想他由此引起的恐慌比任何身体上的疼痛都要严重。他要求我用这些基本的算术来测试他,是在寻求一种保证,即他还尚存一些智力。

六、他人评价

在他离世后的第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尤金·威格纳(Eugene Paul Wigner)在获奖演说时,被问到匈牙利如何在同时代培育出那么多天才。而他的回答是:只有冯·诺依曼是天才。在场的人们竟都无法反驳这一件事,尽管诺依曼从未拿过任何成就奖 。又过了30年,似乎为了弥补诺依曼人生的空白,他被授予了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

七、婚姻状况

1930年冯·诺依曼和玛丽达·柯维斯结婚。1935年他们的女儿玛丽娜出生在普林斯顿。家里常常举办时间持续很长的社交聚会,这是远近皆知的。1937年冯·诺依曼与妻子离婚,1938年又与克拉拉·丹结婚,并一起回到普林斯顿。克拉拉·丹随冯·诺依曼学数学,后来成为优秀的程序编制家。与克拉拉结婚后,冯·诺依曼的家仍是科学家聚会的场所,还是那样殷勤好客,在那里人人都会感到一种聪慧的气氛。

八、趣闻轶事

1933年成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时候,冯.诺依曼成了这个最出色的研究机构中最年轻的教授,他的办公室隔壁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他和爱因斯坦一直无法亲密起来,爱因斯坦并不了解他,他给爱因斯坦做自我介绍时总是特别吃力。有一次爱因斯坦要去纽约,冯.诺依曼自告奋勇地驾车送他去火车站,却故意把他送上一辆相反方向的火车。这到底是单纯的恶作剧还是复杂心态下的恶作剧,已不得而知。

相信到这里,大家已经了解了对偶理论的由来,敬请持续关注,接下来小编将带你学习对偶理论的知识点~


作者|张文雪、刘文志
责编|何洋洋
审核|徐小峰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