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及制图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是反应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
 

图片

一、数据选择

本文中主要是对2020年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进行分析,将山东省内各区县的土地利用进行分析。使用的数据为2020年的30米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2020年山东省行政区划数据。基于下图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介绍以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数据各类别进行程度分级数划分如下1: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2: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水体、苔原、3:耕地;4:人造地表。

本文中所用实验数据已上传云盘,公众号后台回复土地利用指数,即可免费获取。

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分析

(1)栅格转面

由于文中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栅格数据,而后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面积比值计算等操作,这里首先将栅格数据转换为面矢量。

(2)将转换为面矢量的土地利用数据按照分级表进行划分为4个等级,并将在土地利用数据中进行添加存放分级类别信息。之后通过字段计算器,分别按照不同地类进行赋值。

  • 2
    点赞
  • 5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ArcGIS实验指导书(完整版下载) 实验一、使用 ARCMAP浏览地理数据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准备 1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3 第1步 启动 ArcMap 3 第2步 检查要素图层 5 第3步 显示其它图层 6 第4步 查询地理要素 7 第5步 检查其它属性信息 9 第6步 设置并显示地图提示信息 11 第7步 根据要素属性设置图层渲染样式 14 第8步 根据属性选择要素 18 第9步 使用空间关系选择地理要素 20 第10步 退出 ArcMap 22 四、实验报告要求 23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24 一、实验目的 24 二、实验准备 24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5 第1步 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25 第2步 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26 第3步 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28 第4步 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PGD) 29 第5步 拖放数据到ArcMap中 37 第6步 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38 第7步 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40 四、实验报告要求 44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46 一、实验目的 46 二、实验准备 46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46 第1步 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46 第2步 输入控制点 47 第3步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49 第4步 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52 第5 步 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53 第6步 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 58 第7步 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化的步骤 59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65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66 一、实验目的 66 二、实验准备 66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68 空间数据处理 68 第1步 裁剪要素 68 第3步 要素融合 71 第4步 图层合并 72 第5步 图层相交 74 定义地图投影 75 第6步 定义投影 75 第7步 投影变换――地理坐标系->北京1954坐标系转换->西安80坐标系 76 四、实验报告要求 77 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79 一、实验目的 79 二、实验准备 7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80 空间分析模块 80 1. 了解栅格数据 81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83 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86 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7 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88 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90 7. 缓冲区分析(Buffer) 92 8. 空间关系查询 95 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96 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100 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102 四、实验报告要求 104 实验六、缓冲区分析应用(综合实验) 105 一、实验目的 105 二、实验准备 105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05 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05 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5 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7 1.3 多边形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9 2.综合应用实验 110 2.1 水源污染防治 110 2.2 受污染地区的分等定级 112 2.3 城市化的影响范围 115 四、实验报告要求 118 实验七、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119 一、实验目的 119 二、实验准备 1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19 1. TIN 及DEM 生成 119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119 1.2 TIN的显示及应用 122 2. DEM的应用 133 2.1坡度:Slope 133 2.2 坡向:Aspect 136 2.3提取等高线 138 2.4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39 2.5可视性分析 142 2.6地形剖面 144 四、实验报告要求 145 实验八、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综合实验) 146 一、实验目的 146 二、实验准备 146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46 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面 146 2.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147 3. 创建模型 147 4. 编辑模型 150 5.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 164 四、实验报告要求 165 实验九、水文分析-DEM应用 169 一、实验目的 169 二、实验准备 16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72 1. 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172 2. 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173 3. 计算流水累积量 174 4. 提取河流网络 175 5.流域分析 178 6. 其它应用--降水分析(选做) 180 四、实验报告要求 181 实验十、网络分析 182 一、实验目的 182 二、实验准备 18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83 1.寻找最佳路径 183 2. 确定最近设施 187 3. 创建服务区域 189 四、实验报告要求 192 实验十一、3D 可视分析 193 一、实验目的 193 二、实验准备 19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93 1.GIS数据三维显示 193 2. 三维飞行动画制作 199 四、实验报告要求 201 实验十二、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 202 一、实验目的 202 二、实验准备 20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02 第1步 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 202 第2步 标注图层要素 207 第3步 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209 第4步 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213 第5步 渲染图层要素—图表渲染 215 第6步 创建地图版面 216 第7步 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221 第8步 打印输出地图 227 四、实验报告要求 230 实验十三、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合实验) 231 一、实验目的 231 二、实验准备 23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31 四、实验报告要求 232 参考文献: 233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生态与遥感应用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