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具体步骤、精度等
所需仪器: DT—02电子经纬仪1个、三脚架1个、水准尺1对、记录板、铅笔等 |
实习目的: 一、竖直角观测、方向观测法观测 1.了解经纬仪的内部构造,并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2.掌握用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和方法 3.掌握竖直角的配置、观测、读数、计算等方法 4.掌握观测过程中的各个指标概念及限差 二、闭合导线测量 1.掌握闭合导线测量的路线布设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的仪器使用和测量方法 3.掌握用已知控制点坐标求方位角以及公式的掌握 4.掌握闭合导线测量的数据记录和内业计算方法 5.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
实习内容:
小组成员均使用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以及选取点测量竖直角,每人各自来成果记录表中进行数据记录和内业计算,并将计算表格插入到实习报告中。
小组共同完成一组闭合导线的水平角测量、导线边长丈量的任务,每人各自在成果记录表中进行内业计算并绘制草图,最后将表格和绘图插入到实习报告中。 操作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的使用:在进行角度测量时,应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角顶点)上, 然后再进观测,经纬仪的使用包括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个操作步骤。
对中就是将经纬仪水平度盘的中心安置在测站点的铅垂线上,可用垂球对中或光学对点器对中。光学对点器对中精度可达到1mm,是由一组折射棱镜组成。本次实习,我们使用光学对点器对中,具体方法如下: (1)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对点器调焦螺旋,调节光学对点器目镜,使视场中的分划板刻画圈清晰。再拉动整个对点器镜筒进行调焦,使地面标志点的影像清晰。如果测站点偏离光学对点器中心圆较远,可根据地形安置好三脚架的一支腿,两手分别持其他两支腿稍离地面,眼睛观察光学对点器目镜,前后左右移动这两支腿,使对点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对准标志为止,再将三脚架固定。 (2)调节伸缩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基本居中。调节时,气泡处于高度较高的一侧,需要将气泡所在的一侧的伸缩脚架调低,或将另一侧调高,即可快速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3)观察对中器分划刻板小圆圈中心是否与测站点标志对准,如果尚未对准,稍松仪器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小圆圈精确对准测站点,旋紧连接螺旋。 (4)调整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在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在水平位置,竖盘位于铅垂面内。整平分为粗平和精平两大部分。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在对中部分已经完成。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步骤如下: 首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角螺旋连线平行。双手相向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相同。再将照准部旋转90°,使照准部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个脚螺旋的连线,调整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任意位置气泡均居中为止。在观测水平角过程中,可允许气泡偏离中心位置不超过1格。(旋转照准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目标时,应尽可能地使微动螺旋的旋转方向一致,若旋转过而没有照准目标时,不要使用回转的方法照准目标,应松动制动螺旋,重新照准,以避免因微动螺旋有间隙差造成测量误差。)
(1)目镜对光调焦,使十字丝清晰。 (2)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再精瞄目标。 (3)测量水平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底部,使目标影像夹在双纵丝内且与双纵丝对称,或单纵丝平分目标。观测竖直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顶部,应使十字丝中丝与目标顶部相切。
读数时应先打开度盘照明反光镜,调节反光镜的开度和方向,使读数窗亮度适中,旋转显微镜调焦螺旋,使刻划板数字清晰,然后读数。 二、竖直角观测: 1. 对中 对中就是将经纬仪水平度盘的中心安置在测站点的铅垂线上,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对点器调焦螺旋,调节光学对点器目镜。可根据地形安置好三脚架的一支腿,两手分别持其他两支腿稍离地面,眼睛观察光学对点器目镜,前后左右移动这两支腿,使对点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对准标志为止,再将三脚架固定。调节伸缩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基本居中。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小圆圈精确对准测站点,旋紧连接螺旋。调整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再检查是否精确对中,如有偏离,重复步骤(3)和(4),直至小圆圈精确对准测站点标志,同时仪器整平,拧紧连接螺旋。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在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在水平位置,竖盘位于铅垂面内。 首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角螺旋连线平行。双手相向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相同。再将照准部旋转90°,使照准部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个脚螺旋的连线,调整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任意位置气泡均居中为止。
(1)松开仪器水平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用望远镜上方的瞄准器对准目标,然后拧紧水平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 (2)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注意消除视差。(视差:观测者的眼睛靠近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就会发现目标与十字丝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这种现象称为视差。视差的存在将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予消除。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反复进行目镜和物镜调焦,使目标和字丝均处于清晰状态。) (3)转水平微动螺旋和望远镜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精确对准目标。 观测竖直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顶部,应使十字丝中丝与目标顶部相切。
读数时应先打开度盘照明反光镜,调节反光镜的开度和方向,使读数窗亮度适中,旋转显微镜调焦螺旋,使刻划板数字清晰,然后读数。在竖直角读数前,应调节竖水准气泡微动螺旋,使气泡居中后读数。盘左读数完成后,换至盘右进行读数。 三、方向观测法观测: 当一个测站需测量的方向数为3个或3个以上时,通常采用方向观测法。它是以一个选定的目标为起始方向(称为零方向)开始观测,依次观测所需的各个目标相对起始方向的方向值,则每个角度的角值即为组成该角度的两个方向的方向值之差。 (3)松开水平和竖直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点,分别读数、记录,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进行归零。A方向两次读数差称为半测回归零差。我们测量过程中,光学经纬仪归零差绝对值不应超过18"。如超过,则说明观测过程中仪器度盘位置有变动,应重新观测。上述观测称为上半测回。 (4)倒转望远镜成盘右立置,逆时针方向依次瞄准A,D,C,B,最后回到A点,并读数记录,该操作称为下半测回。 四、闭合导线测量: 1.先绘制导线缩略图,将示意导线走向、角度、大小、方位大体展示。 2.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测量内容如下: (1)连接测量 连接边和连接角的测量方法与导线边长和导线转折角相同。首先,确定起始点位置,正确使用光学经纬仪测量出站点前后两个站点的角度之差,即为此站点对应的角度。 (2)边长测量 用经纬仪测水准尺的上丝和下丝的读数,从而求出两个站点之间的视距,即为边长。 (3)角度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通常用经纬仪测回法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为了便于内业计算,我们将有左右角之分的转折角,同意转换成左角或统一转化成右角,避免混测。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限差是否超限,若在限差范围内,则可继续进行测量,若超出限差,则需重新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上下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结果取其平均值。 |
测量精度:
竖盘指标差小于25秒。 由于长期使用及运输会使经纬仪在望远镜视线水平、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时,其读数指标不在90或270的位置,而是偏离了正确位置,使读数增大或者减小了一个小角度,这个减小的角度即为竖盘指标差。
计算两倍照准误差2C(不同盘相,同目标)值,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上式中,盘左读数大于180°时取“+”号,盘左读数小于180°时取“-”号。 DJ6型光学经纬仪同一方向各个测回互差不大于24秒。 (3)闭合导线测量 fD取值与导线长短有关,一般用全长相对闭合差K作为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 (K=fD/导线的全长) K值越小,表示导线测量的精度越高。图根导线容许值的相对闭合差为1/2000。当K值超过容许值范围时,说明导线成果不合格,需检查计算是否出现错误,如果计算无误,则应重测。当K值在容许值范围内时,说明精度合格,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将fX、fY以相反的符号,按与边长成比例的原则分配到相应的各坐标增量中去,即“按与边长成比例反符号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