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 - 基础篇(二)

排序(上)

img

  • 如何分析一个排序算法

    • 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
      • 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
        • 有序度不同的数据,对于排序的执行时间肯定是有影响的
      • 时间复杂度的系数、常数 、低阶
        • 在对同一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性能对比的时候,我们就要把系数、常数、低阶也考虑进来
      • 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
    • 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
      • 原地排序算法,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 O(1) 的排序算法
    •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 稳定性: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
  • 有序度 与 逆序度

    • 有序度是数组中具有有序关系的元素对的个数

      img

      • 对于一个完全有序的数组,比如 1,2,3,4,5,6,有序度就是 n*(n-1)/2;也被称为满有序度
    • 逆序度的定义正好跟有序度相反(默认从小到大为有序)

    • 公式:逆序度 = 满有序度 - 有序度

    • 排序的过程就是一种增加有序度,减少逆序度的过程,最后达到满有序度,就说明排序完成

  •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

      img

    • 性能分析

      • 是原地排序算法
      • 是稳定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n)
        • 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2)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2)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 将数组中的数据分为两个区间,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

      • 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未排序区间中的元素,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

      • 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直有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算法结束

        img

        • 插入排序也包含两种操作,一种是元素的比较,一种是元素的移动
    • 性能分析

      • 是原地排序算法
      • 是稳定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n)
        • 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2)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2)
  •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 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

      img

    • 性能分析

      • 是原地排序算法
      • 不是稳定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n^2)
        • 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2)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2)

    排序(下)

  • 归并排序的原理

    img

    • 归并排序使用的就是分治思想。分治,顾名思义,就是分而治之,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小的子问题来解决

      • 分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处理思想,递归是一种编程技巧
    • 依次合并子数组

      img

  • 归并排序的性能分析

    • 不是原地排序算法(空间复杂度是 O(n))
    • 是稳定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不管是最好情况、最坏情况,还是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是 O(nlogn)
  • 快速排序的原理

    • 快排的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要排序数组中下标从 p 到 r 之间的一组数据,我们选择 p 到 r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据作为 pivot(分区点)

      • 遍历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将小于 pivot 的放到左边,将大于 pivot 的放到右边,将 pivot 放到中间

      • 数组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就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根据分治、递归的处理思想继续递归左右部分

        img

    • 分区的整个过程(原地排序的方式实现)

      img

      • 这里我们只需要将 A[i]与 A[j]交换,就可以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将 A[j]放到下标为 i 的位置
  • 快速排序的性能分析

    • 是原地排序算法
    • 不是稳定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
      • 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2)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
  • 快排和归并用的都是分治思想,那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img

    • 方向
      • 归并排序的处理过程是由下到上的,先处理子问题,然后再合并
      • 快排正好相反,它的处理过程是由上到下的,先分区,然后再处理子问题
    • 空间复杂度及稳定性
      • 归并排序虽然是稳定的,但不是原地排序(原因是合并函数无法在原地执行)
      •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排序,但是是原地排序(通过设计巧妙的原地分区函数来实现的)

线性排序

  • 线性排序: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例子:桶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

  • 桶排序(Bucket sort)

    • 核心思想是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到几个有序的桶里,每个桶里的数据再单独进行排序

      • 桶内排完序之后,再把每个桶里的数据按照顺序依次取出,组成的序列就是有序的了

        img

    • 桶排序对要排序数据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 要排序的数据需要很容易就能划分成 m 个桶,并且,桶与桶之间有着天然的大小顺序
      • 数据在各个桶之间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极端情况下,数据都被划分到一个桶里,那就退化为 O(nlogn) 了
        • 可以对热点桶数据再一步划分,划分成多个子桶
    • 桶排序比较适合用在外部排序中

      • 所谓的外部排序就是数据存储在外部磁盘中,数据量比较大,内存有限,无法将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 当要排序的 n 个数据,所处的范围并不大的时候,比如最大值是 k,我们就可以把数据划分成 k 个桶

      • 每个桶内的数据值都是相同的,省掉了桶内排序的时间
      • 个人觉得,计数排序其实是桶排序的一种特殊情况,应用场景:高考成绩快速排序得出名次
    • 计数排序全过程

      img

      • C[6]内存储的并不是考生,而是对应的考生个数
    • 计数排序只能用在数据范围不大的场景中,如果数据范围 k 比要排序的数据 n 大很多,就不适合用计数排序

      • 计数排序只能给非负整数排序,如果要排序的数据是其他类型的,要将其在不改变相对大小的情况下,转化为非负整数
  • 基数排序(Radix sort)

    • 基数排序的过程分解图

      img

      • 这里按照每位来排序的排序算法要是稳定的,否则这个实现思路就是不正确的
    • 时间复杂度分析

      • 根据每一位来排序,我们可以用刚讲过的桶排序或者计数排序,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可以做到 O(n)
      • 如果要排序的数据有 k 位,那我们就需要 k 次桶排序或者计数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是 O(k*n)
      • 当 k 不大的时候,比如手机号码排序的例子,k 最大就是 11,所以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近似于 O(n)
    • 对于待排序字段长度位数不一致的场景,可以通过低位补 0 的方式补齐(因为根据ASCII 值,所有字母都大于 0

    • 基数排序对要排序的数据是有要求的

      • 要可以分割出独立的“位”来比较,而且位之间有递进的关系,若 a 数据的高位比 b 数据大,则 a 直接大于 b
      • 每一位的数据范围不能太大,要可以用线性排序算法来排序,否则,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无法做到 O(n)

排序优化

  • 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img

    • 如果对小规模数据进行排序,可以选择时间复杂度是 O(n2) 的算法
    • 如果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 的算法更加高效
      • 为了兼顾任意规模数据的排序,首选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 的排序算法
      • 归并排序和快排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 ,但前者不是原地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n)
  • 如何优化快速排序

    • 最坏时间复杂度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分区点选的不够合理
      • 最理想的分区点是:被分区点分开的两个分区中,数据的数量差不多
    • 三数取中法
    • 从区间的首、尾、中间,分别取出一个数,然后对比大小,取这 3 个数的中间值作为分区点
    • 如果要排序的数组比较大,可以扩大参考数量,比如要“五数取中”或者“十数取中”等
    • 随机法
      • 随机法就是每次从要排序的区间中,随机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分区点
      • 时间复杂度退化为最糟糕的 O(n2) 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 举例分析排序函数

    • 拿 Glibc 中的 qsort() 函数举例说明一下
      • qsort() 会优先使用归并排序来排序输入数据,因为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是 O(n)
        • 对于小数据量的排序,比如 1KB、2KB 等,归并排序额外需要 1KB、2KB 的内存空间,这个问题不大
      • 要排序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qsort() 会改为用快速排序算法来排序
        • qsort() 选择分区点的方法就是“三数取中法”
      • 如何避免递归太深导致堆栈溢出的问题
        • sort() 是通过自己实现一个堆上的栈,手动模拟递归来解决的
      • qsort() 并不仅仅用到了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它还用到了插入排序
        • 在快速排序的过程中,当要排序的区间中,元素的个数小于等于 4 时,qsort() 就退化为插入排序
        • 在小规模数据面前,O(n2) 时间复杂度的算法并不一定比 O(nlogn) 的算法执行时间长
          • O(nlogn) 在没有省略低阶、系数、常数之前可能是 O(knlogn + c),k 和 c 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数
          • 当我们对小规模数据(比如 n=100)排序时,n2的值实际上比 knlogn+c 还要小
      • 在 qsort() 插入排序的算法实现中也利用了哨兵来简化代码,提高执行效率
        • 虽然哨兵可能只是少做一次判断,但是排序函数是非常常用、非常基础的函数,性能的优化要做到极致

二分查找(上)

  • 一种针对有序数据集合的查找算法: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算法,也叫折半查找算法

  • 无处不在的二分思想

    • 二分查找针对的是一个有序的数据集合,查找思想有点类似分治思想
    • 每次都通过跟区间的中间元素对比,将待查找的区间缩小为之前的一半,直到找到要查找的元素(区间为 0 时
  • O(logn) 惊人的查找速度

    • 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时间复杂度,有的时候甚至比时间复杂度是常量级 O(1) 的算法还要高效
    • 即便 n 非常非常大,对应的 logn 也很小(例如在 42 亿个有序数据中用二分查找一个数据,最多需要比较 32 次
  • 二分查找的实现

    •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有序数组中不存在重复元素

      •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a[mid] == value) {
              return mid;
            } else if (a[mid] < value) {
              low = mid + 1;
            } else {
              high = mid - 1;
            }
          }
        
          return -1;
        }
        
    • 容易出错的 3 个地方

      • 循环退出条件(注意是 low<=high,而不是 low
      • mid 的取值
        • mid=(low+high)/2 这种写法是有问题的,可能会有溢出风险,可以改成 low+(high-low)/2
        • 可以将这里的除以 2 操作转化成位运算 low+((high-low)>>1) ,计算机处理位运算要快得多
      • low 和 high 的更新(注意这里的 +1 和 -1,如果直接写成 low=mid 或者 high=mid,就可能会发生死循环
  • 二分查找应用场景的局限性

    • 首先,二分查找依赖的是顺序表结构,简单点说就是数组
      • 要原因是二分查找算法需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元素(链表无法有效支持,时间复杂度会变得特别高
    • 其次,二分查找针对的是有序数据
      • 二分查找只能用在插入、删除操作不频繁,一次排序多次查找的场景中
    • 再次,数据量太小不适合二分查找
      • 数量小时,直接顺序遍历即可,查找速度都差不多
      • 如果数据之间的比较操作非常耗时,不管数据量大小,我都推荐使用二分查找
    • 最后,数据量太大也不适合二分查找
      • 二分查找的底层需要依赖数组这种数据结构,要求内存空间连续,对内存的要求比较苛刻
      • 比如,我们有 1GB 大小的数据,如果希望用数组来存储,那就需要 1GB 的连续内存空间

二分查找(下)

  • 4种场景的二分查找变形问题

    • 变体一:查找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 比如这样一个有序数组,其中,a[5],a[6],a[7]的值都等于 8,是重复的数据,找出第一个(下标为5 那个

        img

      • 代码实现

        •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high = mid - 1;
              } else if (a[mid] < value) {
                low = mid + 1;
              } else {
                // 如果 mid 等于 0,那这个元素已经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那它肯定是我们要找的
                // 如果 mid 不等于 0,但 a[mid]的前一个元素 a[mid-1]不等于 value,那也说明 a[mid]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if ((mid == 0)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 如果经过检查之后发现 a[mid]前面的一个元素 a[mid-1]也等于 value
                // 要找的元素肯定出现在[low, mid-1]之间
                else high = mid - 1;
              }
            }
            return -1;
          }
          
      • 对于我们做工程开发的人来说,代码易读懂、没 Bug,其实更重要,所以我觉得第二种写法更好

    • 变体二:查找最后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 同理,改动点在判断那块 if ((mid == n - 1) || (a[mid + 1] != value)) 与 else low = mid + 1;
    • 变体三: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 比如,数组中存储的这样一个序列:3,4,6,7,10。如果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 5 的元素,那就是 6

      • 代码实现

        •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 如果 a[mid]前面已经没有元素,或者前面一个元素小于要查找的值 value
                // 那 a[mid] 就是我们要找的元素
                if ((mid == 0)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 如果 a[mid-1]也大于等于要查找的值 value,那说明要查找的元素在[low, mid-1]之间
                else high = mid - 1;
              } else {
              	// 如果 a[mid]小于要查找的值 value,那要查找的值肯定在[mid+1, high]之间
                low = mid + 1;
              }
            }
            return -1;
          }
          
    • 变体四:查找最后一个小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实现原理同上)

  • 二分查找更适合用在“近似”查找问题(等值查询场景确实不怎么会被用到

  • 代码实现时容易出错的细节有:终止条件、区间上下界更新方法、返回值选择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