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整理自Retraction、丁香园、SCI论文投稿,编辑:募格学术
两篇结论相反的论文,竟用同一张实验图?
在被质疑后作者“甩锅式”回应:重复可能是因为研究生滥用了该图像。
近期,据撤稿快讯报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Jinqian Zhang、Guoan Xiang
两位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IF5.884/2区)期刊发表了题为“Single-walled carbon nanohorn aggregates promot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hepatoblastoma cells by targeting SIRT3”(单壁碳纳米角聚集物通过靶向SIRT3促进肝母细胞瘤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诱导的凋亡)的研究论文。
但这篇论文实验图片似乎存在重大问题。
质疑者表示,本文与该团队同年发表在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IF:1.134/4区)期刊的文章(doi: 10.1166/jnn.2018.15457)肿瘤图似乎基于相同的一个实验,在两篇论文中分别用作图5B和图1A,显示了相同的18个肿瘤和小鼠。
【上】本文图5B、【下】J. Nanosci. Nanotechnol.图1A
这两篇文章包含Jinqian Zhang、Guoan Xiang等五位共同的作者,但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截至目前,作者Jinqian Zhang仅对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文章作出了回应,表示相关的条带重复可能是研究生滥用了该图像,目前将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
这可真是,撞衫不可怕,论文“撞衫”,那才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这图片究竟是研究生的不小心滥用,还是涉嫌学术不端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但这种类似的多篇论文共用实验图的事情,还真不是第一次发生。
时隔2年多终被撤稿
11篇文章重复使用标尺及桌布
2018年2月8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朱振宁(音译,Zhu Zhenning)在Bioscience Reports 在线发表题为”HOTAIR contributes to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via targeting miR-23b/MAPK1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HOTAIR发挥其致癌作用的新途径,并为HOTAIR在宫颈癌预后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分子基础。
2021年6月8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的实验样品,标尺及桌布在其他多达10篇文章出现重复使用,同时作者没有回应编辑的询问;另外,作者的单位是陕西中医药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却拼写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在收到读者的通知后,应主编和编辑委员会的要求,本文将从 Bioscience Reports中撤回,提醒编辑委员会注意图 2C、3C、5E、6J 和 7A,其中包含重叠数据和图像与其他几个出版物的重复。
已就撤稿事宜与作者联系,但作者未回应杂志社的询问和提出的担忧。鉴于所提出问题的严重程度,编辑委员会支持撤回该文章的决定。
Retraction编辑部发现,该文章使用的桌布与其他10篇不同单位的作者使用的桌布高度相似,具体情况如下:
[1] 陕西中医药大学,Bioscience Reports ,图7A(已撤稿)
[2] 武汉大学,ONCOLOGY LETTERS ,图4A(已撤稿)
[3] 浙江台州市立医院,Oncology Research ,图6A(已撤稿)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图8A(已撤稿)
[5] 榆林市中医院,Oncology Reports ,图6A(已撤稿)
[6] 郑州大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图6A(已撤稿)
[7] 中国医科大学,Oncology Research ,图7A(已撤稿)
[8] 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Oncology Research ,图6A
[9] 兰州大学,Oncology Research ,图7A(已撤稿)
[10] 同济大学,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图4A
[11] 西南医科大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5A(已撤稿)
另外,Retraction编辑部也发现,该文章使用的样品,也与其他文章的样品/曲线出现重叠:
以上这些论文逃不开典型的“论文工厂造假”案,共享数据,高通量造假被论文工厂里的写手们运用地淋漓尽致。
论文工厂“产品”将难以遁形
知名打假学者伊丽莎白·比克 (Elisabeth Bik) 的团队在近几年爆出了太多离奇的论文造假案例,揭露了一个又一个论文工厂的造假套路,编辑在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可以多多留心一些论文工厂的流水线作品的既定套路,以减少这类论文被顺利送审的情况。
图片来源:比克的博客
此外,随着图片打假软件的开发和普及,出版商应该充分利用机器学习的火眼金睛,让上述这种形式的图片共享式造假在未来难以遁形。
这也为难了不少学术期刊,从论文见刊到发现造假问题,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证据。某些学者总想抱着侥幸的心态“放手一搏”,然而因几篇论文获得荣誉只是一时的,但凡被发现后撤稿,造假的记录却是无法抹消的,这样的行为确实值得三思而后行。
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点击进入—>3D视觉工坊学习交流群
干货下载与学习
后台回复: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课件,即可下载国外大学沉淀数年3D Vison精品课件
后台回复:计算机视觉书籍,即可下载3D视觉领域经典书籍pdf
后台回复:3D视觉课程,即可学习3D视觉领域精品课程
3D视觉工坊精品课程官网:3dcver.com
1.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3D点云目标检测全栈学习路线!(单模态+多模态/数据+代码)
2.彻底搞透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剖析、代码讲解、及优化改进
3.国内首个面向工业级实战的点云处理课程
4.激光-视觉-IMU-GPS融合SLAM算法梳理和代码讲解
5.彻底搞懂视觉-惯性SLAM:基于VINS-Fusion正式开课啦
6.彻底搞懂基于LOAM框架的3D激光SLAM: 源码剖析到算法优化
7.彻底剖析室内、室外激光SLAM关键算法原理、代码和实战(cartographer+LOAM +LIO-SAM)
16.透彻理解视觉ORB-SLAM3:理论基础+代码解析+算法改进
重磅!粉丝学习交流群已成立
交流群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ORB-SLAM系列源码交流、深度估计、TOF、求职交流等方向。
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理微信(dddvisiona),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例如:”3D视觉 + 上海交大 + 静静“。请按照格式备注,可快速被通过且邀请进群。原创投稿也请联系。
▲长按加微信群或投稿,微信号:dddvisiona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视频课程(三维重建系列、三维点云系列、结构光系列、手眼标定、相机标定、激光/视觉SLAM、自动驾驶等)、源码分享、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等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6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
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3天内无条件退款
高质量教程资料、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