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Bean创建过程

 1. 总体流程

        spring将内部管理的诸多对象称为一个个bean,而这些bean的创建流程大致分为两个大阶段:

  • spring 容器预热阶段
  • bean实际创建阶段

        下面本人将从上述两个阶段来阐述bean的完整创建过程。

2. 容器预热阶段

1. 思路

        在对象进行创建之前,spring容器需要了解所创建的对象的信息,才能在后续阶段根据了解的信息创建bean对象。这些信息即是实际工作中我们为对象所写的配置信息,它们一般以xml文件、properties文件和注解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项目之中。

        一个以xml文件为存储形式的bean配置文件如下:

    <bean id="person" class="com.yuansu.pojo.Person" name="personAlias">
    	<property name="name" value="yuansu"/>
        <property name="dog" ref="alan"/>
        <property name="cat" ref="katie"/>
    </bean>

       因此,在容器预热阶段,spring将会读取配置文件,并将bean的必要信息存储在自己容器内部,用于后续对象创建。

2. BeanDefination:bean对象配置信息的存储形式

        那么,spring内部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存储bean的配置信息的呢?我们知道,在java中,万物皆对象,spring选择用java对象的形式存储上述的bean配置信息,而这个对象名字就是BeanDefination

        BeanDefination中存储了包括属性、构造方法参数、依赖的 Bean 名称及是否单例、延迟加载等信息:

public interface BeanDefinition extends AttributeAccessor, BeanMetadataElement {

	// 单例、原型标识符
	String SCOPE_SINGLETON = 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SINGLETON;
	String SCOPE_PROTOTYPE = 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 标识 Bean 的类别,分别对应 用户定义的 Bean、来源于配置文件的 Bean、Spring 内部的 Bean
	int ROLE_APPLICATION = 0;
	int ROLE_SUPPORT = 1;
	int ROLE_INFRASTRUCTURE = 2;

    // 设置、返回 Bean 的父类名称
	void setParentName(@Nullable String parentName);
	String getParentName();

    // 设置、返回 Bean 的 className
	void setBeanClassName(@Nullable String beanClassName);
	String getBeanClassName();

    // 设置、返回 Bean 的作用域
	void setScope(@Nullable String scope);
	String getScope();

    // 设置、返回 Bean 是否懒加载
	void setLazyInit(boolean lazyInit);
	boolean isLazyInit();
	


    ...
}

        此处我们仅需了解BeanDefination是bean对象配置信息的java类封装,更深知识暂不做讨论。

2. BeanDefinationReader:将xml等文件配置信息读取为BeanDefination

        xml等形式的配置信息转化为BeanDefination自然不是眨个眼就能直接完成转化的,需要通过某种工具对其进行读取并且转化。这里的工具即是我们此处提出的BeanDefinationReader。

        BeanDefinationReader是一个接口,其不同的实现类对不同形式的配置信息进行读取并封装为BeanDefination。下图是BeanDefinationReader的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XmlBeanDefinationReader可以读取xml文件类型的配置信息并存储为BeanDefination。其他Reader以此类推。

 3. BeanFactoryPostRegistry:BeanDefination的存储仓库

        当BeanDefinationReader将配置文件读取并存储到BeanDefination中后,Spring需要通过bean的id寻找到对应的BeanDefination从而获取其配置信息。这种通过Bean定义的id找到对象的BeanDefination的对应关系或者说映射关系又是如何保存的呢?这就引出了BeanDefinationRegistry了。

        Spring通过BeanDefinationReader将配置元信息加载到内存生成相应的BeanDefination之后,就将其注册到BeanDefinationRegistry中,BeanDefinationRegistry就是一个存放BeanDefination的仓库,它也是一种键值对的形式,通过特定的Bean定义的id,映射到相应的BeanDefination。

4.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对BeanDefination进行扩展处理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是容器启动阶段Spring提供的一个扩展点,主要负责对注册到BeanDefinationRegistry中的一个个的BeanDefination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与替换。

        例如我们的配置元信息中有些可能会修改的配置信息散落到各处,不够灵活,修改相应配置的时候比较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占位符的方式来配置。例如配置Jdbc的DataSource连接的时候可以这样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jdbc.maxIdle}"></property>  
    <property name="maxActive" value="${jdbc.maxActive}"></property>  
    <property name="maxWait" value="${jdbc.maxWait}"></property>  
    <property name="minIdle" value="${jdbc.minIdle}"></property>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jdbc.driverClassNam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url}"></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jdbc.username}"></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property>  
</bean>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就会对注册到BeanDefinationRegistry中的BeanDefination做最后的修改,替换$占位符为配置文件中的真实的数据。

5. 总结

        上述4点即是容器预热阶段的几个部分,下面我们使用图片的形式回顾上述流程:

3. Bean创建阶段

1. Bean生命周期:

实例化  -> 属性赋值 -> 初始化 -> 使用 -> 销毁

2. 实例化:

        目的:Spring将转化BeanDefinition中BeanDefinition为实例Bean(放在包装类BeanWrapper中)。

1. 实例化时机

        容器启动阶段与Bean实例化阶段存在多少时间差,Spring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程序员自己进行决定。Bean创建时间有两种策略:懒加载和非懒加载。

        懒加载(isLazyInit):直到我们伸手向Spring要依赖对象实例之前,Bean都是以BeanDefinationRegistry中的一个个的BeanDefination的形式存在,也就是Spring只有在我们需要依赖对象的时候才开启相应对象的实例化阶段。

        非懒加载:容器启动阶段完成之后,将立即启动Bean实例化阶段,通过隐式的调用所有依赖对象的getBean方法来实例化所有配置的Bean并保存起来。

2. 实例化的三种方式

Spring中Bean的实例化本质其实就是JVM中java实例对象的加载-连接-初始化过程。

1,使用类构造器实例化(无参构造函数)

        直接通过Spring工厂返回类的实例对象。
2,使用静态工厂方法实例化(简单工厂模式)

        Spring工厂调用自定义工厂的静态方法返回类的实例对象。
3,使用实例工厂方法实例化(工厂方法模式)

        Spring工厂调用工厂的普通方法(非静态方法)返回类的实例对象。

3. BeanWrapper:Bean对象的封装外壳

        Spring中的Bean并不是以一个个的本来模样存在的,由于Spring IOC容器中要管理多种类型的对象,因此为了统一对不同类型对象的访问,Spring给所有创建的Bean实例穿上了一层外套,这个外套就是BeanWrapper。

        BeanWrapper实际上是对反射相关API的简单封装,使得上层使用反射完成相关的业务逻辑大大的简化,我们要获取某个对象的属性,调用某个对象的方法,现在不需要在写繁杂的反射API了以及处理一堆麻烦的异常,直接通过BeanWrapper就可以完成相关操作,非常方便。

3. 属性赋值

        目的:上一步创建出来的对象还是个空白对象,需要为其设置属性以及依赖对象。

        对于基本类型的属性:如果配置元信息中有配置,那么将直接使用配置元信息中的设置值赋值即可,即使基本类型的属性没有设置值,那么得益于JVM对象实例化过程,属性依然可以被赋予默认的初始化零值。

        对于引用类型的属性:Spring会将所有已经创建好的对象放入一个Map结构中,此时Spring会检查所依赖的对象是否已经被纳入容器的管理范围之内,也就是Map中是否已经有对应对象的实例了。如果有,那么直接注入,如果没有,那么Spring会暂时放下该对象的实例化过程,转而先去实例化依赖对象,再回过头来完成该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这里有一个Spring中的经典问题,那就是Spring是如何解决循环依赖的?

        这里简单提一下,Spring是通过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并且只能解决Setter注入的循环依赖,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详细内容可以查看作者另一篇博客,其中对此有详述。

4. 初始化

        目的:在交付bean之前做一些处理

1. 检测对象是否实现aware接口

1. 概念:

        aware接口为Bean对象提供了解Spring容器本身的能力,aware系列接口增强了Spring bean的功能,但是也会造成对Spring框架的绑定,增大了与Spring框架的耦合度。(Aware是“意识到的,察觉到的”的意思,实现了Aware系列接口表明:可以意识到、可以察觉到)

        aware接口有以下顺序:

2. aware接口特点:

  1. 都以“Aware”结尾
  2. 都是Aware接口的子接口,即都继承了Aware接口
  3. 接口内均定义了一个set方法

3. 使用方式:一个Bean对象想要获得spring容器某个部分的引用作为自己成员变量进行使用,就需要实现上述某个接口,并声明相关的成员变量来接收。

       

/**
 * 实现了
 *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  BeanClassLoaderAware
 *  BeanFactoryAware
 *  BeanNameAware
 *  接口
 * @author dengp
 *
 */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Aware,BeanClassLoaderAware,BeanFactoryAware,BeanNameAware{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保存感知的信息
	private String beanName;
	// 保存感知的信息
	private BeanFactory beanFactory;
	// 保存感知的信息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ac;
	// 保存感知的信息
	privat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public BeanFactory getBeanFactory() {
		return beanFactory;
	}

	public ApplicationContext getAc() {
		return ac;
	}

	public ClassLoader getClassLoader() {
		return classLoader;
	}

	public 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被实例化");
	}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BeanName() {
		return beanName;
	}
	
	/**
	 * 自定义的初始化方法
	 */
	public void start(){
		System.out.println("User 中自定义的初始化方法");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 [id=" + id + ", name=" + name + ", beanName=" + beanName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BeanClassLoader(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System.out.println(">>> setBeanClassLoader");
		this.classLoader = classLoa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 setApplicationContext");
		this.ac = applicationContex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BeanName(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 setBeanName");
		this.bean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BeanFactory(BeanFactory beanFactor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 setBeanFactory");
		this.beanFactory = beanFactory;
	}
}

 4.  注意

        Spring IOC容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BeanFactory:提供IOC思想所设想所有的功能,同时也融入AOP等相关功能模块,可以说BeanFactory是Spring提供的一个基本的IOC容器。

        ApplicationContext:构建于BeanFactory之上,同时提供了诸如容器内的时间发布、统一的资源加载策略、国际化的支持等功能,是Spring提供的更为高级的IOC容器。

        对于BeanFactory来说,这一步的实现是先检查相关的Aware接口,然后去Spring的对象池(也就是容器,也就是那个Map结构)中去查找相关的实例(例如对于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就去找ApplicationContext实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配置文件中或者使用注解的方式,将相关实例注册容器中,BeanFactory才可以为我们自动注入。

        对于ApplicationContext来说,由于其本身继承了一系列的相关接口,所以当检测到Aware相关接口,需要相关依赖对象的时候,ApplicationContext完全可以将自身注入到其中。

2. BeanPostProcessor前置处理

目的:BeanPostProcessor前置处理就是在要生产的Bean实例放到容器之前,允许我们程序员对Bean实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替换等操作。

        前面讲到的ApplicationContext对于Aware接口的检查与自动注入就是通过BeanPostProcessor实现的,在这一步Spring将检查Bean中是否实现了相关的Aware接口,如果是的话,那么就将其自身注入Bean中即可。

        Spring中AOP就是在这一步实现的偷梁换柱,产生对于原生对象的代理对象,然后将对源对象上的方法调用,转而使用代理对象的相同方法调用实现的。

3. 自定义初始化逻辑

初始化有两种方式,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或者配置init-method参数。

注意:在两者同时存在时,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的afterpropertiesSet()方法执行顺序在配置init-method参数的方法前。

1. 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InitializingBean是Spring提供的拓展性接口,InitializingBean接口为bean提供了属性赋值后初始化的处理方法,它只有一个afterPropertiesSet方法,凡是继承该接口的类,在bean的属性初始化后都会执行该方法。

2. 配置init-method参数:通过init-method参数指定某个方法为初始化方法,然后此方法就会在bean初始化的时候执行。

xml形式: 

<bean id="myBean" class="com.yuansu.MyBean" init-method="myInit"></bean>

 注解形式:

package com.yuansu;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BeanConfig {

    @Bean(initMethod = "myInit", destroyMethod = "myDestroy")
    public MyBean myBean(){
        MyBean mybean = new MyBean();
        return myBean;
    }

}

4. 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

        与前置处理类似,这里是在Bean自定义逻辑也执行完成之后,Spring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扩展点。我们可以在这里在做一些我们想要的扩展。

5. 自定义销毁逻辑

销毁有两种方式,实现DisposableBean接口或者配置init-method参数。

1. 实现DisposableBean接口:类似初始化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

2. 配置destroy-method参数:类似初始化配置init-method参数。

6. 使用

        这个时候可以对bean对象进行正常使用。

7. 销毁

        Spring的Bean在为我们服务完之后,马上就要消亡了(通常是在容器关闭的时候),别忘了我们的自定义销毁逻辑,这时候Spring将以回调的方式调用我们自定义的销毁逻辑,然后Bean就这样走完了光荣的一生!

8. 流程图: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