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l+tmux+ohmyzsh+vscode 打造前端高效工作流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利用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 提升开发效率,包括安装与配置WSL、tmux、oh-my-zsh及其插件的过程,并分享如何在VSCode中复现这一高效环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强终端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具体百度,总的来说就是弥补了windows terminal太过于鸡肋的问题。

为啥要写这篇文章

  1. 电脑坏了,重装了系统,当时忘记备份了。
  2. 使用WSL还是有很多坑的,比如更换主题、字体等等。

还涉及到哪些黑科技

  • tmux
  • ohmyzsh
    • z插件等等
    • alias

经过作者将近一年的实践经验,最后将这些移植到vscode上,效率简直起飞!

wsl的安装

官方安装指南
❗❗❗强烈建议安装wsl1,wsl2真是慢的离谱,作者在这踩过坑。
按照官方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第一个指令会显示机器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第二个指令把2改成1即可。

步骤六作者装的是18.04这个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启动后设置用户名密码即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强烈建议安装windows终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安装后按Win+Q 输入windows termina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默认应该是windows powershell,如果需要默认为Ubunt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记事本打开JSON文件,找到Ubuntu的gu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文件最上面找到defaultProfile,更换gu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启就修改了默认终端。

ohmyzsh

ohmyzsh安装如果安装github上在国内一般都会有问题,尤其是curl,反正我用curl经常失败,这里推荐一个国内安装方案
安装好以后会有ohmyzsh的图案提示。

❗❗❗ 如果刚安装ohmyzsh,却不会使用vim的话,强烈建议先配置vim

vim ~/.vimrc

然后复制这段代码:

nmap Q :wq<CR>
nmap S :w<CR>
noremap R :source $MYVIMRC<CR>

"Mode Settings

let &t_SI.="\e[5 q" "SI = INSERT mode
let &t_SR.="\e[4 q" "SR = REPLACE mode
let &t_EI.="\e[1 q" "EI = NORMAL mode (ELSE)

"Cursor settings:

"  1 -> blinking block
"  2 -> solid block
"  3 -> blinking underscore
"  4 -> solid underscore
"  5 -> blinking vertical bar
"  6 -> solid vertical bar



"let &t_SI = "\<Esc>]50;CursorShape=1\x7"

复制后

:w 回车
:source $MYVIMRC 回车

之后如果需要保存如何文件,normal模式下直接按S,保存并退出按Q;

光标normal模式下是无法输入的,需要按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变成细线就可以输入了,按退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于移动就用方向键吧。

用最简单的方式排除了VIM带来的障碍

ohmyzsh必备插件

1.zsh-syntax-highlighting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zsh-users/zsh-syntax-highlighting.git

进入.zshrc,添加plugi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lias配置

每次都要重启才奏效,很麻烦,在.zshrc中添加

alias sourcezsh="source ~/.zshrc"
alias zshrc="vim ~/.zshrc"

❗❗❗ 等号前后千万不要加空格,代码格式化习惯了,总是手欠加个空格,加了就失效,作者在这里踩了大坑,哎。

2.zsh-autosuggestions

安装

3. z

z插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插件,输入z加上文件名,就能根据之前访问记录进行匹配,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安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插件与auto-suggestions配合,既有提示又能智能跳转,按下tab之后,自动匹配相应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zsh-history-substring-search

这个也需要安装:https://github.com/zsh-users/zsh-history-substring-search

也是通过输入然后按tab不断匹配相应历史访问路径。

插件必备就这四个 学会使用tab即可。
其他插件类似sudo,vi-mode就不多介绍了,可以自行百度。


更换一个好看的皮肤

oh-my-zsh算是配置完成,但是原始皮肤实在是太丑了…
这里作者推荐AgnosterZak,当然还有其它好看的皮肤可以自行百度。

1.安装字体

不安装合适字体,即使更换主题也很难看,这里不建议按照官方推荐的字体,因为还需要安装icon包,很麻烦,而且亲测官方字体有些还不是特别支持,真的很恶心,恶心吐了。
这里建议直接装nerd font,一劳永逸,windows安装有坑,建议参考这篇文章安装,所有的坑我都踩过了。

我个人选择的是nerd font的这款字体,按照这个目录找就行,千万不要整个仓库克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安装主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接按照官方找到自己的 themes文件目录:

vim agnosterzak.zsh-theme

然后拷贝进去就好了

总的来说就是,字体安装+主题文件+zshrc配置:
跟之前丑陋的皮肤做个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舒服~

tmux

npm start
npm run test
npm run ...
git push

如果需要在终端上同时操作这些指令,又不中断进程的情况下,需要开启多个终端处理,非常麻烦,tmux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安装

apt install tmux

配置tmux

安装很简单,配置就相对繁琐一点,个人强推这篇文章,教程到配置一应俱全,tmux的使用方法和个性化配置

个人喜好配置:

#设置前缀为Ctrl + x
set -g prefix C-x

#left
bind-key j select-pane -L
#right
bind-key l select-pane -R

# rename window
bind r command-prompt -I "#W" "rename-window '%%'"

#将R 设置为加载配置文件,并显示"reloaded! 信息
bind R source-file ~/.tmux.conf \; display "Reloaded!"

多了也记不住,总之前缀+c创建新窗口,然后前缀+c + 数字找到对应的窗口,执行npm…,这样运行服务器也不需要终止了。

ok,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完成一大半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移植到vscode

这一步可做可不做,但是我一般在vscode上写代码,直接ctrl+`打开terminal非常方便。
vscode搜索WSL这个插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安装后,点击右下角绿色logo,第一次可能会比较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常打开以后应该是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mux没有问题,乱码的话是因为字体设置的问题:
只需要将之前在terminal上配置的字体文件设置到settings中的terminal font-family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搞定,在WSL的配置和插件都能正常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议

配置文件我都给的非常简单,个人不建议配置太多东西,多了也记不住…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百度,然后配置。
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备份好配置文件!!!

有什么问题/建议欢迎留言。


其他疑难杂症

解决git clone失败问题:

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149419

搞定第三步作者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t-get source git

可能会报错

参考:E: You must put some ‘source’ URIs in your sources.list


如果clone速度很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github挂到gitee上,再clone;

### 配置和使用 WSL 中的 VSCode 开发环境 #### 1. 安装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 为了在 Windows 上利用 WSL 的功能,首先需要确保已安装最新版本的 WSL2。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启用 WSL2: ```powershell wsl --install ``` 此命令将自动完成 WSL2 的安装以及默认分发版(通常是 Ubuntu)的选择[^2]。 如果已经安装过 WSL 或希望手动指定分发版,则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 下载所需的 Linux 发行版(如 Ubuntu),可以从 Microsoft Store 获取。 - 使用 `wsl --set-default-version 2` 设置默认版本为 WSL2。 #### 2. 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 (VSCode) 前往 [Visual Studio 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适用于 Windows 的稳定版本。完成后启动应用程序以验证其正常工作。 #### 3. 安装 VSCode 插件支持 WSL 打开扩展市场,在搜索框输入 **Remote - WSL**,找到由微软官方提供的插件 “Remote – WSL”,点击安装按钮将其添加至编辑器环境中[^3]。 #### 4. 启动 WSL 终端并与 VSCode 连接 有两种方法可实现这一目标: - 方法一:直接从文件资源管理器右键单击某个目录 -> "在此处打开 WSL 窗口";随后运行 `code .` 命令即可加载当前路径下的项目进入 VSCode 编辑界面。 - 方法二:通过 VSCode 自带终端切换到 WSL 模式——依次选择菜单栏 View > Terminal ,再按 Ctrl+Shift+P 调出命令面板,输入并选中选项:“Remote-WSL: New Window”。 #### 5. 在 WSL 内部构建开发工具链 对于 C/C++、Fortran 或 Python 等编程语言的支持,需先确认基础编译器及相关依赖项已被正确部署于所使用的 Linux 子系统之上。例如, - 对于 C/C++ 支持,可通过 apt-get install gcc g++ 来获取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 若要处理 Fortran 文件,则应额外加入 gfortran 包; - 关于 Python 应用场景,推荐采用虚拟环境隔离不同项目的库版本差异。 以下是具体示例代码片段用于展示如何更新包列表及安装必要组件: ```bash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cmake git python3-pip virtualenv gfortran graph-tool -y ``` 以上指令不仅涵盖了基本建设需求还包含了图形分析框架 Graph-tool 的预设条件。 #### 6. 测试配置有效性 创建简单的测试脚本分别针对每种语言验证整个流程无误。比如新建 hello.c 文件写入如下内容保存后尝试编译运行查看效果: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from WSL & GCC!\n"); return 0; } ``` 接着执行下列步骤完成最终检验过程: ```bash gcc -o hello hello.c ./hello ``` 同样地,也可以建立一个名为 test.f90 的现代 FORTRAN 示例源码来进行相似的操作序列检查是否存在任何潜在障碍情况发生之前提到过的错误情形就不会再现出来因为现在所有的动作都是基于真正的 LINUX 内核模拟出来的结果所以理论上能够完全兼容原生平台特性表现形式。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