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u命令查看文件和目录占用的磁盘空间
基本用法:du 目录/文件
选项参数:
| -h | 以便于人们阅读的格式显示 |
| -a | 不仅查看子目录的大小,还包含文件 |
| -c | 显示所有的文件和子目录大小后,显示总和 |
| -s | 只显示总和 |
| --max-depth=n | 显示的深度,n表示第n层目录 |
2.df命令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基本用法:df -h

free -h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3.lsblk命令查看设备挂载情况

可以看到sda这个硬盘和3个分区以及他们的挂载点(MOUNTPOINT)
除了sda硬盘之外还有一个sr0,这个sr0是光盘,但是没有挂载点
lsblk -f可以查看详细的设备挂在情况,显示文件系统信息

4.mount/umount挂在卸载操作
mount的基本语法: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o 选项] 设备 挂载点
Linux一般会自动识别文件系统类型,所以挂载时不必使用-t
-t: 用来指定文件系统类型(例如 ext4、ntfs、nfs 等)。
-o: 可以设置挂载参数,像ro(只读)、rw(读写)、auto(自动挂载)、noauto(手动挂载)、user(允许普通用户挂载)等。
# 基本语法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o 选项] 设备 挂载点
# 示例1:挂载CD-ROM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示例2:挂载U盘(自动识别文件系统)
mount /dev/sdb1 /mnt/usb
# 示例3:挂载时指定选项(如只读)
mount -o ro /dev/sda1 /mnt/data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etc/fstab,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可以看到对应的uuid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defaults 是否每天备份 自检顺序(1最高)

其中defaults 一般包含以下选项:
rw:以读写模式挂载文件系统。suid:允许设置 SUID 位。dev:解读设备文件。exec:允许执行二进制文件。auto:支持通过mount -a命令自动挂载。nouser:禁止普通用户挂载此文件系统。async:以异步方式执行 I/O 操作。
umount的基本语法unmount [-f] [-l] 设备或挂载点
# 基本语法
umount [-f] [-l] 设备或挂载点
# 示例1:通过挂载点卸载
umount /mnt/cdrom
# 示例2:通过设备名卸载
umount /dev/sdb1
# 示例3:强制卸载(文件系统繁忙时使用)
umount -f /mnt/usb
# 示例4:延迟卸载(所有程序使用完毕后再卸载)
umount -l /mnt/nfs
5.fdisk硬盘分区
基本用法:
fdisk -l :显示磁盘详情
fdisk 硬盘设备名:对新增硬盘分区
注意:fdisk命令需要root权限

接下来在虚拟机添加一块硬盘,做分区操作






重启后才能使用lsblk查看新增的磁盘sdb

使用fdisk对sdb进行分区

我们这里输入n开始分区

其中p表示主分区,Linux里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其余为扩展分区,也就是extended,最多可以有12个扩展分区,加上4个主分区,总共就是16个分区。
我们这里直接回车默认一个分区

p命令查看分区情况
w保存退出,并使用lsblk查看

使用mkfs格式化磁盘

挂在磁盘

168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