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弈论是什么
博弈论:是指双方或者多方在竞争、合作、冲突等情况下,充分了解各方信息,并依此选择一种能为本方争取最大利益的最优决策的理论。
博弈四要素:
-
至少两个参与者
-
利益
-
策略
-
信息
博弈论基本前提: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人”。就是指参与者全是利己的。
博弈论的核心:参与者通过制定策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博弈的分类:
-
根据参与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
合作博弈(利益分配)和非合作博弈(个人利益最大化)
-
-
根据参与者选择策略、做出决定的先后顺序
-
静态博弈(参与者同时决策)和动态博弈(一方在已知另一方的一个决策后做出自己的决策)
-
-
根据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掌握程度
-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
-
根据博弈的结果划分
-
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
-
二、纳什均衡是什么
2.1、纳什均衡:
多人参加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人的这些策略组成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会降低他的收益。只要没有人做出策略调整,任何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2.2、纳什均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个体的最优决策不一定能带来最大化的社会利益,唯有找出这些决策之间的均衡才可以做到。
三、囚徒博弈
-
组织垄断的最有效手段是鼓励竞争,只有通过竞争,商家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物美价廉的商品。
-
好人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坏人之间是互相算计的。好人遇到坏人自己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只有好人遇到好人才会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
博弈双方是否选择合作取决于双方是否存在共同利益。
-
重复性博弈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走出囚徒困境。
-
囚徒博弈揭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不对等信息的前提下,设置奖励,双方为了获取奖励进入两难境地进而展开博弈。
四、智猪博弈
-
占便宜
-
抱大腿
-
名人效应
-
设置奖励机制可以拒绝搭便车
五、猎鹿博弈
-
合作取得利益最大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决策时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考虑,与别人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
帕累托优势(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特别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者改善你就必须损害我。
-
帕累托改善:指各方的境况都不受损害的改善,是各方都认同的改善。
5.1、达成合作的某些前提条件
-
必须将博弈参与者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拥有资源使用权的人)用清晰的规则划分出来。
-
制定清晰的规则,明确什么被允许什么被禁止。
-
制定一个各方都同意并了解的奖惩机制。
-
建立一个预防欺骗的有效机制。
六、枪手博弈
6.1、策略博弈
-
这类博弈的结果和博弈者的实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会直接影响到博弈的结果。
-
当你拥有优势策略的时候,要选择出击时机,机会面前不要犹豫,不要忽视弱者的力量,学会置身事外的智慧。
6.2、优势策略
对于某一个博弈者来说,无论其他博弈者采用什么策略,有一个策略始终是最佳策略,那么这个策略就是优势策略。
简单来说:某些时候它胜过其他策略,且任何时候都不会比其他策略差。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枪手博弈中两个实力稍弱的枪手结成同盟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一旦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原来的盟友就会成为新的敌人。
七、警察与小偷博弈(混合策略)
-
当博弈中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时,对于博弈的任何一方来说,这个时候只有混合策略均衡,不存在纯优势策略均衡。
-
坚持原则的人会受到牵制,随波逐流的人反而会有利可图。
八、斗鸡博弈(强强对抗)
场景:当两个强者在发生对抗冲突时,如何让自己占据优势,获得最大利益,确保损失最小。参与者双方都处在一个力量均等、针锋相对的紧张局势中。
-
“呆若木鸡”:比喻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从而做到精神内敛的意思。
-
如果一个人过于看重面子、爱惜面子,无法摆脱面子带来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吃苦头。
-
企业信誉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基础。
-
同物种之间的争斗在客观上可以促进个体的空间分布更趋于合理。
-
世界上多了一个朋友,也就少了一个敌人。
-
承受能力决定胜败。
-
亡命徒往往会成功,关键时候学会妥协。
九、协和博弈
协和博弈场景:当人们进行了一项不理智的活动后,为此支付的时间和金钱等成本,只要考虑将这项活动进行下去所消耗的精力,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好处,再去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
-
协和谬误:当事人做错了一件事情,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死活也不承认,反而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去挽救这个错误,结果是不但浪费了成本,错误也没用挽回。
-
机会成本: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他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也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用途中使用某种资源,而没有把它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上所放弃的利益。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所以也被称为选择成本。
-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就应该对伴随每一种可能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做出判断。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一个特定机会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所放弃的机会,其所值随着机会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
人们对冰箱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实践而来的。一般来说,购买一台冰箱可以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人们无法积累感性经验。
-
在经济领域,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被称为歧视。比如花费同样的成本,生产出同样质量的产品,卖出去的价格却无法和那些名牌相比。
-
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了,且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的成本。
-
在任何时候,一件事做到一半,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投入,主要是看它的发展前景。至于以前为它花费的沉没成本应该尽量不再考虑。只有这样做,才能将沉没成本对决策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
鳄鱼法则:当你发觉自己的行为距离既定方向越来越远的时候,果断地做出选择,停止你的行动,心里不要存有一丝侥幸。
十、海盗分金博弈(倒推)
-
任何分配者都想让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这其中的关键是事先考虑清楚其他海盗的最高收益,并用最小的代价获取自己的最大收益,拉拢海盗中那些收益最低的人。
-
学会从终点出发,往前推理,从而可以使你知道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指导你该如何更好地走到终点。
十一、路径依赖博弈
路径依赖场景:在经济生活中,有一种惯性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不论其是好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以后的发展中,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得到自我强化。
-
公司管理的目的是给员工创造自由的氛围,从而让他们为公司提供不同的智慧。
-
沉没成本造成了路径依赖。
-
如果一个方案已经执行了很久了,那么就算出现了更好的方案,也不会把原先的替换掉,原因便是人们已经习惯了。
-
马太效应:在作出同样的成绩时,名人与无名者的待遇是不同的。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
悲剧就是明知道不幸,但却不可避免地发生。
-
从众:经过沉淀被认为是正确的,符合人的价值趋向的东西。
十二、营销中的博弈
-
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产品的成本,核心其实是消费者想花多少钱来买它,取决于商品是否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利益,是否让消费者满意。降价只是商品营销策略中的一个手段,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才是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
-
信息是企业做出决策的依据,决策对错决定着公司在博弈中的胜败。
-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最能让顾客觉得受到尊重。个性化的服务会让顾客产生信任和依赖,这便是商家的作用力产生的反作用力。
-
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做出一个决定,都要想一下顾客会怎么想。
-
抓住顾客的好奇心,培养顾客的信任。
十三、概率、风险与边缘策略
边缘策略:不按套路出牌。
边缘策略的本质在于故意创造风险,因而它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微妙策略。
在实施边缘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设法让惩罚措施的控制权超出你自己的控制,从而断绝自己的后路,以免自己在实施策略时犹犹豫豫,老想着重新确定忍耐底线。
-
你要将悬崖转化为一道光滑的斜坡。每向下滑一步,都会面临失去控制,跌入深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