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概述试题(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01.关于CPU主频、CPI、MIPS、MFLOPS,说法正确的是(  D )。
A.CPU主频是指CPU系统执行指令的频率,CPI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的频率
B.CPI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CPU时钟的个数,MIPS描述一条CPU指令平均使用
的CPU时钟数
C.MIPS是描述CPU执行指令的频率,MFLOPS是计算机系统的浮点数指令
D.CPU主频指CPU使用的时钟脉冲频率,CPI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的CPU时钟数

02.存储字长是指(B)。
A.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
B.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C.存储单元的个数
D.机器指令的位数

0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C)
A.计算机的机器字长是指数据运算的基本单位长度
B.寄存器是由触发器构成的
C.计算机中一个字的长度都是32位
D.磁盘可以永久性存放数据和程序
解析:计算机中一个字的长度可以是16、32、64位等,一般是8的整数倍,不一定都是32位。

04.下列关于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和存储字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Ⅰ.三者在数值上总是相等的
Ⅱ.三者在数值上可能不等
Ⅲ.存储字长是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IV.机器字长就是MDR的位数
A.Ⅰ、Ⅲ
B.Ⅰ、IV
C.Ⅱ、Ⅲ
D.Ⅱ、IV
解析: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和指令字长,三者在数值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视不同机器而定,机器字长等于CPU内部的运算器位数和通用寄存器宽度。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位数称为存储字长,它等于MDR的位数。指令字长取决于指令的功能和格式,可以是单子长、半字长或双字长。

05.下列关于机器字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机器字长是指CPU中定点运算的数据通路宽度
B.机器字长一般与CPU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有关
C.机器字长决定了数据的表示范围和表示精度
D.机器字长对计算机硬件的造价没有影响
解析:机器字长会影响硬件的造价。它将直接影响加法器(或ALU),内部总线宽度及寄存器的位数,所以机器字长不能只从数据的精度和表示范围来考虑,还要考虑硬件成本和效率。

06.32位微机是指该计算机所用CPU( B ).
A.具有32位寄存器
B.能同时处理32位的二进制数
C.具有32个寄存器
D.能处理32个字符
解析:计算机的位数是指机器字长,也就是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长度,通常等于ALU的宽度或通用寄存器的位数。操作系统的位数是指操作系统可寻址的位数,它与机器字长不同。

07.在用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中,标志系统性能的最有用的参数是(C)。
A.主时钟频率
B.主存容量
C.MFLOPS
D.MIPS
解析:MFLOPS是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次浮点运算,该参数用来描述计算机的浮点运算性能,而用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主要评估浮点运算的性能。

08.在计算机 M1和计算机M2上分别运行功能完全相同的高级语言程序,程序在M1和M2上的平均CPI相等,则对于该类程序而言(D ).
A.M1和M2执行速度相等
B. M1和M2中主频高的计算机执行速度快
C. M1和M2中主频低的计算机执行速度快
D.无法确定哪台机器的执行速度快
解析:CPU执行时间=指令条数*CPI*时钟周期的长度,程序在M1和M2上的平均CPI相等,但影响CPU执行时间的因素还有指令条数和时钟周期的长度,此外相同的高级语言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上编译生成的机器指令条数可能不同,因此无法确定哪台机器执行该类程序的速度快。

09.若一台计算机的机器字长为4B,则表明该机器(C)
A.能处理的数值最大为4位十进制数
B.能处理的数值最多为4位二进制数
C.在CPU中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处理32位的二进制代码
D.在CPU中运算的结果最大为232
解析:机器字长是CPU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因此该机一次可处理4*8=32位的二进制代码。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格式由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可能不同。

10.在CPU的寄存器中,(B )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
A.程序计数器
B.指令寄存器
C.状态寄存器
D.通用寄存器
解析:汇编程序员可以通过JMP指令来设置PC的值。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只有为汇编程序员可见,才能实现编程,而IR、MAR、MDR是CPU的内部工作寄存器,对程序员均不可见。

11.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 A )_.
A.时钟周期
B.指令周期
C.CPU周期
D.中断周期
解析:时钟周期即CPU频率的倒数,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其余选项均大于时钟周期。另外,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它由多个时钟周期组成。

12.计算机中,CPU的CPI与下列(A)因素无关。
A.时钟频率
B.系统结构
C.指令集
D.计算机组织
解析:CPI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系统结构、指令集、计算机组织都会影响CPI,而时钟频率并不会影响CPI,但可以加快指令的执行速度。

13.从用户观点看,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综合参数是( B ).
A.指令系统
B.吞吐率
C.主存容量
D.主频率
解析:主频、主存储器容量和指令系统(间接影响CPI)并不是综合性能的体现,吞吐率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综合参数。

14.当前设计高性能计算机的重要技术途径是(D)
A.提高CPU主频
B.扩大主存容量
C.采用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D.采用并行处理技术
解析:提高CPU主频、扩大主存容量对性能的提升是有限度的,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途经。

15.下列关于“兼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存在
B.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即它们在任何计算机间可以通用
C.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通用
D.指软件在不同系列计算机中可以通用,而硬件不能通用
解析:兼容是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的不同型号计算机间。

16.若某基准测试程序在机器A上运行需要的时间是20s,而在机器B上的运行时间是16s,那么,相对来说,下列给出的结论中,(B)是正确的。
A.所有程序在机器A上都比在机器B上运行速度慢
B.机器B的速度是机器A的1.25倍
C.机器A的速度是机器B的1.25倍
D.机器A比机器B慢1.25倍
解析:机器的速度与基准程序在该机器上的运行时间呈相反关系,机器B的速度/机器A的速度=基准程序在机器A上的运行时间/基准程序在机器B上的运行时间=20s/16s=1.25.因此可以说机器B的速度是机器A的1.25倍,或者说机器A的速度是机器B的0.8倍。

17.机器A的主频为800MHz,某程序在A上运行需要12s。现在硬件设计人员想设计机器B,希望该程序在B上的运行时间能缩短为8s,使用新技术后可使B的主频大幅度提高,但在B上运行该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为在A上的1.5倍。则机器B的主频至少应为( D )。
A. 800MHz
B.1.2GHz
C. 1.5GHz
D.1.8GHz
解析:该程序在机器A上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位12*800M=9600M,因为机器B上运行该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位在A上的1.5倍,所以在B上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9600M*1.5=14400M=14.4G,要求运行时间为8s,故B的时钟频率为14.4G/8=1.8GHz. 

18.下列可用于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指标是(D)。
Ⅰ . MIPS                Ⅱ.IPC                Ⅲ. CPI                IV.字长
A.Ⅰ、Ⅲ                                        B.Ⅰ、Ⅲ和IV
C. Ⅰ、Ⅱ和Ⅲ                                D.全部
解析:MIPS、CPI、字长都是评价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IPC表示每个时钟周期运行多少条指令,它是CPI的倒数。

19.计算机的机器字长与下列(D)指标最为密切相关。
A.运算速度
B.存取速度
C.内存容量
D.运算精确度
解析:机器字长越长,数据的位数越多,定点数或浮点数所表示及运算的精度就越高,D正确,机器字长与运算速度的关系不大,机器字长与存取速度和内存容量基本没有关系。

20.假定编译器对高级语言的某条语句可以编译生成两种不同的指令序列,A、B和C三类
指令的CPI和两种不同序列所含的三类指令条数如下表所示,两个指令序列都在时钟周期为2ns的机器上运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D).

A.序列一的 MIPS 数比序列二多50,序列一的执行速度比序列二快 10ns
B.序列一的MIPS数比序列二多50,序列二的执行速度比序列一快10ns
C.序列二的MIPS数比序列一多50,序列一的执行速度比序列二快 10ns
D.序列二的MIPS 数比序列一多50,序列二的执行速度比序列一快 10ns
解析:MIPS=主频/(CPI*10^6),主频=1/时钟周期=1/2ns=500M ,序列一的CPI=(1*1+1*2+4*3)/6=15/6=2.5,序列二的CPI=(2*1+1*2+2*3)/5=2,故序列一的MIPS=500/(2.5*10^6)=200,序列二的MIPS=500M/(2*10^6)=250,CPU执行时间=指令条数*CPI*时钟周期=程序的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序列一所需的时钟周期数是15,序列二所需时钟周期数是10,故序列一的执行时间为15*2=30ns,序列二的执行时间为10*2ns=20ns.

21.下列给出了改善计算机性能的4种措施:
Ⅰ.用更快的处理器来替换原来的慢速处理器
Ⅱ.增加同类处理器个数,使得不同的处理器同时执行程序
Ⅲ.优化编译生成的代码,使得程序执行的总时钟周期数减少
IV.减少指令执行过程中访问内存的时间
对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在以上措施中,能缩短其执行时间的措施是(D).
A.Ⅰ、Ⅱ和Ⅲ                                     B.Ⅰ、Ⅱ和IV
C. Ⅰ、Ⅲ和IV                                    D.全部

22.【2010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能缩短程序执行时间的措施是(D).
Ⅰ.提高CPU时钟频率        Ⅱ.优化数据通路结构                Ⅲ.对程序进行编译优化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Ⅰ、Ⅱ和Ⅲ

23.【2011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描述浮点数操作速度指标的是(D)。
A. MIPS
B. CPI
C. IPC
D. MFLOPS
解析:MIPS是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适用于衡量标量机的性能。CPI是平均每条指令的时钟周期数,IPC是CPI的倒数,即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MFLOPS是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浮点数运算,用来描述浮点数运算速度,适用于衡量向量机的性能。

24.【2012统考真题】假定基准程序A在某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为100s,其中 90s为CPU
时间,其余为I/O时间。若CPU速度提高50%,I/O速度不变,则运行基准程序A所耗费的时间是(D)。
A. 55s
B. 60s
C. 65s
D. 70s
解析:程序A的运行时间100s,除去CPU时间90s,剩余10s为I/O时间。CPU提速50%后运行基准程序A所耗费的时间T=90/1.5+10=70s,CPU速度提高50%,不是时间减少一半。

25.【2013统考真题】某计算机的主频为1.2GHz,其指令分为4类,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如下表所示。

该机的MIPS数是(C)。
A.100
B.200
C.400
D.600
解析:基准程序的CPI=2*0.5+3*0.2+4*0.1+5*0.2=3,计算机的主频为1.2GHz,即1200MHz,因此该机器的MIPS=1200/3=400.

26.【2014统考真题】程序Р在机器M上的执行时间是20s,编译优化后,P执行的指令数
减少到原来的70%,而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则Р在M上的执行时间是(D)。
A. 8.4s
B.11.7s
C. 14s
D. 16.8s
解析:假设原来的指令条数为x,则原CPI为20f/x(f为CPU的时钟频率),经过编译优化后,指令条数减少到原来的70%,即指令条数为0.7x,二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即20*1.2=24f/x,现在P在M上的执行时间就为(指令条数*CPI)/f=(0.7x*24f/x)/f=24*0.7=16.8s.

27.【2017统考真题】假定计算机Ml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体系结构(ISA),主频分别为1.5GHz和 1.2GHz。在M1和M2上运行某基准程序P,平均CPI分别为2和1,则程序Р在M1和M2上运行时间的比值是(C)。
A.0.4
B.0.625
C.1.6
D.2.5
解析:运行时间=指令数*CPI/主频。M1的时间=指令数*2/1.5,M2 的时间=指令数*1/1.2,两者之比为(2/1.5):(1/1.2)=1.6。

28.【2020统考真题】下列给出的部件中,其位数(宽度)一定与机器字长相同的是(B).
Ⅰ. ALU                Ⅱ.指令寄存器                Ⅲ.通用寄存器                lV.浮点寄存器
A.仅Ⅰ、Ⅱ                                     B.仅Ⅰ、Ⅲ
C.仅Ⅱ、Ⅲ                                     D.仅Ⅱ、Ⅲ、IV
解析:机器字长是指CPU内部用于整数运算的数据通路的宽度。数据通路是指数据在指令执行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及路径上的部件,主要是CPU内部进行数据运算、存储和传送的部件,这些部件的宽度基本上要一致才能相互匹配。因此,机器字长等于ALU位数和通用寄存器宽度。

29.【2021统考真题】2017年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蝉联第一,其浮点运算速度为93.0146 PFLOPS,说明该计算机每秒完成的浮点操作次数约为(D).
A. 9.3×10^13次                                B. 9.3×1015次
C. 9.3千万亿次                                 D.9.3亿亿次
解析:PFLOPS=每秒1000万亿(10^15)次浮点运算。故93.0146PFLOPS约等于每秒9.3*10^16次浮点运算,即每秒9.3亿亿次浮点运算。

30.【2022统考真题】某计算机主频为1GHz,程序Р运行过程中,共执行了10000条指令,其中,80%的指令执行平均需1个时钟周期,20%的指令执行平均需10个时钟周期。程序Р的平均CPI和CPU执行时间分别是(A)。
A. 2.8,28μs
B.28,28μs
C.2.8,28ms
D.28,28ms
解析:CPI指平均每条指令的执行需要多少个时钟周期。由于80%的指令执行平均需要1个时钟周期,20%的指令执行平均需要10个时钟周期,因此CPI=80%*1+20%*10=2.8。计算机主频为1GHz ,程序P共执行10000条指令,平均每条指令需要2.8个时钟周期,因此CPU执行时间=(10000*2.8)/10^9=2.8*10^-5s=28μs

31.【2023统考真题】若机器M的主频为1.5GHz,在M上执行程序Р的指令条数为5×10^5,
P的平均CPI为1.2,则Р在M上的指令执行速度和用户CPU时间分别为(C)
A. 0.8GIPS,0.4ms                         B. 0.8GIPS,0.4μs
C. 1.25GIPS,0.4ms                       D. 1.25GIPS,0.4μs
解析:程序P的指令条数为5×10^5,平均CPI为1.2,程序Р的总时钟周期数为5x10^5×1.2=6×10^5,主频1.5GHz说明1s有1.5G = 1.5×10^9个时钟周期。因此,指令执行速度=主频/平均CPI =1.5G/1.2=1.25GIPS,用户CPU时间=6×10^5/(1.5×10^9)s =4×10^-4s=0.4ms。

  • 26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