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一、 Redis介绍

1. NoSQL的引言

NoSQL(Not Only SQL ),意即不仅仅是SQL, 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Nosql这个技术门类,早期就有人提出,发展至2009年趋势越发高涨。

2. 为什么是NoSQL

随着互联网网站的兴起,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应付动态网站,特别是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纯动态网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商城网站中对商品数据频繁查询对热搜商品的排行统计订单超时问题、以及微信朋友圈(音频,视频)存储等相关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就显得非常复杂,虽然能实现相应功能但是在性能上却不是那么乐观。nosql这个技术门类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告诉了世界不仅仅是sql。

3. NoSQL的四大分类

1 键值(Key-Value)存储数据库

2 列存储数据库

3 文档型数据库

4 图形(Graph)数据库

4. NoSQL应用场景

  • 数据模型比较简单

  • 需要灵活性更强的IT系统

  • 对数据库性能要求较高

  • 不需要高度的数据一致性

5. Redis特点

  • Redis是一个高性能key/value内存型数据库

  • Redis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

  • Redis支持持久化

  • Redis单线程,单进程

二、Redis安装和设置

1.安装Redis依赖

Redis是基于C语言编写的,因此首先需要安装Redis所需要的gcc依赖:

2.上传安装包并解压

上传到 /usr/local目录下

解压缩:

tar -xzf redis-6.2.6.tar.gz

进入redis目录:

cd redis-6.2.6

运行编译命令:

make && make install

 

3.启动

redis的启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 默认启动

  • 指定配置启动

  • 开机自启

1.默认启动

安装完成后,在任意目录输入redis-server命令即可启动Redis:

redis-server

这种启动属于前台启动,会阻塞整个会话窗口,窗口关闭或者按下CTRL + C则Redis停止。不推荐使用。

2.指定配置启动

如果要让Redis以后台方式启动,则必须修改Redis配置文件,就在我们之前解压的redis安装包下(/usr/local/redis-6.2.6),名字叫redis.conf:

cp redis.conf redis.conf.bak

然后修改redis.conf文件中的一些配置:

# 允许访问的地址,默认是127.0.0.1,会导致只能在本地访问。修改为0.0.0.0则可以在任意IP访问,生产环境不要设置为0.0.0.0
bind 0.0.0.0
# 守护进程,修改为yes后即可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 密码,设置后访问Redis必须输入密码
requirepass 123321
启动Redis: 
# 进入redis安装目录 
cd /usr/local/bin
# 启动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6.2.6/redis.conf

3.开机自启

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来实现开机自启。

首先,新建一个系统服务文件:

 vi /etc/systemd/system/redis.service

内容如下:

[Unit]
Description=redis-server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ExecStart=/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6.2.6/redis.conf
PrivateTmp=tru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然后重载系统服务: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启动
service redis start 
# 停止
service redis stop
# 重启
service redis restart
# 查看状态
service redis  status

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让redis开机自启:

systemctl enable redis 

 

四、持久化机制

client redis[内存] -----> 内存数据- 数据持久化-->磁盘

Redis官方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持久化方法来将数据存储到硬盘里面分别是:

  • RDB 快照(Snapshot)

  • AOF (Append Only File) 只追加日志文件

1 快照(Snapshot)

1. 特点

这种方式可以将某一时刻的所有数据都写入硬盘中,当然这也是redis的默认开启持久化方式,保存的文件是以.rdb形式结尾的文件因此这种方式也称之为RDB方式。

2.快照生成方式
  • 客户端方式: BGSAVE 和 SAVE指令

  • 服务器配置自动触发

 # 1.客户端方式之BGSAVE
- a.客户端可以使用BGSAVE命令来创建一个快照,当接收到客户端的BGSAVE命令时,redis会调用fork来创建一个子进程,然后子进程负责将快照写入磁盘中,而父进程则继续处理命令请求。
    
    名词解释: fork当一个进程创建子进程的时候,底层的操作系统会创建该进程的一个副本,在类unix系统中创建子进程的操作会进行优化:在刚开始的时候,父子进程共享相同内存,直到父进程或子进程对内存进行了写之后,对被写入的内存的共享才会结束服务`

 # 2.客户端方式之SAVE
- b.客户端还可以使用SAVE命令来创建一个快照,接收到SAVE命令的redis服务器在快照创建完毕之前将不再响应任何其他的命令

  • 注意: SAVE命令并不常用,使用SAVE命令在快照创建完毕之前,redis处于阻塞状态,无法对外服务

 # 3.服务器配置方式之满足配置自动触发
- 如果用户在redis.conf中设置了save配置选项,redis会在save选项条件满足之后自动触发一次BGSAVE命令,如果设置多个save配置选项,当任意一个save配置选项条件满足,redis也会触发一次BGSAVE命令

# 4.服务器接收客户端shutdown指令
- 当redis通过shutdown指令接收到关闭服务器的请求时,会执行一个save命令,阻塞所有的客户端,不再执行客户端执行发送的任何命令,并且在save命令执行完毕之后关闭服务器  

2 AOF 只追加日志文件

1.特点

 这种方式可以将所有客户端执行的写命令记录到日志文件中,AOF持久化会将被执行的写命令写到AOF的文件末尾,以此来记录数据发生的变化,因此只要redis从头到尾执行一次AOF文件所包含的所有写命令,就可以恢复AOF文件的记录的数据集.

 

2.开启AOF持久化

在redis的默认配置中AOF持久化机制是没有开启的,需要在配置中开启

 # 1.开启AOF持久化
- a.修改 appendonly yes 开启持久化
- b.修改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生成文件名称

3.日志追加频率

 

# 1.always 【谨慎使用】
- 说明: 每个redis写命令都要同步写入硬盘,严重降低redis速度
- 解释: 如果用户使用了always选项,那么每个redis写命令都会被写入硬盘,从而将发生系统崩溃时出现的数据丢失减到最少;遗憾的是,因为这种同步策略需要对硬盘进行大量的写入操作,所以redis处理命令的速度会受到硬盘性能的限制;
- 注意: 转盘式硬盘在这种频率下200左右个命令/s ; 固态硬盘(SSD) 几百万个命令/s;
- 警告: 使用SSD用户请谨慎使用always选项,这种模式不断写入少量数据的做法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写入放大问题,导致将固态硬盘的寿命从原来的几年降低为几个月。

# 2.everysec 【推荐】
- 说明: 每秒执行一次同步显式的将多个写命令同步到磁盘
- 解释: 为了兼顾数据安全和写入性能,用户可以考虑使用everysec选项,让redis每秒一次的频率对AOF文件进行同步;redis每秒同步一次AOF文件时性能和不使用任何持久化特性时的性能相差无几,而通过每秒同步一次AOF文件,redis可以保证,即使系统崩溃,用户最多丢失一秒之内产生的数据。

# 3.no    【不推荐】
- 说明: 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 
- 解释:最后使用no选项,将完全有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同步AOF日志文件,这个选项不会对redis性能带来影响但是系统崩溃时,会丢失不定数量的数据,另外如果用户硬盘处理写入操作不够快的话,当缓冲区被等待写入硬盘数据填满时,redis会处于阻塞状态,并导致redis的处理命令请求的速度变慢。

4.修改同步频率

 # 1.修改日志同步频率
- 修改appendfsync everysec|always|no 指定

 

3 AOF文件的重写

1. AOF带来的问题

AOF的方式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持久化文件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我们调用incr test命令100次,文件中必须保存全部的100条命令,其实有99条都是多余的。因为要恢复数据库的状态其实文件中保存一条set test 100就够了。为了压缩aof的持久化文件Redis提供了AOF重写(ReWriter)机制。

2. AOF重写

用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AOF文件的体积

3. 触发重写方式

# 1.客户端方式触发重写
- 执行BGREWRITEAOF命令  不会阻塞redis的服务

# 2.服务器配置方式自动触发
- 配置redis.conf中的auto-aof-rewrite-percentage选项 参加下图↓↓↓
- 如果设置auto-aof-rewrite-percentage值为100和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并且启用的AOF持久化时,那么当AOF文件体积大于64M,并且AOF文件的体积比上一次重写之后体积大了至少一倍(100%)时,会自动触发,如果重写过于频繁,用户可以考虑将auto-aof-rewrite-percentage设置为更大

4. 重写原理

注意:重写aof文件的操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的aof文件,替换原有的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 重写流程
- 1. redis调用fork ,现在有父子两个进程 子进程根据内存中的数据库快照,往临时文件中写入重建数据库状态的命令
- 2.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除了把写命令写入到原来的aof文件中。同时把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如果子进程重写失败的话并不会出问题。
- 3. 当子进程把快照内容写入已命令方式写到临时文件中后,子进程发信号通知父进程。然后父进程把缓存的写命令也写入到临时文件。
- 4. 现在父进程可以使用临时文件替换老的aof文件,并重命名,后面收到的写命令也开始往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4 持久化总结

两种持久化方案既可以同时使用(aof),又可以单独使用,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都不使用,具体使用那种持久化方案取决于用户的数据和应用决定。

无论使用AOF还是快照机制持久化,将数据持久化到硬盘都是有必要的,除了持久化外,用户还应该对持久化的文件进行备份(最好备份在多个不同地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