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系列1:读《腾讯传》

微信公众号:数据拾光者。愿结交更多的小伙伴,一同走人生路。

摘要: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系列的第一篇:读《腾讯传》。吴晓波写的这本《腾讯传》很好的讲了腾讯从建立到现在成为互联网双雄之一的整个历程。本篇不仅仅是讲腾讯,更多的是关于我们自己青葱的回忆。胖企鹅陪伴着我从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到现在步入中年成为油腻大叔,我们一起经历的太多。希望小伙伴们能从《腾讯传》有所感悟。

 

目录

01 互联网舞台边缘的花脸小厮

02 不得不说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03 杀出重围独树一帜的QQ

04 从艰难求生到实现盈利

05 MSN和QQ的正面交锋

06 多元化策略以及腾讯的“三宗罪”

07 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3Q大战

08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微信

 

01 互联网舞台边缘的花脸小厮

98年不仅是腾讯诞生的年代,更是不可错过的互联网时代。1998年到1999年这两年,不管是全球还是中国互联网都是非常神秘且不可错过的一段时期。就像爱情,错过了这一段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国际上,1998年11月24日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收购网景公司,网景与微软的浏览器之战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比尔盖茨非常强势的把Windows95与IE浏览器捆绑销售,获得奇效。微软还发布了Windows98,将浏览器中的Web页面设计思路引入到Windows中,使Windows真正成为了一个面向互联网的桌面系统。

1998年乔布斯在重归苹果公司之后推出了极简主义的iMac电脑,苹果扭亏为盈,实现了硬件产业里的胜利。

还是1998年全美最受追捧的互联网英雄是华裔青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登上了《时代》和《商业周刊》杂志的封面报道,以10亿美元的身价跃居《福布斯》杂志的高科技百名富豪榜第16位。但是这一年他也做了人生中最愚蠢的决定,优雅的拒绝了现在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以及他们自己的搜索技术。

而在咱们中国,受到“杨致远奇迹”的启示,中国的互联网开拓者们也找到了正确的成长之路。先是1998年4月,张朝阳开发了中国版的雅虎取名搜狐。同年12月1日王志东成立新浪网,宣称将“全面提供软件、新闻、信息和网上服务等功能,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丁磊则把网易由一个软件销售公司转型为门户网站。就这样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搜狐、新浪和网易成为统治未来至少十年的互联网“三巨头”。

一些非门户型的模式虽然不如“三巨头”那样火热,但是也如雨后春笋悄然出现。现在最赚钱的网络游戏领域在当时仅仅是主角旁边的花脸小厮,一点也不被看好。鲍岳桥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棋牌游戏网站联众游戏,朱骏在上海推出娱乐型社区“第九城市”,陈天桥则在上海创办了盛大网络。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很多游戏都出自盛大网络,比如我玩过的《热血传奇》、《冒险岛》和《跑跑卡丁车》等等。

电子商务领域的尝试也各有千秋。1999年3月英语老师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同年6月瞄准旅游业的携程网诞生。同年11月,李国庆和海归妻子俞渝完全复制亚马逊网站创办了从事网络图书销售的当当网。

搜索领域则主要出现了百度和3721。360的创始人周鸿祎开发了一种通过中文到达目标网站的软件,公司网站名为3721,取自谚语“不管三七二十一”。而当时已在硅谷小有名气的搜索技术专家李彦宏则创办了取义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百度。

总体来说,1998年到1999年中国的企业史上出现了互联网创业群里前所未有的一代,犹如一条喧哗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非常年轻,出生在70年代左右,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在互联网创世纪的新河中腾讯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说到这里也想起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阶级固化带来不可逆转的现实。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象,条件越好的家庭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因为拥有好的家庭条件,所以想尽办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不管是学校,还是辅导班。反而是那些条件一般的家庭越来越鼓吹读书无用论,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之类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条件越好的家庭越狠抓小孩教育,受到良好教育的小孩长大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和生活。而条件一般的家庭则放任小孩,忽视小孩的教育,这样成长的小孩以后也逐渐沦落到社会的底层。长此以往优秀的更优秀,普通的也更普通,阶级固化带来不可逆转的现实。

还看过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衡量你成功的不仅仅是你自己有多成功,还有你教育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一样成功。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02 不得不说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腾讯创始人马先生因为极致注重产品意识和用户体验被称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马先生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其出色。1989年马化腾的高考分数足以上清华或者北大,但最后因为时局动荡原因选择深圳大学。但这并不影响马先生这一届是深圳大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优秀的一届学生,这也是马先生班主任给予的最好的评价,马先生的班主任还说就算马先生没有做出腾讯,也会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

计算机专业的马先生编程能力极其了得。当时学校里会设有公共机房,而其中最酷的事情就是通过编写一段病毒程序控制电脑硬盘。马先生就是里面的佼佼者。甚至有时候机房一旦出现这种病毒事件,马先生会被当做第一嫌疑人去处理。

马先生的第一桶金是在22岁大三的时候完成一个图形化界面的股票行情分析系统,交易价格为五万元。这里举个例子看下这五万元的购买力。这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三年的薪水。想想咱们22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估计大部分的大学生可能还在拿着简历到处找工作,而我们的马先生已经赚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优秀可能真的是一种习惯。

马先生极富冒险精神。马先生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最开始出现了一个惠多网,应该算是最不像互联网的互联网原型了吧。惠多网是技术爱好者们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讯网络,通过连接电话线可以实现全国互联,但是一根电话线仅支持一人操作。当时全国的惠多网站点总共不到十个,马先生创办的ponysoft作为深圳站点,其他站点的站长也是日后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北京站长雷军,杭州站长马云等等。马先生将自己攫取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在了这个马站上,其中便包括四条电话线和八台电脑。这也是当时惠多网中最豪华的站点。这也可以看出马先生具有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秉质。

马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润迅通信有限公司当一名软件工程师。这家公司主要是做寻呼机业务的。寻呼机也叫BB机,90后的小伙伴应该都听的比较少了。马先生在这家公司安静的度过了近六年,所以对BB机有很深的情节。QQ里默认的“滴滴”的消息提示音据说就是马先生自己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录制的。

03 杀出重围独树一帜的QQ

QQ曾经叫OICQ,其来源于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的一款在互联网上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ICQ。和其让互联网创新产品一样,ICQ在中国也出现了大量的效仿者。早在1997年台湾的资讯人公司就推出了第一个繁体中文ICQ起名叫CICQ。其他类ICQ的产品数不胜数。马先生开发OICQ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有小伙伴好奇了,为什么马先生的OICQ能突出重围,成为中国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唯一霸主呢?这就源于中国第一产品经理马先生极致注重产品意识和用户体验的精神了。很多效仿者只是照搬ICQ,并没有真正从用户的角度确切的说是中国用户的角度来进行中国式的改造,但是马先生做到了。

举个例子,ICQ将用户内容和好友列表存储在电脑的客户端。具体啥意思,就是当你登录ICQ的时候你的所有用户内容和好友都只能在你自己的电脑才有。一旦你换电脑,这些都没了。这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当时美国基本人手一台电脑。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就非常不友好。想想2000年时有多少国人能拥有自己的电脑?大部分的网民都是通过网吧或者非私人性质的电脑上网,而ICQ这种问题对于国人则是致命的差评体验。马先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将用户内容和友好列表全都存储在服务器端,这样无论你在哪里登录你的账号,你都能获取所有的内容。就是这些极致注重产品意识和用户体验的精神,让OICQ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直到独霸一方。

04 从艰难求生到实现盈利

马先生的OICQ后来改名为QQ。腾讯最开始只设置了五位数号码,也就是说最初的计划是有10W人使用。但是上线两个多月用户数呈现指数增长。如果你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就完全能体会QQ那会的传播速度有多快了。基本上网吧里面人手一个自己的QQ,有时候很多人甚至会同时在一台电脑上登录多个账号。QQ用户呈现指数增长,但是QQ本身是免费的,如何盈利一直是个大难题。

维护如此海量的QQ用户运营是非常难的,以致于当时马先生形容QQ企鹅为“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虽然经历过很多尝试,但还是无法解决运营赚钱的问题。直到后来韩国出现了将韩版ICQ的虚拟人物个性化。通过给ICQ用户设置虚拟的形象从而实现个性化。也就是说你的QQ账号不再是一个号码了,更是一个鲜活的虚拟形象,你可以给你的虚拟账号加上你在现实里不敢弄的非主流发型等等。只要你愿意花钱,你的QQ形象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形象。

2002-2005年马先生效仿韩国人用付费提供增值服务的方法击穿了互联网只能免费这一块屹立了很多年的坚实壁垒。通过QQ秀和各种七彩钻会员的方式来实现运营。通过发行单向兑换的Q币、QQ秀和QQ会员形成完美的闭环,最终实现了盈利,成为了一家具有原生性盈利的公司。

又是一段不得不说的回忆。记得那时候身边的小伙伴们会花很多钱去购买QQ秀装饰自己的虚拟人物形象。原本仅仅是一个虚拟的账号经过这样的具化加成仿佛是网络世界中的另一个自己。与此同时超火的还有QQ空间。大家愿意花费大把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装扮自己的QQ空间,让好友或者陌生人看到自己精心装扮的空间。因为年龄渐长的缘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慢慢不再去关注自己的QQ秀或者QQ空间。

05 MSN和QQ的正面交锋

2004年腾讯上市之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随后在自己的IM即时通讯领域迎来了和微软的一场关乎生死的大战。微软开发了一款自己的IM软件名叫MSN,在中国的市场上向QQ发起了挑战。虽然当时MSN只有10%的市场份额,QQ有77%的市场份额,但是MSN本身拥有三大优势。首先是人才上的优势。当时的微软和腾讯相比犹如一颗参天大树和一棵小草。一流的人才都会选择微软这样的世界名企,而腾讯获得的是二流甚至N流的人才。所以从人才优势上MSN大胜。然后MSN虽然只有10%的市场份额,但仍然是第二大IM软件。当时中国有2000W的商务人士MSN占据了一半。可以说MSN拥有的用户人群质量非常高。最后MSN建立中文网站进行招标,并拉来了另外一个巨无霸雅虎,声称要实现IM的互联互通。也就是不同的IM软件可以实现相互的沟通。MSN同时邀请了包括腾讯以及其他的IM程序。互联网的教义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就是让人们以最低廉的成本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更多的连接、交互和信息分享。

腾讯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用户基础,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必然会给腾讯埋下危险的种子,所以马先生果断的拒绝了微软。正因为此,腾讯被扣上了封闭,拒绝开放的帽子。

随后两年,MSN迅速溃败。其中有很多启示值得大家反思,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腾讯角度来看,由于采取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策略,马先生极致注重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完成了一款深受大家喜欢的产品,这是QQ打败MSN的原因,也是QQ成为中国IM市场老大哥的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真正从用户角度去感知,一切为用户着想,才能真正做出受到大家喜爱的产品。

之前想过身为程序员的我等35岁以后就去创业开餐馆。我依然相信深处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和竞争对手的厨技差不多,我一定能在用户体验上赶超对手。点滴的体验一定能带来质的改变。

反观MSN失败的原因。虽然MSN背靠微软,拥有一流的人才,而且拉上雅虎和众多互联网公司成立了抗QQ联盟,拥有很多优势,但最终惨淡收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品本身没有受到领导的重视。对于腾讯来说,这场战争是生死大战,马先生必定破釜沉舟。而微软当时正在和美国网警公司打浏览器之战,所以重心根本不在MSN上。这场MSN和QQ之战对于微软本身无关痛痒。领导不重视,能争取到的资源就少,项目本身的价值度低。然后,微软对市场的反应缓慢。相比于腾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来满足用户的需求,MSN则像个迟暮的老人,反应极度缓慢。举个例子来说,当时有个离线消息的功能。MSN虽然早都开发出来,但是真正上线需要和总部报备。但是这个事情一直拖到三年后才得到总部批复说可行,等三年过去了MSN团队早已被马先生全歼了。其次,MSN团队没有顺应国家策略。因为MSN将用户资料放到美国服务器,这样形成的后果是首先中国政府方面非常不满意。还有一个后果就是文件传输速度非常慢,很多白领阶层实在无法忍受,最后纷纷倒戈QQ。最后是高层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当时微软出来了LIVE,将MSN附着在LIVE上,同时还出台了LIVE搜索。这样导致的恶果是MSN本来是一款独立的产品,但是现在却被微软当做一个插件附着在LIVE上。还有一个恶果是LIVE搜索的出现明显是在抢雅虎的饭碗,两位大哥关系破裂,这也宣布了抗QQ联盟整体失败。

上面从腾讯和微软两个角度分析了腾讯在自己国门上打赢了IM即时通讯这一战。从此之后,基本无人能撼动腾讯在IM领域的地位。

腾讯在IM领域力战国外大厂。其他领域国内的大厂也毫不逊色。电子商务领域,本来是当当网和卓越网平分秋色。后来亚马逊收购了卓越网,最终惨败于当当网。搜索领域google和百度一较长短。虽然google比百度早成立多年,但是依然惨淡收场。我对百度而言确是没啥好感,甚至认为“百度一下你就上当”。工作中大家也都倾向于使用google搜索。这里个人认为google在国内没有竞争过百度更多的是国家原因吧。

实话实说,虽然我们很多的产品都是复制国外主流的产品,但是我们更了解自己国人的需求。技术或者前沿趋势外国人可能要牛,但是真正做出国人认可的产品还是我们自己的公司更牛一点。

06 多元化策略以及腾讯的“三宗罪”

 

2004年腾讯上市之后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想把腾讯变成像水电那样流入千家万户。具体就是不仅在IM即时通讯领域保持领头羊,还同时涉足电商、搜索、游戏、广告等等领域。电商方面成立了拍拍网,搜索方面成立了搜搜,游戏方面则根据当时非常火的跑跑卡丁车出了自己的QQ飞车。

腾讯利用自己巨大的流量优势,将用户导入自己在其他领域开发的平台。这就相当于与多个不同领域的大佬同时发生正面对抗。也就因为实施多元化战略,被千夫所指,从而被冠上腾讯“三宗罪”。第一罪,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因为腾讯实施多元化战略,所以当某个领域出现广受大家喜欢的创意产品时,腾讯立马加班加点做出个差不多的产品出来,然后通过QQ将用户导入从而碾压先发者。因为每次都是后发制人,所以被冠上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的罪名。第二罪,与天下为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腾讯利用自己海量的用户优势,同时在多个领域争雄,再加上雄厚的资本,让竞争者无路可走。第三罪,平台垄断,拒绝开放。因为腾讯本身就是依靠海量的用户,这是其根本,所以不断修建自己的护城河,拒绝开放。这就是被千夫所指的腾讯“三宗罪”。

07 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3Q大战

 

混迹于2010年互联网的小伙伴应该不会忘记赫赫有名的3Q大战吧。当时360的创始人周鸿祎通过不断优化自身产品和免费的策略干掉杀毒届的各位大佬,比如瑞星和金山等,最终坐拥亿级用户一统杀毒领域。

后来腾讯不断迭代自己的QQ医生,最后升级为QQ电脑管家。而QQ电脑管家和360安全卫士功能和界面基本重叠。现在问题来了,作为用户你会选择腾讯系的QQ电脑管家还是360安全卫士呢?就算你自己不选,身在腾讯的产品群中,它也会想尽办法让你安装QQ电脑管家。此时周鸿祎也明白自己处境堪忧,自己基本也会像腾讯碾压其他人一样被取而代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静静等死,等着腾讯通过QQ导流用户到QQ电脑管家,不断蚕食360市场,最终一统安全领域。另外一条就是和腾讯大干一场。

性情中人的周鸿祎果断选择开炮。一方面爆出腾讯未经用户允许的前提下扫描用户文件,窥探用户隐私。这一行为直接引爆了互联网,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万千网民的一举一动均在腾讯的监视之下。这自然是大家无法忍受的。另一方面通过微博,使用极尽煽情和嘲讽之词对腾讯发动攻击,并且号召各路豪杰反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腾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谴责腾讯。

周鸿祎从一开始就定义了这张战争的性质,是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表面上看是360和腾讯的斗争,实际上是互联网创新力量和垄断力量的斗阵。360在垄断力量下找到了一条生路,也是为广大创业公司找到一条生路。

2010年10月29号是马先生的生日,周鸿祎特地给腾讯送了一份大礼。360推出了QQ保镖说是可以防止隐私泄露,还能给QQ加速。实际上接管QQ底层用户的关系,相当于釜底抽薪。针对这份大礼,腾讯则强制要求用户要么留QQ要么留360来强势还击。

至今还清晰的记得那天登录QQ会出现一个弹窗,告诉你因为360挟持了你的QQ,所以360和QQ你只能选择一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一边会非常生气的大骂腾讯,另一边则会默默的卸载360。为什么?因为你的所有好友和工作关系都会通过QQ来进行。这样的结果就是广大网民群情激奋,感觉自己被腾讯胁迫。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怒骂腾讯。这场大战最终被政府出面调停才最终得以解决。

3Q大战的结果是在法律层面上腾讯大获全胜,但是舆论层面则一边倒的谴责腾讯。腾讯遭受到的舆论攻击使得马先生的价值观发生动摇,马先生一向自诩为产品经理,日夜所思都是用户体验以及得到用户的认可。但就是在这个层面上马先生遭到了质疑。这场大战甚至改变了马先生的性格,他开始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策略和公共属性。而另一方360的创始人周鸿祎则声名大噪,成为互联网草根阶级的英雄。周鸿祎借势选择第二年在美国上市,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三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这场战斗中,360没有被巨无霸腾讯吞噬,反而用户增加了,可以说是真正的胜利者。

上面就是整个3Q大战的始末。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当面临绝境,奋力一搏还能博得一线生机。如何很好的利用舆论造势等等。

08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微信

 

3Q大战结束之后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2000年到2010年可以说是门户互联网的PC时代。随着老三强新浪、网易和搜狐日渐萎靡,2009年新浪效仿国外2006年上市的Twitter开发了新浪微博。

相比于之前的博客,微博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重大创新,唯一不同的是限制每条信息只有140个字。在海外Twitter凭借轻便的140个字,像个轻骑兵一样把Facebook打的不要不要的。新浪微博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微博,从而变成了一款国民现象级的产品。而这时马先生正在和周鸿祎大战。此时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到了一个亿。李开复曾经写了一本书《微博改变一切》。因为微博的出现,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使得人人都成为新媒体的创造者。

因为互联网具有赢家通吃的特性,大家都用,你也肯定会用,所以新浪微博的用户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并且从根本上撼动了腾讯最重要的用户资源。虽然后来腾讯紧急上线了腾讯微博,但是记忆中这个产品并没有大火。真正让腾讯战胜新浪微博的则是微信。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闪耀的明星就是微信了吧。微信也是效仿国外KIK开发的一款产品。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微信相当于PC版的QQ,只不过移植到了移动设备上。但是因为采用极简的风格备受大家喜爱。

记得读书的时候一直没明白,有了手机QQ为啥还有那么多人用微信。直到真正工作后,身边的人都用微信。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使得微信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最开始国内出现的类KIK产品并不是腾讯的微信,而是雷军开发的米聊。

这里又得重点讲下微信之父张小龙。张小龙很早的时候因为开发了foxmail邮箱大火,但是后来犹如《伤仲永》里面的方仲永最开始才华横溢,但是后来则泯然众人矣。直到后来携微信横空出世,帮助马先生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虽然雷军的米聊产品比微信出来的早,但是后来一天宕机五次使大量用户集体掉线,最终倒在了硬件设备上。后来微信采用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策略,开发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功能,注册人数飞速增长。直到2014年春节上线红包功能,引导用户绑定支付,让微信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在线支付软件。可以说就是张小龙的微信使得马先生真正战胜微博,奠定了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地位。

总结和预告

 

到这里咱们一路走来,看到腾讯从默默无闻的花脸小厮慢慢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当今中国两大互联网寡头之一。从最开始没有商业变现的能力,到后来构造Q币、QQ秀和QQ会员的完美闭环实现盈利,再到后来多元化的战略变成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再到和周鸿祎的互联网最惨烈的3Q大战,最后到张小龙携微信帮助腾讯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腾讯已然变成一颗参天大树,并且在不断壮大。我们从腾讯的历史能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青春也太多太多。下一本书会分享下理财届很有名的畅销书《穷爸爸和富爸爸》。

说点轻松的

 

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投资你自己,不管是你的健康还是你的头脑。而投资自己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虽然从小就不怎么喜欢看书,长大之后也不怎么喜欢看书,但是我喜欢上了听书。我喜欢将碎片化的时间全部拿来听书,而且不仅仅是听一遍。很多书听一遍你可能仅仅有个印象,听三遍以上你也许才能明白作者的一点点用意。这本《腾讯传》我听过至少三遍以上。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订阅微信公众号晓书童来听这本书,完全免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持之以恒的点滴积累,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质的变化。读书吧,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

 

喜欢本类型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拾光者。有任何干货我会首先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还会同步在知乎、头条、简书、csdn等平台。也欢迎小伙伴多交流。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随时Q我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